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代旅桂文人的存在对广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宋代旅桂文人的存在对广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宋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旅桂是生命历程的重要体验,文人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宋代旅桂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的结论和认识:

宋代旅桂文人在正面描写和宜传广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由于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被古人视为封闭落后、充满瘴病、令人生畏的荒蛮之地。唐代以前,人们往往从“化外”的政治或文化立场来描写广西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充满着好奇与偏见。人们对广西的描写多为负面因素。例如,西汉著名作家扬雄所作,“荒裔”二字表明其基本的态度和立场。三国时吴国薛综《上吴主论交州奏》说交州:“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跌,贯头左椎。”这更是后人经常引用的文字。正因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关于广西的描写最常用的词汇是蛮、瘴、蛊、巫、鬼、鸟语、椎髻、纹身等等,这种情况直到唐时仍如此,就是“魅魅乡”(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荒外”(宋之问《过蛮洞》)、“百越纹身地”(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到了宋代,这种现象虽也还存在,但己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宋代旅桂文人对广西的描写较为扩大和较为客观,描写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现象两大类。描写的对象涉及方方面面,既有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民俗风情的描写;不仅诗歌创作有此题材,而且散文创作也有此内容。诗人对广西的描写逐步走向客观,由畏惧到喜爱,从负面走向正面。其中不乏文人和作品可证。

如李师中在桂三年多,写了6首钟爱桂林龙隐岩的诗歌,由衷感叹桂林之美。随着旅桂文人大幅增加,宋代描写广西的诗歌数量也大幅增加,而且描写的对象、角度、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笔记著作更为全面、更加多样地描写广西,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宋代旅桂文人对广西的描写,是对前代描写的转折,由猎奇、畏惧转为客观、赞扬,由负面描写转为客观反映。

可以说,宋代是客观描写和反映广西的转折点或是分界线,这一时期的旅桂文人对提升和展示广西形象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宋后,对广西描写更为客观,也更为正面。

宋代旅桂文人在认识和认同广西上经历了渐进升华的心态过程

旅桂之前,中原文人对广西的认识多从己有的诗歌等作品描写中获取,偏僻荒凉、穷山恶水是许多内地文人、官员心目中的广西。旅桂文人原本就拥有中原先进文化,对化外之地的广西落后文化本就排斥,加上旅桂原因复杂,如是带罪受贬更为不满。大多认为广西是安置贬谪、流放官员之地,在主观上就对广西印象带上了烙印。此前唐代柳宗元如此描述,如是旅桂能不心生恐惧吗?由此可知,旅桂文人对广西的正确认识有个过程,对广西的认可需要时间,而要认同更需实践考验。

因为中原文人拥有先进文化的强势力量,他们初到广西,自然带着一种强者自大的心态。陶弼对当时广西风俗看不惯,他的《拦蛮山》写道:“西去万重山,兹峰独限蛮。天生贼多计,民赖汝为关。设险数州地,防危一日间。守边须以道,绝顶可跻攀。”其中“天生贼多计,民赖汝为官”二句突出地表现了陶弼因文化自大带来的偏见。

而由于任职所需或贬谪所从,他们往往面对艰辛的旅桂人生经历而产生自悲,对广西悲而戚之。范成大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姻亲故人张钦松江,皆以炎黄风土为戚”(《桂海虞衡志》),后来担任同样官职的朱稀颜在《跋梅挚瘴说》一文中说:“岭以南昔曰瘴,士人畏往甚于流放。盖岗烟氛雾,蒸郁为病,中之者死;人之畏往,畏其死也。”

然而,在广西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看法多数发生了变化。因卷入北宋党争被编管横州的秦观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觉得广西并不比故乡逊色,自己得病与所谓“瘴病”并无关系。被罢相移居海南后遇赦北归的李纲途经容州时写下《容南道中二首》诗,“萧然有佳致,作个是炎黄?”他以亲身经历所见反驳了视广西为“炎荒”的偏见。

曾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得张拭则说:“从昔山川奈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鹿鸣宴》)在他的心目中,广西同样人杰地灵。他们离开广西时,梅挚知昭州时所作诗《昭潭十爱》,更体现了旅桂文人对广西风景的喜爱之情。

总体而言,宋代旅桂文人对广西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是由自傲到自悲、由自悲到自适、由自适到平和、由平和到豁达的过程,最后实现对广西的整体认同。

旅桂是宋代文人在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广西文学创作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旅桂文人则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影响广西文学发展上形成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宋代广西因旅桂文人的到来而名家荟萃,唐宋八大家中的两大家(苏轼、苏辙)寓广西,苏门四学士中的两学士(秦观、黄庭坚)滴居广西。苏轼、黄庭坚、秦观3人在宋代文学弘开三派,苏轼开“豪迈派”,黄庭坚开“江西诗派”,秦观为“婉约派”领军人物之一,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广西的文学思潮产生特殊影响的代表性人物还有:曾布、邹浩、黄葆光、范祖禹、刘安世、李周、陈灌等。

旅桂文人或者通过与当地文人的交游唱和,或者开馆讲学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文学活动的兴盛。他们在广西的事迹,旅桂文人所历之地,所居之处,以及其遗址如书院、亭台楼阁等,早己沉淀在广西地域文化之中,供后人开采挖掘。后世文人重临前贤所历广西之地时,往往为他们的事迹、文化遗址所触动感发,情不能己,于是新的诗作又不断问世。

旅桂文人虽然旅桂原因各异、情况不同,但在旅桂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境遇,有的是贬谪中的无助,有的是幕僚时的寂寥,有的是仕宦中的不安,有的是览胜中的诧异,流寓体验的是生命感悟和生活考问。

这一段独特的人生旅程,在他们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创作主题、风格、形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豁达心态,还是消极的忧怨情怀;不管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还是“醉乡广大人间小何”的叹息;不同的心态将产生不同的文学创作,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创作内容,升华了创作主题,提高了创作境界。他们的作品在题材、意象、风格、语言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旅桂文人还通过自身的文学创作引导和促进广西文学的发展,他们的创作经验为时人和后人学习借鉴。如桂林、桂树、桂江、荔枝、龙眼、枕榔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语言入诗,苍梧、火山、嘉鱼、鹤鸽、海棠等独特意象入诗、山水诗、岩洞诗、风俗诗、对诗、劝农诗等不同的创作题材的产生,直接或间接为后人所化用。

宋代旅桂文人无论是模山范水,还是表现风土民俗,抑或是抒发羁旅漂泊之感,思亲恋阔之情,都可称为广西地域文学创作史上的典范和楷模。至今称颂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广西山水之美,最经常引用的多属是宋代旅桂文人的作品。尤其是一些诗的写作方式,明显模仿宋代旅桂文人。如北宋梅挚滴昭州有《昭潭十爱》以“我爱XXX”开头,明代何佐在阳朔,其《阳朔东岭》云:“我爱阳川好”,显然是对梅式的模仿。宋代旅桂文人以地域文化进行创作的方法,也影响着后来广西本土文人的创作。

概言之,宋代旅桂文人是宋时广西文化发展的特殊力量,也是促进广西文学创作发展的特殊群体。

宋代旅桂文人在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广西发展史,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人口大量南迁,桂江、西江、得江、柳江、漓江、灵渠等各条水域不断发展,交通条件改善便利,文教之兴,远非前朝可比。诸多旅桂文人既是文人,也是官员,他们精心治理,革除弊政,改善农业,移风易俗,兴教办学,增办官学创设书院,贡院聚各路英豪,促进教育发展。

宋代广西共设府学和州学20所,县学21所,其中29所主要是宋代始创,总量为唐代的3倍多。除41所官办学校外,自南宋开始还兴建书院10所,最著名的是全州清湘书院和桂州宣城书院。宋代广西常科(文科)进士279名,是唐代12名的约23倍,甚至超过日后明代的239名。

这一时期广西产生了3名状元,即永福县的王世则、宜州的冯京、富川县的毛自知。冯京是广西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者,三元及第是平均100年全国才出1名,其成就无疑极大地振奋了广西所有青年学子,巩固了儒学作为主导文化的传统基础。

结语

显然,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农业改善,更有教育兴盛,都与旅桂文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从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化,秦观,诗歌,过程,影响,偏见,认同,广西,力量,发展,消息资讯,旅桂,宋代,宋代旅桂文人,广西,文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化,秦观,诗歌,过程,影响,偏见,认同,广西,力量,发展,消息资讯,旅桂,宋代,宋代旅桂文人,广西,文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化,秦观,诗歌,过程,影响,偏见,认同,广西,力量,发展,消息资讯,旅桂,宋代,宋代旅桂文人,广西,文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