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学了这么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惭愧的承认,我的确看错了朱元璋

学了这么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惭愧的承认,我的确看错了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

很多人对于朱元璋同志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幅十分热血的画面上,那就是:

当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席卷中原大地,当“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响彻四海天边的时候,正在皇觉寺里敲钟的朱元璋立刻提上大砍刀,连夜买了硬座就去参加起义了。

激情没有票价,硬座直达战场。

似乎,朱元璋就是为了造反而生的,似乎他所承受了这么多年人生苦难的原因,目的就只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朱元璋形象,难免有些失真。

虽然这位老兄的母亲,父亲,以及诸多亲人都死于元王朝残暴不仁的黑暗统治,虽然在封建帝制的压迫下,朱元璋成为了孤儿,做过和尚,流浪过,要过饭,虽然朝廷已经把朱元璋逼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境地,但朱元璋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造反起义。

他在皇觉寺中唯一的盼头,就是每天晚上那顿谈不上特别丰盛的晚饭。

(皇觉寺一角)

吃饱饭,这不是朱元璋的梦想,而是那时节百姓们的普遍想法。

活在当下这个时代的我们,可能已经很难想象的到,挨饿是一种什么感觉,饿死又是一种什么滋味。

析骸以爨,弹尽粮绝,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挨饿却是常有的事儿。

千年前的先贤孟子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只有一句话: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意思是,平时大家都能吃饱饭,灾荒年月,只要不被饿死就可以了。

然而,这个看起来似乎有点可笑的“崇高理想”,穿越强汉,盛唐,富宋,大元,直到在朱元璋的时代,也未必能彻底实现。

中国人对吃饱饭,是有执念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人打招呼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吃了吗?

皇觉寺中的暮鼓晨钟或许真的有别于外面的兵荒马乱,所以在不长不短的僧侣生涯中,朱元璋似乎在这种东方哲学的教育下得到了某种启迪,使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承受苦难和折磨,并非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有着超越当前时间和空间的,更为深邃和神秘的理由。

所以,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起义,而且还在建立大明,成为皇帝之后不止一次的强调过: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汤和 画像)

这句话的意思是,朱元璋一直认为,元朝是封建正统,朝廷里的百官,以及自己,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都是靠着元朝的庇佑才能生存下来。

所以,对朝廷持这种态度的朱元璋会去造朝廷的反,源于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呢?他幼时的好友兼玩伴汤和在已经参加义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前提下,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书信,邀请他入伙,来跟着自己一起干。

一般来说,电视剧中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朱元璋读完书信之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已,当即在自己那一间破旧的单人宿舍的墙上写下了一首反诗,然后扬长而去,直接就去投奔汤和了。

因为,总是挨欺负,受折磨的朱元璋窝窝囊囊的活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翻身,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你不让他这么做,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看着心里都憋气。

然而,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憋气。

看罢汤和写给自己的信后,朱元璋的心情十分平静,不仅十分平静,甚至感觉有点无聊。

他认为,汤和不是在拉他共富贵,而是要把他拖下水,所以他一言不发,直接把信就给烧掉了,然后接着去扫他的地,磕他的头,撞他的钟。

是啊,朱元璋为什么要造反?

(朱元璋 画像)

虽然他在皇觉寺里做长工总是被其它师兄欺负,虽然开饭的时候自己只能最后一个上桌,往往还要吃其它人的残羹剩饭,但至少自己不挨饿了,不受冻了,自己有地方睡觉了,自己不用再流浪了,换做以前那个家破人亡的朱元璋,这样的日子他是想也不敢想的。

虽然活得不好,但至少能活下来了,那朱元璋凭什么要去造反?

朋友们,造反不是吃饭睡觉,造反不是家常便饭,造反是封建帝制时代下危险系数最大的一项活动。

古来功败垂成者多,而功成名就者少,他朱元璋凭什么拿自己的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是的,在这样的关头,朱元璋没有展示出他的英雄气概,也没有迸发出他的豪情万丈,他所表现出来的,只有恐惧和犹豫,胆小和怯懦。

诚然,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光彩,不符合他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之一的光辉形象,但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往往把造反起义想象的太过简单了。

造反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是血淋淋的现实,而不是玩游戏。

年轻的读者们,你们大概都玩过电子游戏。

游戏输掉了可以重来,打不过可以续命,实在玩不下去,还可以开金手指。

然而,在这个残酷无情,分分钟能把人的骨头吃的一根不剩的世界面前,朱元璋只有贱命一条。那么敢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前人不知后人之思,而后人亦不之前人之失,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朱元璋在收到书信的那一夜,一定是辗转反侧,彻夜无眠。

而当太阳照常升起时,朱元璋终于做出了决定:造反与我无关,我要接着做和尚。

一个人自己无法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去抛硬币。

抛硬币的巧妙之处在于,你无需知道硬币的正反,而只在你抛出硬币的那一刻时,你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

朱元璋很穷,至少在那时他一枚硬币(铜板)也拿不出来,所以当他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时,命运将会给予他新的指引。

早上起床,寺庙里的师兄告诉他,皇觉寺里已经有人知道你要投义军的消息,正准备到官府去告发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朱元璋才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自己反不反的问题了,而是如果自己不反,自己就会被官府抓住杀头的问题。

由是,在这种万般无奈,走投无路,极不情愿的境地下,朱元璋一咬牙一跺脚,反了。

这是一幕典型的逼上梁山,贫农朱元璋终于和过去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划清了界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就如作者一直想要表达的那样:

这世上没有注定的英雄,也没有注定要去做的事情,有的,只不过是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走向不尽相同的道路的,苦命人。

这个苦命人当了皇帝之后,可以说是广受好评。

(皇位)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的听人聊起明太祖朱元璋,有人说,他是对百姓最好的皇帝,因为他制定了三十税一的极低赋税,他还定下了绑缚送官,剥皮食草的规则,可以说是爱民如子。

所谓“绑缚送官”,是指朱元璋破天荒的施行了一条在现如今看起来都十分魔幻的政策,那就是,如果平民百姓觉得大明的某一位官僚贪污腐败,可以直接拿绳子把这位官员给绑了,然后把它送到朱元璋的面前来治罪。

路途近的,沿路关隘不得阻拦,一律放行,路途远的,各地驿站还要奉送上一些银钱当做路费。

而所谓“剥皮食草”,是指朱元璋裁定,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就要斩首,而被斩首的官员往往又会被完整的剥下皮肤,然后填充柴草,做成“稻草人”,放到各地州府道台的门口以儆效尤。

这些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分明粉老生常谈的内容了,他们也会因此得出朱元璋是千古仁君,治国奇才,同时是对百姓好到骨子里的皇帝这样的结论。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宋朝百分之七十的赋税都来自于商业,元人粗犷,但也没有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然而朱元璋却开起了历史的倒车,限制商业发展,还搞起了海禁政策。

宋时的殉葬制度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人文关怀开始渗透到了君王的宝座之上,然而朱元璋却恢复了这残忍的人殉制度——太祖崩,伺寝宫人尽数殉葬。

朱元璋即位后,曾经在他的老家凤阳兴建皇宫,最后却因为对基建并不满意而一怒之下杀害了几千名工匠。

(马皇后 画像)

坊间曾经流传过一幅朱元璋的妻子,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画像,把马氏的脚画的很大,朱元璋认为这是在污蔑他的心肝宝贝,盛怒不已,于是下令严查,但查来查去查不到具体责任人,皇帝索性把一整条街的人都杀了个干净。

而这,只不过是凤毛麟角,翻遍皇帝所著《御制大诰》,你会发现更多由朱元璋所制造出的千奇百怪且并不合理的血腥案件。

他的确爱民如子,但并不妨碍他杀人如麻。

比如,我们熟知的洪武四大案,空印案死了一万人,胡惟庸案死了三万人,郭桓案死了一万人,蓝玉案死了一万五千人,四桩案件加起来,死五万五千人。

这也就是说,朱元璋执政三十一年,平均下来,每天他就要杀掉将近五个人。

这五个人里,有多少是真的罪有应得,又有多少是死于朱元璋的滥杀?

在得知了这些真相之后,你还会认为朱元璋是一位明主,是一位仁君,还能在你的内心中存留完美无瑕的形象吗?

手段残忍,杀人如麻,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刽子手。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杀人?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由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凄苦遭遇,使得他缺失了人性构成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信任。

他不再信任他的子民们,所以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杀掉无辜的百姓。

他不再信任他的臣下们,所以只要朝堂上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挑动他敏感不安的神经。

他要捍卫皇权,要统治王朝,他要澄清吏治,他要四海升平。

他要全天下都无条件服从他的意志。

从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走出来的朱元璋,他太过了解民间的疾苦,也太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就算他已经成为了最高级别的统治者,他也无法和统治阶级站到一起,反而会屠刀向内,清算那些贪官污吏。

然而,百姓们也未必会接受他,当他在南京城内登殿受贺,俯瞰山河万里,静听山呼万岁时,人们只会恐惧这个据有天下的王,谁能想到,这曾经是一个痛失双亲,沦为孤儿,在皇觉寺里被监寺毒打,在流亡路上和野狗抢食物的人呢?

或许,只有朱元璋自己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那一张粗粝的脸庞时,他才能想到,自己是从何其卑微的地方爬上来的。

是的,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之一的朱元璋,他从来就没有从当年那个雷电交加的风雨之夜中走出来。

父亲母亲骨瘦如柴,活活饿死的画面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盘旋,浮现,使得他心碎,使得他痛苦,使得他不安,使得他在长夜中的沮丧和狰狞永远无法消弭。

这,才是朱元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亲人,什么,时代,形象,朱元璋,汤和,历史,朝廷,中国人,皇觉,知识科普,朱元璋,凤阳,皇觉寺,皇帝,硬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亲人,什么,时代,形象,朱元璋,汤和,历史,朝廷,中国人,皇觉,知识科普,朱元璋,凤阳,皇觉寺,皇帝,硬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亲人,什么,时代,形象,朱元璋,汤和,历史,朝廷,中国人,皇觉,知识科普,朱元璋,凤阳,皇觉寺,皇帝,硬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