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别说,在清代中期的一个浙江文人的“怪志小说”中,就曾经提到过这个“猜想”。
明朝的皇权体系被后世人戏称为:
“无人自动驾驶”
而皇帝在不在这“车”里面并不重要,中央完美的制衡和决策制度,真的可以做到即便是万历皇帝消失,都不会对天下运转有何影响的程度。
在正史的记载中,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四年之后,做到了“隐居”的地步,二十八年的时间里,不上朝,也不面见朝臣,更几乎没有与外界之人来往。
但在当时的朝廷中,一切政事都正常发展,不受干扰,万历年间的大明,“无人自动驾驶”的确有几分道理。
暂且不说万历皇帝“消失”与否,作为大明第十三位天子,也被称为“最舒服”的一位皇帝,朱翊钧乃是明朝皇权高度集中下,将明朝政治缺陷暴露得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公元1572年,明穆宗驾崩,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这位“年幼”,连年轻都说不上的皇帝,按理来说是幸运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小皇帝朱翊钧却是过得非常“憋屈”。
朱翊钧有着两个改变他命运的人,一个是大明的拯救者,帝师张居正,另一位则是当朝的“摄政太后”,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
张居正,被称为大明最优秀的内阁首辅,在明穆宗驾崩后,深受李太后的信任,这也是张居正改革的前提。
张居正同时还是皇帝之师,教导着朱翊钧,又因为朱翊钧年纪太小,张居正在权力方面,曾经一度高到等同于“摄政王”。
虽然张居正是忠臣,可对待幼年的皇帝的教育,张居正却没有给“面子”。
在朱翊钧后来的回忆里,张居正时常对他进行“冷暴力”,这或许是朱翊钧放大了说的,可也反映张居正对他的态度不好。
另一方面,李太后也没有“护犊子”,反而是帮着张居正来教导朱翊钧,有一回,因为幼年的万历皇帝不听老师张居正的话,李太后还以“废黜”的名头来警告他。
这一系列的教育,造成了万历帝对自己的童年教育十分“惊惧”。
而大明又是一个“皇权至高无上”的朝代,特别是到了中后期,皇权强大无比。
面对曾经失去的“尊严”,万历帝甚至可以说是“痛恨”内阁,但他没有能力反抗内阁的捆绑,于是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放假”。
公元1586年,也是万历皇帝在位的第十四年,这一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多的转折,那一个曾经缔造了“中兴”的年轻皇帝,开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他开始不上朝了,直接通过司礼监操纵朝政。
而造成万历不上朝的另一个大根源是:国本之争。
因为万历帝不喜欢自己的庶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而喜欢朱常洵,就想要立后者为太子,可是俩孩子都不是嫡子,《皇明祖训》中,强调的就是“立长”。
就此事,万历皇帝和内阁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可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在明朝皇帝面对内阁的纷争问题上,皇帝几乎没有赢的时候。
当年嘉靖皇帝以“大礼议”为由,想要趁机打压内阁权力,但最后却困难重重,走上了“懒政”的道路。
万历皇帝也是一样的,他学习了嘉靖皇帝的应对方案,既然内阁这么有主见,那么就让内阁来管理天下。
作为皇帝的他既然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就不再发表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历皇帝喜欢上了这种方式。
将近三十年不上朝,这是万历在经历了张居正的严苛、内阁咄咄逼人的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仿佛“失踪”,要说最恐慌的,仍旧是那群朝臣。
早在嘉靖时期,就曾出现过“壬寅宫变”之事,自此之后,天子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大明最敏感的问题,于是内阁几位领袖时常都要求见万历帝,至于能否见到,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万历的“现状”成谜,但是文武百官也没有做出冲皇宫的“蠢事”,因为依靠着内阁制度加司礼监制度这辆“无人驾驶”的政治制度,万历所放出的命令,下面的人很快就能完成。
而万历三大征,乃是告示万历仍在世上,稳定朝臣们的定心丸。
万历二十年,万历皇帝在罢工的几年后,宁夏镇爆发了叛乱,这场叛乱,拉开了明神宗“万历三大征”的序幕。
西北战起,万历皇帝必须要在北京发出命令,他派出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带兵平乱,这是这一次的“露面”,让大家知道了朱翊钧还在,或者应该说,万历皇帝本身的存在不重要,朝廷还有“皇帝”成为羊首那才是最重要。
自1592年起,一直到1600年,三大征的背后调动者都是万历皇帝。
虽然万历懒政多年,而且废除了张居正的变法,国内经济极速下滑,但是大明的军事在此事依旧非常坚挺,不论是征西北,还是支援辽东,大明的战斗力都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能量。
但也是“三大征”,极大程度地打击了大明的底蕴,善变法曰“神”,而明神宗最后也是步了宋朝的老路,变法未成,半途而废,大明也是因此无法扶摇直上,后期中兴。
三大征后,万历继续着自己的“隐居”生活,久而久之,朝臣们习惯了这种生活。
内阁坐镇中枢,将天下之要事收集上来,集六部之功能,批示政事,特别是内阁首辅,写出“建策”,也被称为“票拟”,做完这一步,剩下的就是皇帝同意。
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皇帝亲自“批示”的环节,万历还将这个工作彻底分给了“司礼监”。
比如司礼监的一、二把手掌印太监以及秉笔太监,他们有着“批红权了,所谓“批红”。就是指皇帝对内阁“票拟”的通过。
也是因此,真正在万历“躲起来”的二十八年里,能经常接触到他,也只可能是“太监们”,而太监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这也是为何在这一个时期,东厂彻底威压锦衣卫的根本原因。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因为爆发了“梃击案”,案件涉及了皇太子朱常洛和万历皇帝的宠妃“郑氏”,万历十分无奈,只得“露面”出来给这件事情定性。这一年,也是朝堂都知道,万历“还在”的消息。
这辆“无人驾驶”的车的主人终于出现,但彼时的大明,也因为万历的懒政,还有三大征所造成的巨额消费,逐渐走了下坡路。
本来万历皇帝还准备继续“躲起来”,可时间到了万历四十四年,因为大明出兵帮助蒙古干扰努尔哈赤“抢亲”叶赫老女,努尔哈赤愤而立下“七大恨”,建立大金国反明。
知道此事后,万历皇帝再也坐不住,于是派人镇压辽东,接下来便是“萨尔浒之战”。
而历史上的萨尔浒之战是大明三路惨败,丧失了九万人的军队,后金得以崛起。
因为惨败,大明国内赋税加重,农民反抗此起彼伏,万历皇帝焦头烂额,他此前享受过的“酒色”,此时都成为了他的“催命符”,很快的,他就病倒了。
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真的“死亡”,“养老”多年的他,最终还是倒在了即将走向毁灭的大明的余晖之下。
而关于“隐居”二十八年的万历是真是假,这已经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个万历皇帝一直都未曾变过。
万历也被称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位时间长,但是极其懒政,为了制衡权力,又扶持了宦官,让权臣内斗,将大明搅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
本来张居正就悲呼“积重难返”,而万历还对此雪上加霜,休朝近三十年,掩饰的未必是万历的“死亡”,但一定是万历在大明的黄昏下,无奈的挣扎,却又无从挣脱,最终在妥协中渐渐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