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昨日梦到了一只巨大的鹦鹉在空中飞翔,可后来却不知什么原因,两翅皆折,再也飞不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皇帝武则天用一种极度困惑的神情望着身边的宰相狄仁杰,一向迷信的她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怪梦耿耿于怀。然而狄仁杰却心中窃喜,稍顿片刻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故作正经的说道:
“鹉是陛下的姓氏,鹦鹉的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如今庐陵王李显与相王李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陛下起用他们二人,则两翼振矣!”
尽管武则天并未完全相信狄仁杰的解释,可她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排斥李氏宗亲了。
这是唐史读物《大唐兴亡三百年》中的一个插曲,皇帝武则天与宰相狄仁杰因庐陵王李显复位的问题斗智斗勇,狄仁杰甚至不惜借神鬼之说诱导年迈的武则天做出有利于李唐的选择。然而,面对执政数十年,心机极深的武则天,狄仁杰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武承嗣谋夺储君之位
697年,在娄师德的暗中推荐下,68岁的狄仁杰从幽州都督的任上调入长安,再次拜相。武则天二度启用狄仁杰的原因是希望借助他的能力扫清来俊臣等酷吏留下的政治乱象,可两鬓已经斑白,胸藏匡扶社稷的狄仁杰还有一个隐藏的任务:恢复李唐天下。
自唐太宗之后,李唐宗室子弟的能力便急剧下滑,多病的唐高宗勉力维持了一个表面和平的局面,却也因此失去了三个能力卓著的皇子。而余下的有资格继承大统的皇子,一个懦弱无能,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李显的懦弱和李旦的放纵让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逐渐扩大了野心,自武则天登基后,武承嗣日夜思考着如何夺取太子之位。
长寿二年,武承嗣动员了5000人上表请愿,为好大喜功的武则天进献尊号,称“金轮圣神皇帝”,一年以后,武承嗣再次组织了26000人继续上表,进程“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武承嗣利用控制的民意不断抬高武则天,可他幻想中的太子之位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点头。随着武则天的年岁越来越高,不甘心就此罢手的武承嗣收买了武则天身边的近臣,通过她们不断地向武则天传达“自古以来,没有天子立异姓人为储君”的想法,然而武则天依旧不为所动。
狄仁杰力劝武则天
74岁的武则天或许无法突破“立储悖论”,也或许是出于掌控权力的需要,不愿树立一个与自己分享权力的太子,可她毕竟已经老了,早晚有一天需要打破这个困局,而再次回朝拜相的狄仁杰恰恰看到了武则天不安的另一面。
“文皇帝亲冒锋矢,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将二子托付给陛下,如今陛下却想将江山留给外族,这难道不是在违背天意吗?况且,姑侄与母子之间哪一个更亲呢,陛下千秋万岁之后,立子则必将配食太庙,承继无穷,如果陛下立侄子,臣还没有听说哪个侄儿做皇帝后,会将姑母供奉在太庙里的。”
狄仁杰的这套说辞早再武则天刚刚篡取李唐神器的时候,大臣李昭德就曾经当面说给武则天听过,然而曾经视李唐宗室如魔鬼的武则天只想将他们彻底铲除,以绝后患,从未细细的品味李昭德的话中深意。如今人格魅力远胜李昭德的狄仁杰再度重申,武则天便不由得重视起来,可一向倔强的她依旧嘴上不饶人:
“此乃朕的家事,爱卿就不要过度操心了。”
若是换作李世勣那样的臣子,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了,必然不会再开口言语,可狄仁杰在武则天心中的分量极重,而他又是一个敢于直谏的正直大臣,索性亮出了底线:
“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都是陛下的家事,陛下作为国家的首脑,臣作为国家的宰相,岂能不操心立太子的事情,如今天下人心不安,陛下应当立刻召回流放房州的庐陵王李显,以此稳定人心。”
狄仁杰的劝谏对武则天的影响极大,而她也在狄仁杰与王及善不断的诉说下,不得不去触碰这个封闭已久的难题。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狄仁杰的努力才让武则天梦到了鹦鹉折翅,而机智的狄仁杰也利用武则天迷信神鬼之说,巧妙的为李显争取了回到长安的机会,更让朝中支持李氏宗族的大臣心中暗喜。
酷吏吉顼助力狄仁杰
狄仁杰“迎回庐陵王”的想法不仅扰动了武则天的心思,还把酷吏吉顼惊出了一身冷汗。已经转型为武则天宠臣的吉顼知道,武则天根本不是狄仁杰的对手,早晚有一天会按照狄仁杰的想法迎回庐陵王,并将皇位重新传给李唐宗室。
因此,为了保住日后的荣华富贵,他必须赶在狄仁杰前面,让庐陵王李显看到他的努力。于是,吉顼开始游说与他关系非常好的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作为武则天的男宠,眼看着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昌宗兄弟对于武周政局的未来走势十分担心。
将没有功业、品德的张昌宗兄弟一顿贬斥后,吉顼提出了复位庐陵王的想法,对于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出路的张昌宗、张易之,他们深知,也只有李显能在武则天驾崩后,保住他们的性命了。
于是,一个出于公心的狄仁杰从外部向武则天施压,一个出于私心的吉顼利用张昌宗兄弟向武则天吹耳边风,两人的想法不同,却共同将阔别洛阳14年之久的李显再次送回权力核心的位置。
李显的归来,直接让万念俱灰的武承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心怀社稷的狄仁杰,完成了李显复位的任务后,又将一批批忠心李唐的志士安排到武周朝堂的重要位置,然后在萧瑟的秋风中溘然长逝。
血腥的盛唐
狄仁杰的离世,带给年老的女皇武则天巨大的失落感。在描绘大唐300年历史的书籍《大唐兴亡三百年》中,作者王觉仁曾说:“狄仁杰一生两度拜相,加起来的时间也不过三年多,可他却比武周时期的任何一个宰相更让武则天尊重和信赖,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完全配得上儒家思想中的完美人格。而出于对狄仁杰的尊重,武则天常常用国老取代他的名字,甚至狄仁杰与她当面廷争时,也会屈从狄仁杰的意志。”
5年后,狄仁杰的门生故吏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推翻武周政权,软禁了武则天,重新恢复了李唐天下,而这一切,离不开狄仁杰的布局。
《大唐兴亡三百年》是王觉仁的杰作,他以风趣的写作模式,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大唐300年。作为一本现代读物,它将繁琐、复杂的史书记载整合在一起,不唯上,不唯心,以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众多历史人物。
我很早就读过全套《大唐兴亡三百年》,从中收获良多。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神龙政变前的狄仁杰、唐玄宗与安禄山的关系等,它逐一剖开历史的表面,以独到的解读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
这套书真的值得收藏,无论是否是历史爱好者,唐史爱好者,都能受益匪浅。学习处世之道,纵览天下英豪。如有兴趣,请点击下方横条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