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嘉靖皇帝有一个宠爱的妃子,有一天,她发现隐私部位不舒服,而且越来越严重,虽羞于求医,但束手无措之下还是找太医看病,可太医们换了一遍,病却不见好转,最后时刻李时珍破解难题,升任太医院首!
李时珍生平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世称为“药圣”,他作为明朝太医院御医,甚至院首的经历并不为人们熟知,而是因为一部《本草纲目》,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是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他的爷爷是一个药师,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名医,李时珍是名副其实的医学世家子弟。
虽然先天学医的条件良好,但是古代民间郎中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所以李时珍的父亲并不希望儿子学医,而是希望李时珍走仕途之路,光耀门楣。
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李时珍对医学非常感兴趣,但是父亲的期盼让他无法违逆,聪明的李时珍在14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有小神童之称。
但是天不遂人愿,随后的多次府试都落榜了,屡试不中之下,23岁的李时珍重新审视自己,决定弃文从医,跟随父亲专心研究自己热爱的医学。
有家世传承,再加上兴趣和爱好,李时珍的医术突飞猛进,逐渐小有名气,特别是为富顺王的儿子治好了病,开启了李时珍的“发迹”之路。
李时珍为张贵妃看病
富顺王的儿子得了怪病,看了很多郎中,都没有看好,后来李时珍几幅简单的草药就把病治好了,富顺王十分赏识李时珍,把李时珍召入王府任职,掌管“良医所”。
后来,富顺王听说嘉靖正在为张贵妃患病的事发愁,就主动上书推荐李时珍给张贵妃看病。嘉靖得知富顺王府中有神医,非常高兴,立刻下召让李时珍进京。
进入皇宫后,李时珍很快从太医那儿了解清楚张贵妃的病情,不禁感觉压力山大。因为贵妃的隐私部位有一个脓肿,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果。
可行的办法就是手术切口,让脓液流出体外,或者是等脓肿溃烂,自行流出。但是娇生惯养的贵妃等不了脓肿溃烂流出那个地步。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手术,可是如何手术呢?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封建礼教森严,他虽然给贵妃看病,但他连贵妃的面都没见过,病情都是通过宫女太监口述。
更别提做手术了,这可难住了李时珍,因为给贵妃看病已经有十几个太医被撤职,甚至连太医院院首李鹤年也被免职了。
李时珍非常明白,如果自己治不好贵妃的病,那么不仅自己会受到处罚,可能还会牵连富顺王,所以急得团团转。
李时珍突发奇想,突破解难题
急也没用,事情总得解决,有一天,李时珍坐在椅子上思考办法,感觉屁股硌的疼,起身后发现椅子上有一个小石子,是他坐在了石子上。
李时珍来了灵感,他喜上眉梢,立马吩咐宫女测量贵妃的身高,得到身高数据后,他又让木匠根据贵妃的身高做了一把特殊的椅子。
特殊之处在于椅子的面是凹陷下去的,像个“脸盆”一样,然后他让人拿来面粉,把凹陷部分装满,与椅子四周齐平。
太医院的其他太医和太监宫女们都大惑不解,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之后李时珍让太监把这把椅子搬进贵妃的寝宫,然后让宫女服侍贵妃脱下衣服,赤身坐在椅子上。
贵妃坐过的椅子随即被抬到太医院,李时珍通过椅子上留下的印模,得知了贵妃所生脓肿的大小和具体位置。
这时,李时珍让所有人离开,他悄悄在脓肿印模的位置插下一个刀片,然后重新把面粉铺平,把刀片盖在面粉之下。
随后,让人把椅子再次抬进贵妃寝宫,要求和上次一样服侍贵妃坐在椅子上,贵妃刚一坐下,就被刀片刺中,惊叫着离开座位,脓血顺着腿部流出,大喊着把李时珍抓起来。
虽然有些疼痛,但是贵妃却感觉浑身轻松,那个脓包的肿胀感消除,后来李时珍为贵妃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贵妃非常感谢李时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贵妃的病彻底痊愈。
总结
治好了宠妃的病,嘉靖很高兴,直接任命李时珍担任太医院首,从一介贫民成为了6品官,既实现了入仕为官的目的,也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
在太医院的三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医学典籍,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发现了医书中的很多错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辞职离开太医院。
回到家乡后的李时珍潜心医学,27年如一日,走遍大江南北,尝遍百草,写下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被后世称为“药圣”,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