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省地震局)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热映,在网络上掀起一番靖康之变的讨论,感叹两宋纷乱。抛开人的因素再看宋朝,也是多灾多难的。
堪称中国救荒史研究第一教科书——《中国救荒史》作者邓拓这样评价:两宋灾害频度之密,盖与唐代相若,而其强度与广度则更过之”。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期共发生地震127次,其中景祐四年的地震损失最为惨重。
公元1034年,宋仁宗改元“景祐”,意思是神灵保佑帝王的江山。皇帝用改年号来祈求上天的保佑,但效果不太理想。
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河东地区忻(今山西忻县)、代(今山西代县)等地发生强烈地震,毁坏房舍无数,人员伤亡数以万计。忻州知州祖百世、兵马都监王文恭、兵马监押高继芳等受伤。宋仁宗下诏赏赐官僚之家大量钱财,一般受灾百姓也得到政府程度不同的救济。
此后,河东地区余震连绵不断,有时地裂泉涌,有时地底下冒出冲天大火,老百姓受灾尤为严重。
除了接连不断的地震,两宋水灾、旱灾、蝗灾也并不少见,灾民生活的惨状激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纷纷以地震为诗,进而据此议论边事、内政。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以《地动》为题,详细描写了地震发生的场景,并继承了《诗经》开辟的因灾言政、讽谕时政的传统。:
地动
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今者无端越疆畔,阴气焰焰侵于阳。
阳收刚明避其势,阴负捷胜尤倡佯。
地乘是气亢于下,震荡裂拆乖其常。
齐秦晋代及荆楚,千百其堵崩连墙。
隆丘桀屋不自定,翩若猛吹摇旌幢。
生民汹汹避无所,如寄厥命于湖江。
有声四出嘻可怕,谁击万鼓何雷硠。
阴为气静乃如此,天意昧密宁能详。
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
意者邪臣有专恣,气象翕翕难为富。
据经若此非臆决,皎如秋日浮清霜。
祖宗威灵陛下圣,安得直语闻明堂。
朝廷肃穆法度治,岂用懔懔忧胡羌。
黄庭坚的《流民叹》描述熙宁元年(1068)河北地震和伴发的洪灾给人民带来房舍倾覆、迁徙流移、哀鸿遍野的惨景:
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
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
地文划劐水麝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稍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
累累襁负襄叶间,问舍无所耕无牛。
初来犹自得旷土,嗟尔后至将何怙。
除此之外,还有诗详细描写了地震发生时人们感受到的晕眩、混乱局面和恐怖气氛。苏舜钦、苏舜元的《地动联句》:
民甍函鼓舞,禁堞强崩离。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踌。
坦途重车偾,急传壮马鼓。
陵阜动抚手,砾块当扬箕。
停污有乱浪,僵木无静枝。
众喙不敢息,沓嶂惊欲飞。
踊塔撼铎碎,安流荡舟疲。
倒壶丧午漏,颠巢骇眠鸱。
居人眩眸子,行客劳髑儿。
南北顿僚忽,西东播戎夷。
四镇一毛重,百川寸涔微。
斗薮不如大,轩干主者谁。
共工岂复怒,富妪安得为。
宁无折轴患,顿易崩山悲。
众蛰不安土,群毛难丽皮。
惊者去靡所,仆或如见挤。
轰雷下檐瓦,决玉倾仓粢。
双颠太室吻,四跃宸庭螭。
万宇变旋室,百城如转机。
在两宋之前,繁盛的诗词文化中并没有地震的一席之地。少数提及地震的诗歌仅用其烘托奸臣弄权。直至两宋时期才出现了专门吟咏地震灾害的诗歌,并且还出现了以地震命名的专题诗作。
自此,地震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存在。
参考文献:
《论宋代的地震诗》李朝军
《宋代地震灾害与政府应对》刘双怡
来源:震知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