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说,世界大潮浩浩汤汤,顺之则生逆之则亡,历史大潮也是如此。公元1644年4月25日,随着崇祯帝吊死于煤山一棵歪斜的老槐树上,享国276年的明朝帝国像一艘庞大而腐朽的船舶,永远地沉没于历史的汪洋大海。
前线没有任何一支能够抵挡李自成大军的军队,唯一有可能阻挡的军队还顶在宁远,那是大明东北方向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不然,两面夹攻,灭亡的更快。
有人说,明朝原本不该亡,当时李自成的数十万的大军势如破竹的来到京城脚下,皇后提出来一个解决办法,在《明史·后妃传》如此记载:“周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
崇祯帝因为李自成大军压境而心急如火,周皇后就提醒他:“我在南方还有一个家。”崇祯帝问这是什么意思,周皇后沉默不语。然而,言外之意就是建议崇祯帝南迁。皇后没说什么,但是夫妻两人应该都清楚,这话是提醒崇祯应当考虑南迁。
当时,像周皇后一样提出南迁动议的大臣也不少。左中允李明睿、都察御使李邦华、督师大学士李建泰等人先后奏请崇祯帝南迁。
崇祯也想过,因为北方已经的政权已经没有了,但是南方还是稳固的,守在北方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于是想和大臣商议一下南迁的事情,谁知道话题依旧,就遭到了大量的反对,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以沉默表示反对,兵科给事中光时则亨慷慨陈词、激烈谏阻。崇祯只好将这件事情放下。可是后来,南迁的事情还没有商议成功,李自成就来了。
崇祯他知道,指着这群大臣说出来南迁的话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并且作为皇帝,他说了这话也一定会有一大票人站出来指责他,到那时他就是背弃祖宗贪生怕死的逃跑皇帝,就是丢弃大好河山的罪人。崇祯皇帝一生自视甚高,清高孤傲,是绝对不会愿意背负这个名声的,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悲哀。
李自成入京前夕,思宗对周后说:“大事已去了。”周皇后则埋怨道:“妾事陛下十八年,陛下没有听我一名句话,以致有今日。”周后后生有二皇子,朱慈烺(太子)、慈炯(定王),在城破前夕,周后吻别儿子,然后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