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也就是北宋时期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它曾经那么弱小,只能依附于辽朝,靠给辽朝上贡得以苟延残喘。
在漫长的岁月里,女真人都是辽朝奴役的对象,他们饱受欺凌,但又不敢反抗。
但是,这件事随着一个人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完颜阿骨打,他不甘心成为辽朝的奴隶,而是联合其他女真部落,发起了对辽朝的战争。
当然了,辽朝土地十分广阔,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光靠女真人,肯定不足以将其消灭。
于是,完颜阿骨打想到了北宋,北宋与辽朝是百余年的仇敌,一直想要消灭辽朝,夺回幽云十六州,但始终未能如愿。
1120年,在经历了六年的战争之后,金国攻占了辽朝一半领土,但始终无法消灭辽朝。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阿骨打派人联络北宋,与宋徽宗达成了海上之盟,从而确定了宋金联合灭辽的策略。
事实上,在海上之盟达成之前,北宋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就说,辽朝与北宋已经和平很久了,如果帮助金国消灭辽朝,那金国将取代辽朝,成为北宋的强敌。
对此,宋徽宗又何尝不知道,但朝堂之上主张联金灭辽的人更多,他们认为宋朝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将夺回幽云十六州作为最高目标,现在机会这么好,怎么能放弃呢?
夺回幽云十六州,或许就是那时候的政治正确吧,结果也显而易见,宋朝很快就发兵配合金国攻打辽朝了。
在经历了三年的战争之后,宋金联军最终消灭了辽朝,虽然辽朝残余势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来到西域,建立了西辽政权,但不足为惧。
然而,在消灭辽朝之后,北宋却并没有因此获利,因为金朝根本没有归还幽云十六州,只是将其中的五个州还给北宋,并且这五个州并不那么重要,而且人口早就被金朝掳走了。
由于无法从得到的五个州获得赋税,北宋反而要派兵驻扎,所以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对金国的战略上也处于下风。
反观金国,在消灭辽朝之后,实力得以大增,完颜阿骨打去世之后,继位的金太宗很快就产生了南下灭宋的想法。
从1125年开始,金朝以幽云地区作为跳板,连续发起了对北宋的战争,北宋自取苦果,自身实力又不足,只能负隅顽抗。
1126年,金国再次派军南下,继而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
在夺取北方大片大片领土之后,金国的实力再次大增,多次发起了对南宋的战争,一度将宋高宗逼到海上避难。
但是,岳飞和韩世忠等人横空出世,挽救了南宋政权,在主战派人士的努力之下,南宋不但稳固了南方领土,还一度夺取了一部分北方领土,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宋高宗早就被金人吓破胆了,一心想要媾和;而从金国返回的宰相秦桧,也极力支持宋高宗议和。
只不过,面对南宋强烈的议和意愿,金国却一直不以为意,因为它的野心很大,不满足于只得到北方土地,它想将富裕的南方也收入囊中。
但可惜的是,金国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岳飞,岳飞一次次率军北伐,将金军打得满地找牙,从而挫败了金国的野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国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南宋是很难消灭的,与其让旷日持久的战争持续下去,不如与南宋握手言和,还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1141年,金国最终同意了南宋的议和请求,双方很快就签订了《绍兴和议》,规定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
为了稳固议和成果,南宋杀掉了主战派代表人物岳飞,同时将韩世忠等人剥夺军权。
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但金国却连续爆发了几次政变,主和派和主战派为了争权夺势而大打出手。
而随着主和派和主战派的相继执政,金国时而与宋朝讲和,时而挥师南下攻打宋朝,这让宋高宗颜面尽失,根本没脸再继续当皇帝,于是禅位给了养子宋孝宗。
宋孝宗继位之后,将收复北方失地作为人生目标,为此他发起了兴隆北伐,但由于准备不足,最终导致失败。
自那之后,南宋国内主和派的声音就再次占据上风,而金国也变得相对安静起来,不再大规模攻打宋朝了,战而以发展国力、征服周边民族作为目标。
在这段时间里,高丽、蒙古、西夏等国先后被金国征服,金国在北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金国逐渐走向稳定,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就发生了,与历史上所有占领中原的少数民族一样,金国也走向了一条汉化道路。
金世宗时期,金国开始实施汉化改革,他推崇儒学,在全国修建了许多学校,并制定了科举考试制度。
金章宗时期,汉化改革就更加猛烈了,大量汉人入朝为官,甚至成为贵族,汉文化对女真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汉化改革的好处是,女真人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取得了决定性成功;但坏处却很少有人看得见,那就是女真人开始享受安逸了,失去了往日的斗志。
就拿金国的军队来说吧,女真人曾经是骁勇善战的猛士,尤其擅长骑射,但他们自从来到中原之后,就被富裕的生活腐化了,他们沉迷享乐,尤其喜欢喝酒,身体素质逐渐变差,战斗意志也日渐削减。
久而久之,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他们作为地主阶层,坐拥金山银山,就开始惜命了,不再喜欢上战场拼杀,而是指望汉人、蒙古人或者高丽人帮自己打仗。
当然了,只要金国保持强盛和稳定发展,一切都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金章宗执政后期,开始变得骄奢淫耻起来,他重用外戚导致朝政败坏,加之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土地淹没,他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这就激起了百姓的不满。
尤其是北方的汉人,他们一直都没有真正融入金国,而金国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给予汉人足够的尊重,而是将其当做下等人看待。
当然了,被金国压迫的蒙古人,对女真人的统治也是很有意见的,那时候金国在北方的军事体系已经瓦解,而蒙古却逐渐崛起,为了削弱蒙古人,金章宗在蒙古实施“减丁政策”,激起了蒙古人的不满。
金章宗后期,金国已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南宋国内主战派看到了机会,于是发起了一次北伐,也就是韩侂胄领导的开禧北伐。
这一次北伐,南宋和金国互有胜负,双方都意识到无法消灭对方,于是继续讲和,签订了《嘉定和议》,南宋和金国再次进入和平。
而在这次议和的前一年,也就是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部,建立了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建国的第三年,金章宗去世,完颜永济继位为帝,此人荒淫无道,是个无能之辈,有一次成吉思汗去金国进贡,见到了完颜永济,由此坚定了脱离金国的想法。
然而,那时候的金国,依然是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土地十分广阔,人口近六千万,军队人数也有百万之多,这与蒙古不到六十万人口相比,体量相差十分悬殊。
以小博大,自古以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吉思汗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积极发展自身实力,尤其是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并制定了先弱后强的战争策略。
成吉思汗认为,想要消灭金国,就必须先灭掉西夏,因为西夏是金国的羽翼,只要西夏灭亡了,金国和蒙古的实力才会此消彼长。
本着这个想法,成吉思汗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西夏皇帝紧急向金国求援,但完颜永济没有政治头脑,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救援西夏,就坐视不管。
1209年,西夏被迫向蒙古投降,成为蒙古的附庸,双方签订条约,约定联合攻打金国。
到这个时候,完颜永济才反应过来,原来蒙古这么强大,就让丞相完颜承裕与将领独吉思忠率军四十万攻打蒙古。
然而,此时的金军已不复当年之勇,将领也因此长期不征战,而指挥才能低下,结果在野狐岭之战中被成吉思汗十万大军击败。
之后,成吉思汗继续在华北地区与金军交战,最后将金国中都(今北京)包围。
但是,这不代表蒙古就可以顺势消灭金国了,因为蒙古军队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不擅长攻城战。
并且,金国主力依然还在,只不过分散在全国各地而已,蒙古想要消灭金国,道路还是十分漫长的。
成吉思汗率军围攻中都数月,却始终无法攻克,无奈之下只得率军撤退。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金国,让他意识到金国虽然体量庞大,但却十分虚弱,只要持之以恒地对其发起进攻,最后肯定能将其灭掉。
于是,从1212年开始,成吉思汗又连续发起两次对金国的大规模战争,到1213年年底,金国有将近一半领土丢失。
但是,蒙古依然无法灭掉金国,因为金国逐渐意识到蒙古不擅长攻城战,所以将大量兵力驻扎在重要城池,成为蒙古大军绕不过去的坎。
再者,蒙古大军劳师远征,粮草辎重的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金国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措施,让蒙古大军无法长期征战。
不管怎么说,蒙古在战略上处于优势,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金宣宗迁都汴京之后,金国的战略纵深就更小了。
然而,就在蒙古与金国相持不下之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花拉子模杀掉了蒙古商团,成吉思汗恼羞成怒,亲自率军攻打花拉子模,只留下木华黎率领少量主力继续攻打金国。
实际上,成吉思汗之所以攻打花拉子模,根本原因还在于蒙古体量太小,想要一口气吃下金国是很吃力的,必须通过消灭其他国家来扩充自身实力才行。
很不幸,花拉子模成为了成吉思汗的目标,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是在自己太作了,撞到枪口上去了。
趁着成吉思汗攻打花拉子模,金宣宗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自身实力,他一方面通过大肆分封,让金国贵族在北方抵抗木华黎,另一方面又派军征讨南宋和西夏。
金宣宗认为,打不过蒙古人,还打不过南宋和西夏吗?蒙古占领金国领土,他就占领南宋和西夏的领土,这样也不失为一条自救策略。
还别说,金国还真就从南宋和西夏身上捞到了不少好处,这让南宋无可奈何,西夏也被迫再次投靠金国。
1224年,金宣宗去世,儿子金哀宗继位,金哀宗知道金国军队的素质不行,便决定采取措施改革军队,为此他下令建立忠孝军,并启用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等抗蒙名将。
所谓忠孝军,其实是一支半雇佣军,但不是由女真人组成了,因为那时候女真人早就失去了战斗力了,忠孝军主要是由汉、畏兀儿、乃蛮、羌、浑等民族人民组成。
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忠孝军及只听从金哀宗一人指挥,并且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将士个个作战英勇,战斗力十分强悍。
当然了,待遇超高,也是忠孝军保持超强战斗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据记载,忠孝军的人数大约是二十万,只要被选拔入伍,就可以得到三十亩田,每名将士每天还可以得到足够一家五口人吃的粮食,饷银另外计算,大约是正常水平的三倍,并且立功者还会得到更多赏赐。
正所谓重赏之下出勇夫,金哀宗将忠孝军投入战场之后,立马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多次与蒙古军队交战都取得胜利,而且而收复了大片领土。
因为忠孝军的存在,让金国得以起死回生,并且大有将蒙古人彻底赶走的趋势。
1223年,木华黎在围攻凤翔的过程中,因为久攻不下而染病,最后一命呜呼了。
随着木华黎的去世,蒙古对金国的攻打,陷入了空前困境,之前占领的金国土地,有将近一半被金国夺回,形势对蒙古十分不乐观。
1225年,成吉思汗结束第一次西征,回到了蒙古,他见西夏背信弃义,于是发兵攻打西夏,夺取了西夏大片领土。
但是,在征战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生病了,驻扎在六盘山休养,不久后他病重,他深感大业未成,便给子孙留下遗言,即借道南宋,联宋灭金。
这是成吉思汗为灭金留下了最后一计,当时他对子孙解释了自己为何定下这条计策,大致意思是,金军现在十分强大,且部署在北方,只有借道南宋,并与南宋联合起来,从背后攻打金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成吉思汗还认为,南宋一定会借道蒙古的,因为金国是南宋的死敌,南宋自己又灭不了金国,所以必定联蒙灭金。
在定下这条计策之后,成吉思汗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也认为这条计策是唯一可以灭掉金国的办法,就很坚定的贯彻。
成吉思汗去世后,金国又发起了几次反击,蒙古军队几次战败,丢失了大片领土。
形势对蒙古越发不利,让窝阔台越发意识到联宋灭金的重要性,于是派人与南宋谈判,但结果却超乎想象,南宋竟然没有给出答复!
南宋为何不给答复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联金灭辽的教训历历在目,南宋内部的有识之士认为,蒙古将会和金国一样,成为南宋新的威胁。
与其这样,不如让金国继续存在下去,一个半死不活的金国,对南宋是最有利的。
但好消息是,南宋国内也有很多人主张联蒙灭金,因为这样既能够报靖康之耻,还能够收复两京,何乐而不为?
由于南宋国内就是否联蒙灭金争吵不休,所以并未第一时间给蒙古答复,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窝阔台等下去了,因为金国正在一步步恢复国力,变得重新强大起来。
窝阔台认为,既然南宋没有明确是否借道,那他就派军直接深入南宋强行借道,只要将金军逼入绝境了,南宋见金国灭亡在即,肯定不会放过割肉的好机会。
1231年,窝阔台分三路大军伐金,其中托雷作为一路大军,从四川进入南宋,然后绕绕道攻打河南,吸引金国主力由北方撤退,窝阔台则由北方进入金国,与托雷会师汴京城下。
实际上,窝阔台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他让托雷借道南宋,其实他根本没指望能成功,他甚至希望南宋或者金国主力将其消灭,从而扫清汗位的最大威胁。
但是,托雷却认为自己必须成功,他不能辜负父亲成吉思汗的嘱托,他在南宋军队毫无防备的入境,以最快的速度率领三万人,抵达了金国境内,只不过被十五万金军主力包围于三峰山。
本以为托雷必死无疑,但天空突然下起大雪,蒙古人习惯在寒冷的环境中作战,托雷便发起了对金军的反攻,竟然将金军击败了,忠孝军几乎损失殆尽!
这一战,就是著名的三峰山之战,托雷以少胜多,消灭了金军主力,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南宋也是如此。
之后,窝阔台与托雷会师汴京,眼看汴京城破在即,他却接受了金哀宗求和的请求,还率军撤退了。
托雷为何这么做?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托雷还活着,只要托雷还在,他的汗位就不稳,他就是消灭金国,又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窝阔台也知道蒙古没法一口气消灭金国,因为蒙古大军远征,粮草并不充足,并且汴京城池坚固,援军又在路上,他不能过多停留。
在撤军的半路上,托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窝阔台最大的威胁不在了,便开始一心灭金。
然而,蒙古撤军之后,金哀宗面对如此困境,依然不把南宋放在眼里,他不但不派人与南宋结盟,以便共同对抗蒙古,反而派军攻打四川,试图将四川作为自己的退路。
金哀宗的这个做法,彻底激怒了南宋,南宋本来就不太愿意救援金国,现在更加不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君臣就不再犹豫了,直接同意了蒙古联盟的请求,并于1232年出兵,配合蒙古攻占汴京,金哀宗逃往蔡州。
1233年,南宋又联合蒙古进攻蔡州,最终攻克蔡州,金哀宗不愿意当亡国之君,就传位给完颜承麟,但两人最终都被杀掉,金国就此灭亡。
据说,当时攻打蔡州的南宋将领是孟珙、江海,金哀宗被杀之后,孟珙将其尸体的一半运回南宋,宋廷用其在临安祭祖,并举行大型献俘礼,以报靖康之耻。
虽然南宋并未从金国得到太多领土,但南宋全体国民还是为金国的灭亡感到高兴,认为自己终于一雪前耻了,并没有太多人意识到,金国灭亡了,蒙古又成为了最强大的敌人,历史的悲剧即将重演。
而就在金国灭亡后不久,蒙古就发起了对南宋的战争,战争虽然持续了几十年,但最终还是将南宋灭掉了。
回顾成吉思汗的遗言,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判断还是很精准的,蒙古只有联合南宋才能彻底消灭金国,并且对于联蒙灭金之事,南宋或许会迟疑,但最终还是会同意的,因为南宋对金国的仇恨,是永远无法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