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南宋强大的造船术:千艘来交荆,万舸去扬豫

南宋强大的造船术:千艘来交荆,万舸去扬豫

前言:

古代交通方式有限,人们对陆地开垦更为熟悉,对于河流江海的征服也从未停歇,所以应运而生的航运技术也十分发达,而航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船只;那么对于船只的演变也是航运事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南宋时期的造船术在中国古代的造船史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造船工匠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从小舟到大船的演变

根据考古学者的发掘,远古时期的先民拥有着对自然不屈的傲骨,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也能凭借劳动人民的智慧改善周围生活、生产环境。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制作独木舟和筏子去乘风破浪,去探索江河湖海中未知的领域,水上运输不仅可以渡人,还能装载其他物品。最早开发水上交通工具的是位于东南地区的百越族,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造就了百越族人的天赋技能,为新石器时代华夏文明增添一丝水乡清韵。

到了先秦时期,南方百越地区的发展也不断向前,海边出生,海边长大,让越人对大海也十分亲近,所以众多海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随之出现;这一时期的越人已不满足于之前的独木舟、筏子这样的简易装置,从船只的选材到船只的容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驾驭船只、筏子出海捕鱼,为了能进行远距离作业,聪慧的越人在船中装上帆、浆、篙、舵,碇用以控制船的运行。除了捕鱼之外,船只中运载的南越特色的商品也通过一艘艘小船来到了不同的地域,像漆器、青铜器、丝绸等,这些先秦时期的工艺品在当时就已经远销海外了。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征服南粤后,西汉的商人将商路放在了海上,也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分别于合浦和徐闻出发,从南海一直到东南亚地区均有南越舟、八船舰漂流过的痕迹,大量的珠宝、香料、丝绸、矿物等出现在出海的船上。出海的远航大船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在满足货物运输的同时,还兼具了更多的功能,保证了出海的商人、水手们正常的衣食住用,为海上贸易提供了便利。

2、商业和军事的双重加持

东汉在西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通过海上交流将更多的商品输出,同时也带回了海外的稀罕物。但是东汉末年三国分立,中原上争斗不休,君主们忙着抢地盘也没心思去想这些,把更多资源都投入到战事中。其中,水军的装备也得到了加强,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蜀、吴两国水军联手打击曹魏的,带有火油和众多易燃物火船将曹操铁索连舟冲垮,成为古代水军作战的一次经典之役。这时候的战船已经成为了水上作战的主体,而且船体结构和之前也大不相同,一些大型战船有三层、甚至四层之多,借助风帆的力量在江河中航行,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局面算是乱中有序,在南北方恢复生产的时候,也大力扶植商业、手工业,之前有所减少的海上贸易也再次成为商人逐利的方向。此时远航的帆船比三国时期有了改变,船身更大,除了速度和容量,船帆的制作和控制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当时出海远航的船队可以西行到阿拉伯半岛以及亚丁湾附近。不过这一时期动荡不止,无论是哪个国家势力都在做战略上的储备,对于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半都放在了军事领域,从而衍生出了大中小不同类型的战船,方便投入水战使用。

隋唐时期的环境与以往不同,隋朝兴修了大运河,让内河航运兴起,依靠京杭大运河,两岸的百姓、商户都得了实惠,运河联通南北,过往的船只数不胜数;不过隋朝修建运河消耗太大,运河的重要性在后世内河航运中逐渐凸显出来。到了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亚、非、欧三大洲均有商人往来,而有地利之便的广州成了当时最繁华的贸易出海港口,朝廷也专门设立了管理商贸的市舶司。

根据当时的记录,每年进入广州港的船只有4000艘,其中以福建船和广式船为主;福建船以稳定性强而闻名,尤其是应对恶劣天气和复杂航线,即使遇见大的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操作上较为省力。而广式船的选材颇为讲究,以热带硬木、荔枝木、樟木、乌婪木为主,用铁钉相连,铆接加固,让整个船身都坚实耐用,整艘船呈现狭长型,首尾两端有尖型设计,在航行中减少阻力,船体吃水深,适合在南洋深海水域航行;除此之外,船上的甲板和梁拱也做了特殊设计,可以迅速排掉积水,更好应对海上风浪。船体的内部设置了距离密集的肋骨和隔舱板,龙骨的强度也大幅提升,保证了船体的稳定性。

宋朝造船术的巅峰之作

1、积贫积弱下的商贸繁华

宋朝时期,造船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宋朝重文轻武,在军事上不如之前的中原王朝强势,但是宋代的经济发展非常活跃,尤其是商业繁荣带动各行各业的进步,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中是极为难得的,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通过鼓励民众从事对外贸易,也间接增加了朝廷税收,形成了比较良性的循环。当然在这期间也会存在中饱私囊、税目不清等行为,朝廷的监管部门也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正获利的还是少数有势力的大商贾;他们与官府、甚至皇家都有紧密的联系,只要不触及到上层的利益,缴纳足够数量的税额,他们的一些小动作是不会被打压的。

商贸发展自然也带动造船工艺的进步,尤其是南宋时期,根据不同的航线,不同的用途,规划出了各类船的功能属性。内河航运多为运粮和战船,海运上有远航货运和客运,也有战备军船,还有渔民出海捕鱼的渔船。当时出海的船有能装载数百人的,依靠风向和洋流等自然力量进行航行,船上也装置了司南、指南针等辨别方向的仪器,用以控制航行线路;而远洋航行的船舶上设备更加齐全,因为航行时间不定,船上的一应物品甚是齐全,还有专门饲养牲畜的空间。船上的商人也可以自由交易,生活起居和陆地上也没什么不同,相当于是现代大型邮轮出海的场景。

南宋的船种类各异,而且数量上也不断增长,内河外海都有南宋的船只运行,特别是远洋航海中也有很多国家喜欢用“南宋制作”的货船,而此时东南沿海城市也都增设了深水码头,可供来往的船只停靠,官方码头上有官员把控,相当于是古代的海关部门,对来往的商人和货物进行检查;装卸货物脚夫不停的忙碌,还有小摊贩们不同的叫卖声,让停靠的商船可以靠岸交易、补给休息,为国内外的商人们提供了便利。

2、非比寻常的南宋水军

靖康之乱后,南宋朝局中心向南方转移,因为南方的水域环境,所以在宋金对战时,水上作战成为了两方较量的主战场。南宋的武装力量也向水军倾斜,加强了对水军装备上的投入,战船作为水站的主体,是对水军作战最有力的提升。

南宋时期在造船领域中发明了一种水密舱,这个设计将舱内空间用隔板分成若干个区域,特别是吃水线以下的船舱;这样就避免了作战发生碰撞时船舱破裂大量进水,水密舱的设计让船舱的破坏程度极大降低,其他的船舱能保证正常的使用,也给船员们留出补救抢修的时间,防止整船沉没。

南宋水军中最高造诣当属高宣,他改良了一款“车船”,大小、高度、装载人数,数量从2车到24车不等,并带有防护装置,车船前后都有踏车,以人力脚踩为动力,带动船桨旋转,四周有撞杆抵挡敌船攻击;车船上有拍竿,吊着巨石,有辘轳控制。如有敌船靠近,松动辘轳,拍竿上巨石砸下,可将附近船只击落;船上配备了木老鸦的木制削尖的投掷武器,可以远距离投向敌船,因为车船大部分是多层建制的,居高临下能展开大规模精准有效的攻击。除了以大船作为出战的主要战力,随大船出发的小型海鳅船灵活出发,与大型战舰相互配合,出其不意的补刀策应。只不过这么高超的战术配合不是应用在南宋官方的,因为高宣在作战时被叛军俘虏,叛军逼迫高宣为其出力,后来还是将岳飞换调过来才彻底解决了车船叛军的乱局,对于南宋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总结:

古代的造船技术多用于货运或客运,在军事领域也有众多建树,通过工匠们的不断改进和总结细化了船舶中的众多制作工艺。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远航和内河运输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飞跃和发展,南北不同货物可以逆向贩运,中原地区在满足自身需求后,将生产剩余的特产、工艺品等向世界各国推销交易,带来了巨大利润和商机,推动了古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魏晋南北朝时期军用造船业的发展》《中国古代航运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船只,时期,朝廷,丝绸之路,万舸,造船,船体,贸易,海上,的发展,消息资讯,船只,车船,水军,福建船,商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船只,时期,朝廷,丝绸之路,万舸,造船,船体,贸易,海上,的发展,消息资讯,船只,车船,水军,福建船,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船只,时期,朝廷,丝绸之路,万舸,造船,船体,贸易,海上,的发展,消息资讯,船只,车船,水军,福建船,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