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航海家,其最知名的活动莫过于“下西洋”了,这指的是在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根据记载,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在中东方向最远曾达麦加,在非洲方向最远曾达莫桑比克的贝拉港,这极大提高了当时明王朝的威望。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还有不少争议,即郑和是否曾经“下过东洋”,也就是访问过日本,甚至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水师十万到东瀛”!
关于郑和是否曾经率领舰队前往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说法。
很尴尬的事情是,据说原存兵部的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在明朝中期被烧毁了(当然,这个事情没被证实,不过大批郑和档案确实失踪数百年,至今未被找到),导致后续考证很困难。下西洋的过程还有很多其它文件等参考,但关于是否去过日本?这个目前还真没有确凿证据。
当然,史料是有的,明朝嘉靖年间的《筹海图编》、《日本一鉴》以及后来的一些作品都提过郑和曾经访问日本,根据此说法,在奉敕七下西洋前,郑和在永乐元年先出使暹罗,后来在永乐二年出使日本,年底回朝复命。
当时明朝派使者去日本的目的,除了正常交流外,还有就是要求日本政府处理倭寇问题,据说事情是这样的:。永乐二年(1404年)倭寇骚乱直隶、浙江,明成祖派遣中官郑和往日本,奉敕讨贼,由宁波附近的桃花渡出海。1405年,足利义满(明朝其时称“日本王源道义”)遣使,献上在壹歧,对马等岛所俘获的倭寇;乃命来使按其本国法处置,令一人生火,将倭寇上蒸笼蒸杀。明成祖嘉奖源道义勤诚,遣鸿庐寺少卿潘赐,内官王进等赍玺书冕服,赐日本王,令十年一贡。
后来甚至还有记载,郑和率领的水军有十万,这给了室町幕府极大震慑,足利义满因此答应中国全部要求,并称臣,郑和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这个事情有没有先不说,至少“十万水军”这说法肯定是扯淡,组织十万人的舰队耗费极大,这种动员规模几乎是必然开战的,不可能用于访问,示威也不可能。郑和下西洋那么大规模的舰队,也就2万多人。所谓“十万大军”应该是明朝后来深受倭寇之苦的江浙人民一种情绪化的激愤表现。
不过,郑和曾经访问过日本这件事情,确实是有正史记载,而且记载地很详细,那争议何来呢?
其实关于郑和去过日本,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民间的常识,郑和下西洋是,从明朝开始民间就流传郑和故事,甚至演化成章回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但“下东洋”大家从来没听过,直到1956年,潘群先生才在《明史纪事本末》发现类似的记载,他接着刻苦研究二十多年,终于找到了更丰富的相关史料并串成完成的链条,并与1982年发表论文。
怎么这么艰苦呢?因为“下东洋”的故事在《明史》、《明实录》、《瀛涯胜览》等最常规典籍均没有任何记载,这是啥情况?有相关记载,但是都是史籍和浙江地方志中有些记载,但最权威的正史却没记载,这不正常啊,这其实就是很有疑点。
中国方面这样,那咱们看看日本方面,日本方面也是争议不断,1977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宫崎市定就在其著作《中国史》中确信郑和到过日本,但日本明史专家陈福坡先生在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也把郑和到日本归为一种误传。
那日本方面有记载吗?记载是有的,因为明朝初期,是有好多批使团访问过日本的,至于室町幕府和明朝建立了宗藩关系,这也没有争议,双方正史纪录地清清楚楚,甚至物证都有,问题是,这些事情和郑和有没有关系!
日本方面没有任何证据记载郑和到过日本
,其实中国方面也没有权威史料,《明史》记载过的访问日本的舰队指挥官是其它人,但《明史》成书前,明、清许多著述均说“郑和出使过日本”,这有可能是误传,因为郑和名气很高,所以后面一些文史学家给他“加了戏”,把别人干的事儿加在他身上,而这些书又流传较广,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又由于对嘉靖年间倭寇扰乱东南沿海的愤怒,加了一个“10万水军”的戏。
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明朝在派遣了一支访问日本的舰队后,后面又出了某些情况,再派了郑和率领第二波舰队去回合,此事不算太大,所以有关记载不多,后面档案遗失后难以确认,但部分知情者还是把这个情况写在一些地方志中…
至于究竟是哪种情况,那还要等待后续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