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襄樊之战忽必烈是在围城打援吗?盘点宋军的四次救援行动

襄樊之战忽必烈是在围城打援吗?盘点宋军的四次救援行动

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襄樊之战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这场战役打了接近6年,元军最后取胜,襄樊陷落后不到三年,蒙古人就进入了南宋都城临安。

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由襄阳、樊城组成。两城夹汉水而立,依托岘首山而峙,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拿下襄樊进可以取中原,退可以保江南。

蒙古灭金后的第二年,曾经进攻襄樊,镇守襄樊的宋军内部发生内讧,一部分部队投降,襄阳陷落,蒙古军和投降的宋军大肆抢掠,襄阳被夷为废墟。

1239年,时任京湖制置使的孟珙决定收复襄樊。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人,其四世祖孟安曾在岳飞部下为将。孟珙早年曾随父孟宗政南征北战,多次击败金军。1219年,完颜讹可率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一员金将于城下叫骂,孟珙登城射之,敌将应声而倒,将士都佩服他的箭术。不久孟珙取小道偷袭金人,连破18鹿砦,斩首千余级,金人溃逃,缴获军资无数。

孟宗政死后,孟珙统领其旧部忠顺军,授京西路兵马钤辖。

孟宗政与蒙古有极深的渊源,当年就是他率军2万与蒙古军一同灭金,也是他在蔡州城救了蒙古大将张柔一命,还是他率先攻破蔡州城南门,迫使金哀宗在绝望中自焚而死。金亡后孟珙与蒙军统帅塔察儿瓜分金哀宗的遗骨,送回了临安。孟珙在灭金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赢得了蒙古勇士的尊重和友谊。所以也有人称他是郭靖的原型。

1237年10月,蒙古大将口温不花与张柔率军南侵,进抵长江中游北岸的黄州。孟珙奉老上司史嵩之的命令,从鄂州率水师火速驰援。面对老伙计,孟珙毫不手软,最终在黄州保卫战中重挫蒙古军,迫使口温不花撤围而走,史载,孟珙进入黄州城时,本已绝望的黄州军民听说孟珙来援,士气大振,齐声欢呼道:“吾父来矣!”可见当时孟珙在南宋军民心中的威望。

黄州保卫战后,宋廷任命孟珙为京湖制置使,统领南宋川蜀、京湖两大战场,全面负责荆襄战场的对蒙作战。

1239年,孟珙发动了荆襄之战。他运筹帷幄,奇正相辅,先取郢通粮道,后出奇兵收复荆门,然后至岳州,督军北进。

不久,宋军与蒙军在冢头、樊城、郎神山激战,宋军三战皆胜。4月2日,孟珙果断进兵,部将江海率军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献城,宋军收复襄阳。

宋军占领襄樊后,孟珙把襄樊,尤其襄阳城视为关系朝廷根本和国家存亡的重地,他开府筑城,大兴屯田,训练军伍,经多年经营,再次将其建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南宋西陲军事重镇。

襄阳能够坚守六年之久,完全得益于孟珙一手打造的襄樊防御体系:襄阳北面和东面的城墙紧挨汉水,无法从这里展开军事进攻,南面和西面均开凿了宽达150多米、当时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护城河外不远就是连绵的群山。襄阳城四面均不利于进攻,而且孟珙还在襄阳城里面的每一个城门都建造了瓮城,更加固若金汤。

所以,即使强如蒙古军,面对襄樊这座坚城也如老虎咬刺猬无处下口,只得采取围城策略。

忽必烈即汗位后,曾经向南宋降将刘整询问攻宋方略,刘整认为无襄则无淮,宋军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故而建议先取襄阳,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1268年9月,忽必烈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进围襄阳、樊城,后又遣枢密副使史天泽主掌军务,由此揭开了襄樊保卫战的序幕。

在战争的头几年,蒙古军针对襄樊的设防及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了筑堡连城、长期围困的策略。他们先筑堡于鹿门山(今襄樊东南)、白河口(今襄樊东北),切断了宋军南北之间的联系,然后立栅灌子滩(今襄樊南)以绝其东,又筑城万山堡(今襄樊西)以断其西,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于汉水中,以断宋军水道,从万山起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修了一条城墙,并在岘首山、虎头山修建了一字城,构筑了一道完整的包围体系。但是由于襄阳、樊城互为唇齿,相互支援,城高池深,兵精粮足,所以蒙古军虽然屡次猛攻,但是始终未能破城。

不过,襄樊在蒙古的长期围困下,粮食、武器、兵源也渐渐被消耗殆尽,士气逐渐低落,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多次出击均未摆脱困境。南宋朝政腐败,君臣无能,虽然多次派出军队支援,却始终未能和襄樊守军取得联系。

第一次是京湖都统张世杰率军援襄樊。

张世杰,范阳人,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世杰青年时入伍当兵,在张柔的手下戍边,后来因为违犯军纪,只身逃跑,投降了南宋,当了一名士兵。后来,吉州团练使阮思聪见到他,认为他有大将之才,就向吕文焕的堂兄吕文德推荐,让他当了一名小校。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很快张世杰就升到了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

后来,宋军攻打安东州时,张世杰有“先登”之功;进攻黄州时和蒙古军大战于萍草坪,将俘虏的士兵,百姓,物资夺了回来,被宋廷升为知安东州,统领高邮军。

咸淳五年(1269年)三月,春雨来临。张世杰利用汉水水位上涨的时机,以水师为先锋、马步军为后应,水陆并进向襄樊大举进发。张世杰所部援兵一度粉碎蒙军的阻击,在襄阳城南的蒙军阵地之后登陆。但蒙军依托工事顽强抵抗,令张世杰部始终无法突破封锁,进抵襄阳城下。吕文焕见援兵前来,遣军出城,打算与张世杰里应外合,也被早有防备的蒙军击退,宋军的内外合击宣告失败。

从三月打到五月,张世杰部在蒙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前屡屡碰壁,官兵士气渐渐低落,粮草也所剩无几。如此困境,张世杰决定放手一搏,以重赏征募勇士组成敢死队,选在凌晨时分突袭蒙军的赤滩浦阵地。

宋军鼓噪而进,敢死队身披重甲,一手持大盾抵挡箭雨,一手挥砍刀破坏鹿角、拒马。然而,蒙军工事的坚固程度超乎宋军的想象。在此之前,凭借筑垒工事进行防守反击一直是宋军的强项。在这一战术面前,蒙军曾吃过不少亏,连大汗蒙哥也在坚固无比的钓鱼城前丢了性命。但吃一堑、长一智,经过长期的战火淬炼,如今蒙军也学会了对手的“拿手好戏”,并反过来招呼宋军,令身为老师的宋军大受其苦。

宋军敢死队强攻许久,伤亡甚重,却始终无法攻入蒙军的工事,反而在破坏障碍时耗费了不少体力,待到蒙军跃出战壕进行反击时,他们连招架之力都没有了,只能任由蒙军屠戮。看到失败已不可避免,张世杰只得含恨退兵。襄樊保卫战的第一次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是江制置副使夏贵来援。

夏贵,字用和,今安徽寿县人,宋末元初名将。史载,他天生异禀,晚上能看见一箭之地的落箭,人称“夏夜眼”。少时因获罪刺双旗于面上,又称“夏旗儿”。

与张世杰一样,夏贵的伯乐也是吕文德,最初他仅是一小兵,而且还有前科,不得上司所喜。端平入洛时吕文德随赵葵收复三京,夏贵作战勇猛,受到吕文德的赏识,被擢升裨将。后来又设计解安丰之围、率军解寿春之围,被擢升为吉州刺史、知怀远军。

1260年,元朝大将兀良合台北归,夏贵进军潍源,获战船三百余艘。又战于黄石港,获马三百余匹,收复寿昌。不久又大胜元军于黄州团峰,改任知淮安州,兼京东招抚使。

1265年,夏贵率军偷渡溯资江,出刘整不意,斩蒙军数千人。1267年,克复广安军,封宁武军节度使,次年,任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

1269年,在张世杰救援襄阳失败后仅三个月,贾似道命夏贵率军运送大批粮草和军事物资援救襄阳。当时正值七月,秋雨大作,汉江水溢,夏贵利用水军优势,领兵五千、战舰三千,泊于鹿门山西岸边,与驻守此地的蒙军将领赵璧相持七日不得寸进。

夏贵见相持日久于己不利,便企图偷袭蒙军新郢大营,结果至虎尾洲时,被赵璧识破。赵璧派蒙古万户解汝楫引兵拦截,大破宋兵,宋军五十多艘战船被毁。不久阿术又设伏于新堡(今湖北襄樊南),夏贵再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夏贵援襄失利后,托言年事已高,上表乞免副使之职,宋度宗不允。

襄樊陷落后,夏贵还军淮西,1275年,宋朝征夏贵为枢密副使入朝,夏贵违旨不就任,并且暗中向元朝统帅伯颜投降,次年夏贵率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县降元,被授以开府仪同三司、参知政事。1279年夏贵病卒,年八十三。

第三次是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范文虎救援襄阳。

范文虎,吕文德之婿,历史上著名的“逃跑将军”。

1259年,因为后台强硬,毫无战功的范文虎被升为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成为独当一面的宋军高级将领。

1269年,范文虎受命率殿前司、两淮诸军,战船2000艘,共五万舟师救援襄樊,然而范文虎先是大意轻敌,未做任何哨探就一路北上至灌子滩,受到阿术的伏击,然后宋军略有失利,范文虎就见势不妙,驾驶一叶轻舟开溜,“文虎以轻舟遁”,宋军从小败变为“大溃”,被斩杀俘虏者数万。

然而灌子滩战败后仅四个月,范文虎不降反升,被任命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总禁兵。

第四次是京湖制置使李庭芝救援襄阳。

李庭芝,字祥甫,今湖北随州人,南宋名将。

李庭芝未乡举前因策论得到孟珙的赏识,出任建始县知县,颇有政绩。次年中举,担任孟珙的幕僚,主管机密事宜。孟珙去世前举荐贾似道代其职,并向其推荐李庭芝。李庭芝感恩孟珙知遇之恩,弃官归故里,为孟珙服丧三年。

1259年,贾似道担任京湖宣抚使,举荐李庭芝出知扬州。不久,李庭芝服母丧离职。蒙将李璮攻夺涟水时,李庭芝被宋理宗夺情任两淮制置司事,李庭芝上任后,击败李璮,杀死其将帅厉元帅,平定涟水南城。

1262年,李庭芝又在乔村打败李璮,攻下东海、石圃等城邑。不久又攻破蕲县,杀死蒙军守将荷之尔。李庭芝声名鹊起。

1269年十二月,朝廷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使,负责解围襄樊。1270年正月,李庭芝进抵鄂州,全力备战,准备北上驰援襄阳。但是范文虎害怕李庭芝夺取军功,上书贾似道,贾似道任命范文虎为福州观察使,并授予挟制之权,赴援军中牵制李庭芝。

如此一来,救援襄樊的任务更难上加难。李庭芝几次想要出战,范文虎都不肯让其出兵,而且终日和自己的妻妾一起饮酒作乐,“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后来好不容易因为汉水泛滥开战了,范文虎先是在湍滩大败,导致宋军一百多名将领被蒙古所俘。紧接着范文虎在鹿门再次上演出逃大戏,“初战不利,便弃旗鼓,夜遁而逃。”失去指挥的宋军大部被蒙古俘获,战船、甲仗被缴获无数。

范文虎兵败后,李庭芝多次弹劾他请代其职,都没有获得批准,但李庭芝并未放弃援助襄阳的努力,他先是招募死士,然后派将领张顺、张贵率所募3000人往援襄阳。张顺、张贵恶战一百二十里,最终突破元军封锁,进至襄阳。然而宋军的英勇奋战并未换来范文虎的“悔改”。

张贵入城前与范文虎相约,让其率军在龙尾洲接应。但是当张贵再次从城内突围,奋力杀至龙尾洲接应范军时,却不见范文虎的踪影,最后精疲力竭战败身亡,而范文虎早在半日前就因为听到附近风吹鸟叫,误以为元军来攻,跑没影了,“以风雨惊疑,退屯30里。”

襄樊失守后,作为责任最大的败将,陈宜中请杀范文虎,贾似道为掩饰其咎,仅降一职,出任安庆知府。1275年,元军伯颜部进逼江州,城坚粮足,兵马众多的安庆,不放一箭,拱手投敌。伯颜任命范文虎为两浙大都督,在他的协助下,元军又顺利夺取东南州县,他又升迁为蒙元参知政事。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曾问范文虎:“尔等何降之易耶?”答曰:“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真是无耻之尤!

而尽兴尽力援救襄阳的李庭芝却被贾似道贬官至广南,不久又罢其官令居于京口。1272年,元兵围攻扬州时,制置使印应雷暴死,李庭芝才被重新起用担任两淮制置使,防守淮南东路。

1274年,元军攻下鄂州,宋度宗诏令天下勤王,李庭芝第一个派出军队赶赴临安。1275年贾似道兵败芜湖,长江各州将帅或降或逃,只有李庭芝率部坚守。降将李虎拿招降榜到扬州招降,李庭芝杀之,部下总制张俊出战,拿回孟之缙的招降榜,被他砍下脑袋示众。李庭芝在扬州坚守了一年多,阿术多次劝降,甚至以高官厚禄相诱,李庭芝也拒不投降,最后粮食吃尽了就吃粟,粟尽,又吃牛皮、麸蛐,甚至以人肉相食。

1276年,李庭芝部下朱焕以城降元,李庭芝自杀未遂,被俘,坚持不降,被杀。

襄樊的重要性,忽必烈非常清楚,拿下襄阳就可沿长江顺水东下,破临安指日可待,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忽必烈围困的目的绝不是仅仅取得襄阳那么简单,他还想围城打援。

当初忽必烈问计于刘整时,刘整就建议,“四围襄樊,灭其力量,绝其锐气。”刘整在襄樊修筑合围工事时,阿术建议围三阙一,留一个缺口放吕文焕离去,刘整不从,认为目的不一样,利用樊城可吸引宋军前来。

早在襄樊被围2年,吕文焕就想弃城突围,1270年2月,他率领步骑1.5万人,在夜晚袭击万山堡,被蒙古万户张弘范击败,无奈退回城中坚守待援。如果忽必烈只想得到襄阳,完全可以放吕文焕离去。但他没有,说明忽必烈的目的绝不是得到襄阳那么简单。而他也达到了目的。据统计,宋军四次援救襄阳,损失的兵马足有二十余万,几乎是当时南宋三分之二的兵力。

1271年7月,在援军被蒙古军屡次击败的情况下,吕文焕试图再次突围,吕文焕命令部将来兴国进攻百丈山,被蒙古万户阿刺罕军击败,突围再次失败。至此,襄阳守军已经到了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境地,襄樊的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1272年,蒙古军决定发动总攻,但他们并没有先攻打襄阳,而是针对樊城防守相对薄弱的特点,制定了先取樊城再攻襄阳的战略。

3月,阿术、刘整甩狙向樊城发起猛攻,破其外城,斩杀守军2000人,俘将领16人。他们在攻城的过程中,使用了从阿拉伯带来的威力巨大的回回炮,回回炮射出的石弹不但可以打穿城墙,还飞跃城墙砸塌房屋,一时之间樊城石如雨飞,兵民死伤无数,城内陷入一片混乱,蒙古军乘机攻陷了樊城,守将牛富身负重伤,投火自焚。

樊城陷落后,蒙古军10万人将方圆不足3平方公里的襄阳城团团围住,襄阳彻底成为一座孤城。襄阳主将吕文焕的告急文书不断送往京城,但贾似道严密封锁了消息,不再派兵增援。吕文焕天天到襄阳城的东南角,向都城临安的方向眺望,希望能看到援军。

蒙古军在加紧攻城的同时,还展开攻心战,威胁说宋军如果不投降,攻下城池后将把全城兵民杀死,同时又派出元朝的平章政事阿里海牙亲自喊话招降。1272年2月,吕文焕打开城门投降。历时六年的襄樊之战结束了,南宋这个腐朽的王朝也离灭亡不远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孟珙,张世杰,忽必烈,围城打援,襄樊,宋军,蒙古,襄阳,救援,盘点,故事传记,孟珙,李庭芝,范文虎,宋军,襄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孟珙,张世杰,忽必烈,围城打援,襄樊,宋军,蒙古,襄阳,救援,盘点,故事传记,孟珙,李庭芝,范文虎,宋军,襄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孟珙,张世杰,忽必烈,围城打援,襄樊,宋军,蒙古,襄阳,救援,盘点,故事传记,孟珙,李庭芝,范文虎,宋军,襄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