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明朝宗室的名字很奇怪,和元素周期表重复率极高呢?

为什么明朝宗室的名字很奇怪,和元素周期表重复率极高呢?

这可是元素周期表撞了老朱家族人的名字,而且这不是巧合,乃是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件趣事。

明太祖朱元璋以前的名字叫“朱重八”,要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也是没有的,因为朱元璋的祖上名字都是很敷衍的,以数字的方式来命名,譬如朱元璋祖父名为朱初一,父亲名为朱五四。

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名字,还有家族的名字是耿耿于怀的,在加入了红巾军抗元后,他正式改名“元璋”,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而在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还修改了自己父亲和祖辈的名字,让这些名字看起来有一定的内涵。

不过怎么改,前人已经逝去,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朱元璋想要在名字这一件事上发扬光大,那么只能对后代入手。

于是在起兵抗元之余,朱元璋也在努力向李善长学习文化,他本来为人就聪慧,有着不菲的成就,因此在建国大明后,朱元璋给自己的后代们出了“族谱”。

朱元璋的第一代直系血脉,也就是他的儿子们,全都是两个字的名字,例如朱标、朱棡、朱樉、朱棣,这些名字有着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几乎都是带有着“木”字旁的,而放在古代来讲,就叫作木属性强,也就是朱元璋给予这些儿子们的乃是五行中的“木”命。

这形成了一种规律,这种规律也打开了大明朱家的一个开端,那就是名字里,必然是带着五行的。

可朱元璋的儿子也就那么二十来个,压根就达不到占领元素周期表的程度,而且还不是什么金属名字,完全不符合设想。

因为感受到没文化吃亏,而朱家以前没有惊艳的名字,这便是的确让人难以尽兴,所以朱元璋就决定,写下二十多首五言诗,整整一百多个字来为以后的子孙们分配“字辈”,例如朱棣一脉,朱元璋写的正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若是熟悉大明历史的人就会发现,这首诗的前十个字,就是大明除开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个皇帝以外的其他皇帝的字辈,譬如朱棣之后的明仁宗,正是朱高炽,朱高炽之后便是朱瞻基。

而大明最后一任皇帝便是朱由检,刚好对得上第十个字。

但说到底,这种安排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这种命名的习惯,许多大家族,便是用这种方式给家族后代命名字辈,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血脉的传播,更甚者,连一千年后的子孙字辈都安排好了。

所以朱元璋“占领”元素周期表,靠的不是字辈,而是另一个东西,那就是除开了要按照字辈命名以外,后世的子孙,在字辈的后面,一定要加上带有五行属性的字作为名字,如朱高炽,便是“火”,朱瞻基,便是“土”,朱由检,便是“木”。

说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明了了,五行之中,包含了金与水,实际上这两样元素,才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最常见的两大类目,而在朱元璋后世的子孙里面,以金五行、水五行作为名字命名的人不少,以此造成了朱家人名字和化学元素高度重合的现象。

那么究竟是朱家人抄了化学元素,还是化学元素抄了朱家人?而朱元璋乃是化学元素之父,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

其实严格来讲,是后来的元素周期表,在一定程度上,“抄袭”了朱家人,但这也仅仅是一定程度上。

自朱元璋定下这个规矩后,朱家后人纷纷响应,但问题来了,五行固然是好,可字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而到了大明末年,大明皇族主脉、分支两百年的积累之下,光是男丁就超过五十万人,字再多,本来也没那么多?

对于朱明皇族来说,这是个大麻烦,因为一旦字不够了,很容易就“撞”名字,字辈也就那么一些字,不能变,而名字又被朱元璋限制死了,亦是不能脱离五行,后人又不可以违背祖制,百般苦恼下,新方法出来了。

那就是“造字”。

毫不夸张地讲,现如今大多数冷门的五行偏旁的文字,就是朱明皇室倒腾出来的,他们也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够严谨地延续大明的祖制,让朱明皇族的名字,统一化。

这个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所幸只是要用于皇族内部,所以造字的问题,倒没有仓颉那么夸张。而这个时期造成的字,全部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后人学字,严谨到查翻这个字的源头之人少之又少,都是看着意境合适,便拿来用。

一直到了清朝,化学这个概念正式出现,西方的化学体系基本确立,化学元素被人提出来并总结为册,名为“元素周期表”,而这个元素周期表,只是一个“概念”,是前所未有的东西,咱们的古人没有研究过。

所以要把这个没有研究过的东西搬回来,这就涉及了“理解性”的问题,就要用到一些从来没有的字。

在十九世纪,化学随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到中国,虽然大清原则上依旧选择紧闭,可被强行打开的事实已经无法避免,有一部分人乃是学习西方以来制衡西方的重要人物,这些人在后世也被称为“洋务派”,而洋务派中,就有咱们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先生。

徐寿一开始是从造船行业开始成为实干派,后来进入了江南制造总局。

这是近代中国改变国力的一次转折,而徐寿更热衷于挖掘西方先进科技,例如刚诞生不久,拥有完整体系的化学,特别是在1869年在俄国新发表的“元素周期表“。

中国人自古以来和化学其实很接近,就拿火药而言,本身就是一项极其精密的化学调和,但可惜的是,中国古典哲学,不讲究微观的世界,所以元素这种要素就被忽略,往后对于化学的研究,只在于表面,而不能再继续深入。

于是徐寿便开始了“翻译”工作,这翻译的,正是西方化学体系的核心之处,徐寿想要用化学来改变中国人的斗争方式,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

可翻译就意味着建立一种另类的体系,不存在完全地复制,在西方的语言中,元素这种东西不存在和中文的“共通性”,换句话说,这新出的元素概念,不存在翻译的可能。

如此一来,一些元素,徐寿完全找不到古人留下对应的名称。

看到这里,是否有一种熟悉感,那就是徐寿先生面临的情况,就和当年朱家人“起名字”起到无字可用的情形很像。

那么徐寿是如何解决的呢?

他也是一样的,选择了造字。

对于元素,熟悉的人便知道,主体分为金属和液体、气体,气体则是用“气”字旁来进行创新,例如“氦气”、“氧气”、“氮气”,有一些字,是古代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大致代表的东西相等,而有一些则没有,需要人为新造。

放到金属和液体领域,便也是一样的情况,于是徐寿通过古人的字来“造”,原则是先找代表的元素概念最相近的,其次再找相关性不强,但是符合规格的,最后再没有的话,那就自己新创造。

其实元素里面一些字,就是出自于徐寿之手,即便在明朝,朱明也没有创造出这些字,但有一个事实无法否认,的的确确是朱明庞大的“起名”需求,把金字旁和水字旁的大量文字的位置都占据了,所以看起来,就好像是元素抄袭了朱家人一样。

其实这件事真的无可厚非,毕竟徐寿的出发点不是抄,而朱明的出发点也不是创造化学,只是中华文化和西方科学文化在融合之际,发生了一种重合罢了。

所以朱明宗室的部分名字看起来像,甚至就是元素名字,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太奇怪,这是文化传承之中的一个大趣事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名字,五行,子孙,宗室,朱家,化学,方式,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朱棣,消息资讯,名字,朱明,徐寿,朱元璋,元素周期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五行,子孙,宗室,朱家,化学,方式,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朱棣,消息资讯,名字,朱明,徐寿,朱元璋,元素周期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五行,子孙,宗室,朱家,化学,方式,明太祖朱元璋,大明,朱棣,消息资讯,名字,朱明,徐寿,朱元璋,元素周期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