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的重要事件,和之前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一样,都是为了改变北宋弊政,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可是无论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都遭到了很多大臣的极力反对,其中不乏苏轼、欧阳修这样的名臣,这是为何呢?这只能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一些内容和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问题。
如果单纯的按历史教材去理解王安石变法,那么变法内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可事实上,有些内容只是看似美好。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整顿财务,提高政府收入,可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一块。
比如青苗法,王安石把北宋政府作为放贷方,借以限制民间借贷,为政府开源。比如募役法,只要老百姓交相应的钱就可以免除差役,改由政府拿着这笔钱去雇别人干活。这两点看似不错,却都没有考虑到低层人民该如何应对。穷人借贷后还不起,无法翻身;有钱人可以交钱免差役,而一般老百姓不交钱就没法从事正常生产,被强制服差役,最终的担子还是压在了中下层老百姓身上。结果是朝廷和衙门有钱了,北宋老百姓反而不如以前了。这也是苏轼和欧阳修反对变法的原因。
强兵方面也有问题。比如保甲法,规定农村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并以最有钱的户主作为负责人。保甲农时生产,闲时接受训练,维持社会治安,这样就把北宋政府的控制力深入到农村。
这个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保甲在接受训练和维持治安的时候,往往遭到保长的刻意驱使和凌辱。而上级还要经常检查保甲训练效果,致使应付检查成了训练保甲的唯一任务。保甲不仅劳民还流于形式,成为保甲的沉重负担。农民甚至不得已通过自残身体来逃避保甲。其他的就不列举了。
这些问题王安石不是看不到,而是没办法。王安石还算品行不错,可是变法派的其他人就远远不如王安石了。他们在具体执行中急功近利,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而且自己内部矛盾重重。而只要进行变法就会触及一些人的蛋糕,再加上农田水利法和科举改革侵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导致王安石变法被群起而攻之。
王安石本意是好的,只是变法操之过急,用人不当。所以苏轼、欧阳修反对王安石也并非信口雌黄。双方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