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诗人孟浩然,想必大家对于他的诗词早已经耳熟能详了吧。不管是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还是让孟浩然大放异彩的《长安早春》,都展现了孟浩然作为一个大唐诗人应有的文采。在当时,就连著名的“诗仙”李白也是孟浩然的铁杆粉丝,而至于王昌龄就更不用说了,和孟浩然更是亲密无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唐名人,却因为贪吃一条鱼丢掉了性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孟浩然那首著名的《长安早春》说起了。公元728年,满怀信心的孟浩然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事实证明,孟浩然的四书五经读得并不扎实,等到成绩公布之后,孟浩然毫无意外的落榜了。就在孟浩然准备收拾铺盖回家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在考卷上所写的那首《长安早春》早已经轰动了整个长安城,甚至很多达官贵人都在议论此事。
此时,比孟浩然小12岁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看到这首诗之后立刻找到了他。得知孟浩然仕途不顺之后,王维就开始凭借他的关系在朝廷之中宣传孟浩然的诗词。不久之后,在长安城之中有很多王公都对孟浩然的诗大加赞赏,很多本来打算写诗的王公看到孟浩然的诗之后自认才华不如,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毛笔。
看到自己的知名度上升得如此之快,本来打算卷铺盖回老家的孟浩然认为有机可趁,于是就暂时留在了长安城之中,几经周折之后,他跑到了当朝宰相张说的手下当了幕僚。实际上,两人之前就有很深的交情,在当初张说担任地方官的时候,孟浩然就曾经陪同对方一起去过岳阳楼,并且写了一首十分有名的《岳阳楼》送给了张说。从此之后,孟浩然的才华就让张说难以忘怀,这也是孟浩然为什么投靠张说的原因。
一天,孟浩然正在张说的家里畅谈人生,这个时候,当今皇上唐玄宗却冷不丁搞一个“突击检查”,来到了宰相张说的家中。本来这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一个千古难逢的机会,但是当他听说皇帝到来的时候却吓得躲在了张说家的床底下去了。唐玄宗进入张说家之后,很快就察觉到了床底下的动静,宰相张说见状也知道瞒不下去,于是将孟浩然从床下拖出来,毕恭毕敬地向唐玄宗禀告说:“这正是那位写出《长安早春》的著名才子孟浩然。”
唐玄宗看到孟浩然浑身发软的样子,摇头说:“如果你真有才华的话,就给朕念一首你最出名的诗吧。”此时孟浩然不知道是吃错了药还是怎么一回事,磕磕巴巴地吟出了一首田园诗歌出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大概是,我并不想在长安城当什么官,请让我回到南方的破草庐之中归隐山林吧。英明的君主不必怜悯我这个没有什么才能的人,而且我又体弱多病,很多故友都因此和我疏远了。
唐玄宗听后很奇怪,既然他不想当官,为什么还要让张说引荐他呢?他认为孟浩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于是厉声斥责孟浩然说:“既然你不想当官,为什么让张说引荐你?而且朕先前也对你不熟,为什么却要诬陷是朕抛弃了你呢?”很显然,孟浩然的诗正好触了唐玄宗的霉头,孟浩然对此无话可说,只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不过虽然唐玄宗龙颜大怒,倒也没想要孟浩然的命,在宰相张说的劝解之下,唐玄宗最终将孟浩然“放归襄阳”,这也客观上宣告了孟浩然仕途上的死刑。对此,孟浩然心如死灰,只能乖乖回到襄阳过起了自己的山水田园生活,此后十几年间,他开始游历大唐的大好河山,留下了很多旷世名作。
晚年,前宰相张九龄担任荆州长史,在当地招募幕僚,孟浩然觉得这份清闲的工作比较适合他,于是就前往张九龄的门下做了一名小小的“狗头军师”。公元740年前后,孟浩然的背上不幸长出了毒疮,按照当时医生的看法,这种毒疮随时有可能置孟浩然于死地。由于海鲜在中医上属于“发物”,等到孟浩然的病情稍微好转之后,医生就叮嘱孟浩然,千万不能食用海鲜特别是鱼类食物,一旦孟浩然背上的毒疮发作,即使华佗在世也回天乏术了。
虽然不知道孟浩然当时对医生的建议是怎么想的,但是很显然,孟浩然是一个不称职的病人,因为他刚出门就把医生的话抛到九霄云雾去了。此时孟浩然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喜讯,那就是他的好友王昌龄得到了朝廷的大赦,正准备路过襄阳。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孟浩然提前订好了饭菜,准备和王昌龄好好地叙叙旧。
在到来之前,王昌龄早就听说孟浩然背上的毒疮是不能吃海鲜的,于是到了襄阳之后,王昌龄虽然和孟浩然把酒甚欢,却时时刻刻盯着桌子上,看看有没有孟浩然所禁忌的菜肴。此时,厨师正好端上来一盘襄阳名菜“查头鳊”,孟浩然刚准备动筷子,却被王昌龄拦住了:“医生曾经对你千叮咛万嘱咐,不让你食用海鲜特别是鲜鱼的。”
此时孟浩然却流露出无所谓的表情:“偶尔吃一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你也知道我生平是最喜欢吃鱼的。”确实,孟浩然对汉江里面的鳊鱼情有独钟,甚至还写诗赞美过这道美味,自然不忍心放下筷子,而王昌龄看到好友如此坚持,一时心软之下也不再阻止对方,结果两个人将一整条鳊鱼吃得干干净净。
然而食用鲜鱼之后,孟浩然的病情却更加严重,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引发了败血症,孟浩然很快就病得奄奄一息。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好友王昌龄离开自己的身边,他就已经因病去世了,年仅52岁。得知孟浩然的死讯之后,王昌龄顿时感到追悔莫及,如果当初能够阻止孟浩然吃鱼的话,或许孟浩然就不会病死襄阳了。无奈之下,王昌龄只能怀着愧疚离开了襄阳,在十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中,王昌龄也遭遇了孟浩然一样的悲剧命运,在路途上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残忍杀害,年仅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