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朱由检的庙号是思宗,谥法解对“思”的解释为: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谋虑不衍曰思。从这里基本可以看出崇祯帝多思而寡断。实际上也正是崇祯帝的优柔寡断害了他、害了大明,他本来是很有机会翻盘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崇祯帝怎么做才能挽救甚至中兴大明。
一、崇祯帝接手的大明江山什么样?
当时明朝对外主要是与后金的关系。明与后金已经打了近十年,经过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和广宁之战,明朝已经把辽东辽西等山海关以外的地盘都丢了。
明清战争
在明朝内部,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遇到了旱灾。崇祯元年(1628年)就遭遇了北方大旱,陕西尤其严重,连续近5年大旱、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吃光了树皮树叶,最后只能吃土等死;农民起义最终爆发。
其次,土地兼并严重。全国范围内,皇帝和藩王带头抢占土地。到万历时期,全国皇庄田共占地76000顷(占全国耕地的1.1%),藩王庄田仅河南一省即有77000顷(占河南省耕地的10%)。还有其他权贵地主,极少数人占了40%以上的耕地。这也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第三,军队缺饷严重。自从明清(包括后金)开战以来,军队饷银逐年水涨船高。而朝廷可支用的钱大幅很少,户部入不敷出,军饷无法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战斗力。
二、崇祯帝该从哪里破局?
从上面的基本情况看,对外打仗需要钱,赈灾需要钱,控制农民起义需要钱,有了钱就能解决崇祯帝面临的问题。
可问题是,钱从哪来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朝廷缺钱的原因。
1、朝廷缺钱的主要原因,其实根源首先在皇族。皇族圈地建庄田,截留了原属于朝廷的税收。
皇庄从朱棣时期就开始建立了,后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在北直隶和湖广都有,北直隶皇庄总占地37595顷,湖广安陆皇庄占地39000顷。皇帝直接占田总计为七万六千余顷,占全国耕地比重超过1%。
除了皇帝自身的庄田之外,还有另一个占地大头:
藩王庄田。
明朝全国只有南直隶、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几个省没有藩王府,这几个省的耕地总和约200万顷。其他省的耕地合计500万顷,那么按照河南的藩王庄田占河南省总耕地10%比例推算,全国藩王庄田大约共有50万顷。
另外,还有勋戚庄田和中官庄田。据《明实录》的不完全统计,北直隶地区有勋戚、中官庄田共61000顷。这些在《明实录》中有记载的皇庄田、勋戚和中官庄田,以及推算的藩王庄田,其总量就达到63.7万顷,占全国耕地总数的9.1%。
明代藩王分布图
而这部分人口占多少呢?皇室人口为157000人【《明神宗实录》卷四九二:万历二十三年(1595),《玉牒》所登的宗室人口为十五万七千人,基本男女各半】,假设按照每户20人计,勋戚和中官(有权势的太监)及其家眷的数量按照10万人估算,则总人数是320余万人。他们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是2%(当时总人口约1.6亿),但他们却占了9.1%的耕地。
关键是这9.1%的耕地不用纳税,这等于朝廷税基凭空减少了9.1%。
这些皇族不但不纳税,还要从朝廷拿俸禄。一正一反,都是朝廷的损失。
2、大地主(含官僚、士绅)的土地兼并,进一步减少税基
此处我用下图这个数据做参考(引自美 魏斐德 《中华帝国的衰落》):
20世纪30年代中国土地分配情况
最大的地主只占总人口的4%,却占了全国土地的29.5%,各王朝后期是类似的。
大地主的形成,除了购买、高利贷、权贵巧取豪夺以外,明朝还有一个情况,即土地投献。明朝给官员和士绅一定的土地免税面积,后期农民税负越来越重,就投献到豪门名下,以避开朝廷重税。这进一步减少了朝廷税基。
3、商业税和关税太少
这里我不多描述,请看一张表格:
晚晴财政收入结构表
清朝的厘金(商业税)和关税,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到1911年已经占比超过47%。盐税也是一个重头。相反,田赋虽然总额在增加,但占比一直在快速下降。
明朝只注重农业税,商业税和关税都极低,盐税还被各个藩王截流。农业税的上限很容易到达,而商业税和关税却是没有上限的。
有了上述基本盘的分析,我们就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三、崇祯帝迅速敛财的办法:抄藩王、勋戚和大太监的家。
崇祯帝最快捷最有效的敛财手段,就是把皇庄田、藩王、勋戚和太监的财产充公。
从1628年起的随后几年内,陕北农民起义主要地点仅局限在陕西和山西境内。这是崇祯帝采取非常行动的时间窗口。
这些藩王、勋戚和大太监,都是聚敛的好手。李自成1640年正月在河南抄了福王的家,起获的粮食金银等,装了上千车。李自成本来只有上万的人,在河南的一段时间发展到了几十万。这都是河南的藩王为起义军准备的粮草和钱财所带来的助力。
与其让这些藩王的聚敛成了资敌财物,不如直接由朝廷接管。
朝廷接管藩王勋戚的财产,好处太多了。
首先,崇祯帝将瞬间变成有钱人。
崇祯的岳父周奎,仅仅10几年的时间,就聚敛了300万两白银(另外一说是70万两),最后被李自成搜刮出来。那些藩王们,地盘比周奎大、时间也比周奎长,我们合理推测一下,按照每个藩王家里抄出300万两算。仅仅河南一地就有潞王(卫辉)、福王(洛阳),以及早先封的周王(开封)、赵王(彰德)、唐王(南阳)、伊王(河南)、郑王(怀庆)、崇王(汝宁)、徽王(钧州)等九位藩王,崇祯轻松就能得到2700万两白银。如果按土地占比推算,其他地方的藩王即使没有河南富裕,那么另外的42.3万顷土地上合计再抄出1亿两白银也应该算保守估计。
银锭
另外,从洪武到万历时期除了亲王五十五国【亲王嫡长子嗣位为王者,凡三百二十一人】之外,还有次一级的分封,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将近三万人(引自: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一)。这三万家抄出的银两和粮食也将是非常可观的。
这下就好了,崇祯帝再也不用担心军饷的事情了。前线饷银和军需有保障,将直接提高士气、提升战斗力。
其次,开藩王仓库赈济百姓,与老百姓一起度过眼下的燃眉之急。同时也能瓦解流民队伍。
第三,把充公的藩王勋戚中官的土地分给流民,从跟本上解决流民问题。
63万顷就是6300万亩,如果流民有百万人的话,那么人均50亩还绰绰有余。
仅上面所说的河南九位藩王,合计即有庄田七万七千余顷,即770万亩,加上皇庄田760万亩,共1530万亩。如果按人均50亩分配的话,那么这已经可以让30万户安居乐业了。谁都不是天生的亡命之徒,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去当流寇造反呢。
明末农民起义
第四,崇祯帝所加的三饷也可以完全取消了。
从1619年开始加征辽饷,到了崇祯时期变成了辽饷、练饷和剿饷,还要提前数年征收,崇祯自己有时也于心不忍,常说“再苦吾民一年”。现在不用了,有全国各地的藩王储存库,不缺钱不缺粮。不但不用加税,甚至可以给灾区减免几年。这就从根上切断了流民队伍的来源。
这样一来,生活无着的流民有饭吃、有地种,把藩王抄家也消除了失地农民的阶级仇恨。
山海关对抗清朝的军队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即使不能常胜,至少守住应该没问题。
这样,明朝的整个不利局势就被扭转了,稳定一段时间后,崇祯帝就可以谋划其他事项了。
抄藩王的家会引发什么问题吗?
明代的藩王,食禄而不治事,手里没有政权和兵权,因此崇祯帝收拾他们,不会引起祸乱,反而会让百姓称快。
结语:崇祯帝没有把手里的权力和资源用好、用足
崇祯帝的皇族本家,养尊处优200多年,现在到了非常时期,应该为挽救王朝危局出力了。明朝君王死社稷,藩王不用死,抄家后与普通人一样自食其力就好了。
在敛财为朝廷办事方面,崇祯帝应该好好学习汉武帝这个榜样。汉武帝找钱采取的方法有卖官鬻爵、算缗告缗、币制改革、均输平准、盐铁专营(这些具体内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这些方法崇祯帝都可以用。
汉武帝敛财有方
比如卖官鬻爵这事,与其让底下的官僚私自得利,不如朝廷做这事。尤其在江南地区,富商不少,他们对买个特权身份一定感兴趣。
但可能是强大的儒学礼制教育,把崇祯帝的思维束缚了。
崇祯帝虚荣注重名声,又多疑寡断,遇事还缺乏担当。有过错就爱推给下属,临死还说“然皆诸臣误朕也”。他应该好好复习一下他老祖宗朱元璋的经历。朱元璋为了达到目的,手段灵活多样,道德和虚荣从来不会束缚他,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同时,朱元璋创制的皇帝独裁专制权力,崇祯帝也没有用足。
抄藩王勋戚的家是应急之举,已经是一举数得。
中期还可以把其他大地主(包括官僚、士绅等)的财产拿来操作一次。直接一点的办法就是抄家;和缓一点的办法就学汉武帝算缗告缗,鼓励民众告发分利。
长远举措则应该大力鼓励商业和海外贸易,然后逐步加征厘金和关税。这样民间和朝廷各有所得,各取所需。
崇祯帝如果做到了,那明朝将续命百年,并迎来中兴,后面的发展就令人充满想象了。
穷则思变,当然这么做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但可惜崇祯帝没能迈出这一步。
从这也可以看出,宋明礼教束缚的不仅是普通人,也包括帝王将相。这是封建王朝专制体制的天生局限,需要用现代社会体制才能打破这个桎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