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帝王到流寇,李自成为什么败得如此彻底?

从帝王到流寇,李自成为什么败得如此彻底?

选择谁是晚明最幸运的人,当属李自成。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惨遭洪承畴、孙传庭毒打,仅率十八名骑兵逃入陕西商洛山。

曾经统帅千军万马的他,如今已成为一名游击队队长。这种差距,分明就是碾压和绝望。

不过,李自成是幸运的。

当年9月,多尔衮率八旗军入塞。明朝廷无奈,只好将追剿叛军的部队调往京城救火。

一旦心腹之地空虚,起义军就可以乘机翻江倒海。

崇祯十三年,河南大旱。

李自成趁势冲出商洛山,在中原竖起了“均田不赋税”的大旗,一下子吸引了数十万人。

面对中原的乱局,崇祯把希望寄托在了孙传庭身上。

但今天不同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李自成的部队已经逐渐正规化,不再是以前的流氓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官兵精锐全军覆没,孙传庭只剩下低级部队。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取得决定性胜利。

崇祯这时候才明白,家贼比八旗军的威胁更大。然而,为时已晚。

次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后北上。

这时候,明朝已经压制不住李自成的崛起了。

3月19日,大顺军攻入北京。经受了十七年两线作战的崇祯,在眉山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俗话说:幸免于难,必有后福。

这话用在李自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李自成的祝福是短暂的。

此时的大顺政权虽然有建国之希望,但却没有改朝换代的机会。

明末社会,阶级对立尖锐,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可以说,上下矛盾是十五年前崇祯以前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然而,到了崇祯末年,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崇祯十五年,辽东明军精锐除吴三桂两万余人外,在松津之战中全军覆没。

这一点,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来,八旗兵的战斗力是独一无二的。明朝和中原的叛军要想不被清朝吞并,就必须联合起来,建立“统一战线”。

然而,在这个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决策时刻,南明和李自成都选择了错误的路线。

崇祯死后,马士英等人辅王支持朱由嵩在南京继位,采取了统一清朝灭舜的愚蠢政策。

李自成也缺乏大局观,并没有立即改变立场,拉拢前朝官员和北方贵族阶层。当时,李自成采纳了智囊的建议,派遣节度使和防卫使到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企图建立统治秩序,使大顺发展成为另一个明王朝。

但李自成所做的工作只是表面的。

在中央,李自成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官员。大部分直接放在一边。

即便是留用受宠的官员,大顺军也不够尊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三桂的态度。

在地方层面,李自成对地方官员的政策从明初开始就是排斥所有地方官员,只选明代没有担任过官职的人。

此外,李自成继续推行“均田免税”政策,打压贵族。

就个人感受而言,这次单枪匹马的操作,李自成还是有良心的。我没有因为吃肉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源。

但就世界大势而言,只能说是生不逢时。

要知道,在古代的地方衙门,只有知县、县令等少数人才有资格吃御膳。

朝廷必须依靠贵族才能维持土地的统治秩序。

不夸张的说,地方贵族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其实比基层官员还要高。

李自成建国称帝后,并没有联合这些人,致使地方贵族对大顺政权心存仇恨。可想而知,大顺的统治基础薄弱。

受《甲申三百年祭》的影响,过去大顺政权失败的原因,往往归咎于李自成入京后迅速腐败,民心失散。

但是,研究史册不难发现,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恰恰是他贪污不够。

借用先生的话明史专家顾城:大顺政权之所以难以为继,不在于腐败,失去了底层民众的支持;与朝鲜统治阶级的勾结引起了贵族的强烈不满,导致中原各界人士无法形成反清的统一力量。

昔日的统治集团并不支持大顺,李自成只能靠一己之力与清朝抗争。

他有战斗力吗?很明显不是。

松津之战后,清朝动员了大约15万军队。

其中满洲八旗约有六万人;蒙古八旗、察哈尔约2万人;汉军八旗近三万人。

外蒙古有3万多人(如科尔沁部落);

还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四组,共约万人。

乍一看,清军的实力并不大。

不过,与李自成相比,这种力量其实还是有优势的。

因为清军中的十五万人,都是真正的精锐。

不过,李自成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精兵却不多。

崇祯十七年的大顺军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个是李自成从商洛山带出来的老兵,大约一万人。这些人不仅是李自成的死忠粉,而且军事素质过硬,组织纪律好,战斗力强。

另一种是李自成离开商洛山后,从中原各地招募的贫民。

这些士兵大多出身贫寒,人数较多,这是李自成开国称帝的基础。

但由于李自成一直处于机动作战模式,对新招募的叛军缺乏系统的训练。

因此,这些农民兵的军事素质和忠诚度参差不齐。

忠于李自成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数都是被风吹来的乌合之众。

三是李自成攻打北京期间,沿途先后招降的明朝将士。共30万人。

明军的战斗力,尤其是边军的战斗力,一直都不低。

军人其实很会打仗,关键看军饷能不能发足。

崇祯上吊前,朝廷无钱,各地明军纷纷向大顺军投降。

李自成在收编明军的同时,也面临着崇祯早先的困惑。

这些朝廷官兵有时连军饷都交不起。他们会叛变,甚至造反。

全面的。李自成虽然拥有数十万大军,但是善于战斗的精兵却并不多。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吴三桂击退了李自成派来接见山海关的唐同,宣布不与大顺政权共处。

在争取吴三桂的过程中,李自成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方面,他始终认为明朝人人都有原罪,吴三桂也不例外。这让吴三桂非常伤心。

在吴三桂看来,他手上有数万人,同时又占据着战略要地。本来应该是大顺主动派人来求他的,结果却是热脸冷屁股。

另一方面,吴三桂隐约看出,李自成似乎打不过多尔衮。

吴三桂不想先投降李自成受辱。李自成被多尔衮打败,投降清朝,又受了一次屈辱。

我怎么能再受辱呢?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不肯投降,亲自率领6万精锐大军攻打山海关。

4月19日,大顺军与吴三桂交战,吴军大败。

4月20日,多尔衮接到吴三桂求援,连夜率部赶赴山海关。

清军到来后,多尔衮故意原地不动,想卖个价钱。

4月21日,在大顺军的连续进攻下,吴三桂陷入绝境,只得派人外出谈判,同意了多尔衮提出的所有投降条件。

4月22日,吴三桂率部剃发投降清朝。

同日,清军悄然入关,乘李自成与吴三桂交战之机向大顺军发起进攻。

清军这一波攻势相当猛烈,顺军大将刘宗敏在战斗中受了重伤。

李自成见势不妙,立即命令明津撤军。

4月23日,李自成集结败兵,觉得攻打山海关无望,只得下令撤退。

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回到北京。

当初,李自成要在北京与八旗军作战,便下令准备北京的工事。

可没过多久,他就接到消息,说顺军的士兵正在抢劫城中的集市。

李自成请求官府镇压,但效果并不好。

眼看坚持不下去了,李自成于4月29日在紫禁城举行了登基大典,随后下达了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大顺军全军撤出北京。

4月30日,顺军全部撤出北京。

据清代史料《爝火录》记载,大顺军撤退前,李自成下令烧毁紫禁城部分宫殿。

该历史数据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

七月,李自成到达西安,开始筹划防御事宜。

大顺军撤退时,多尔衮采纳了范文成的三点建议:

一、借旗杀李自成,为崇祯报仇。

二是严明军纪,严禁八旗军掠夺百姓。

三是拉拢明朝军阀、诸侯。有本事者,可封为王侯,子孙万世。

这三招威力很大,不只是让南明一群庸人以为清朝是朋友。给李自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比如当时大同的李自成,就留下一万名精兵驻扎在那里。听说清朝下了重赏后,明朝原大同将领姜瑜立即造反,命令明军斩杀大顺军一万。

这同样适用于其他地方。一些君子和明兵还在阿谀奉承,极力巴结李自成派来的大顺官员。可当他听说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立马翻脸不认人,举着屠刀大开杀戒。

李自成手上的战斗兵不多。被明军和贵族屠杀之后,他和多尔衮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了。

10月19日,李自成的威胁大不如前。多尔衮下令南伐令,任命多铎为定国将军,与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南下攻打南明;

同时,任命阿济格为靖远将军,会同吴三桂、尚可喜等部讨伐李自成。

两清军调动后,约2万大顺军向山西沅曲发起进攻,甚至攻占河南济源、孟县。

多尔衮闻讯立即修改计划,命多铎改变方向,以阿济格攻打西安,先对付李自成。

12月29日,清军抵达潼关。刘宗敏率军进攻,潼关之战爆发。

这一天的战斗非常激烈,但柳宗敏没能打败多多。

休整数日后,大顺军将领刘方良率部再战,未能打败多多。

得知两战皆败,李自成决定亲自出征,将西安的部队全部调往潼关。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六,李自成与多铎在潼关城下大战,仍未取胜。

正月初九,清军大杀器红炮来了。面对红衣火炮的轰击,李自成命令顺军“深挖重壕,立固壁”。他们一边加强潼关防线,一边派骑兵反击,同时派出部分兵马绕道回清军偷袭。

但是经过几天的忙碌,战局依旧没有好转。

如果说顺军在山海关被清军打败的话,清军偷袭是运气不好。

潼关之战,顺军大败。

就在李自成与多多激战之际,阿济格率军突破了大顺军的陕北防线。

前面说了,大顺军主力被李自成调往潼关,西安成了一座空城。

如果他们不及时撤走,那么大顺军队留在西安的物资,还有大顺政权的文武百官,很可能会被阿济格拿走。

所以在听到陕北方向的军报后,李自成立即下令撤退。

正月十二日,清军再次攻打潼关,驻潼关的顺军大将马士尧率军七千投降。

潼关要是丢了,关中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可放弃关中,退到哪里去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自成召开了一次大会。

会上,多数建议经蓝田、商洛迁往襄阳。然后东进南京,在江南开辟新基地。

既然大多数人都赞成东进,那就这样吧。

正月十三日傍晚,李自成按计划从关中撤军及部分文官、家属和财物共计13万人。

五天后,正月十八日,多多率军占领西安。

不久阿济格也到了西安。

两清军相遇后,多尔衮重新调整部署:阿济格负责追击李自成;多多不再参与顺军的后续追击,转而攻打南明。

阿济格领命后,众将士分成两路,一路跟在李自成身后。一路歼灭驻扎在兰州和陕北的大顺军。也就是未能随李自成撤退的大顺军。

阿济格因为动作快,直接中断了后退。于是,顺军分为东军和西军。

东路军就是李自成从西安带出来的十三万大军和官员。

西路军就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和将军高义恭率领的十万顺军。

李自成一路跌跌撞撞,到了襄阳,与驻扎在那里的七万顺军会合。

此时,李自成面临一个抉择——是否放弃荆襄四府,全员东进。

如果他不放弃荆襄,他就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盾来供应自己的钱粮兵马。

还有,襄阳有七万大军的庞大守备,足够对付阿济格一阵子了。这无疑给了李自成攻克南京的时间。

不过,没有靖襄守备,李自成觉得拿下南京的把握不是很大。

因为南明的江北四城,以及镇守武昌的左良玉部落,一共有十万左右的有战斗力的士兵。(称为百万)

李自成从关中带过来的13万人,除去文武家属,只有七万到八万士兵可用。

以几万人对几十万人,李自成没有把握。

想来想去,他决定赌一把:放弃荆襄四府,集中力量向南明发起猛攻。

李自成做出决定后,顺军将领齐声抗议。

大家抵制的原因很简单。一旦荆襄四府腾空,大顺军又会回到无后方的混战状态。

而且,如果不利于攻打江南,清军就会切断北面的退路。至此,进无可退,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显然,顺军将领的抵抗是有道理的。

自古以来,无论是守江南,还是拿下江南,前提都是要先守住江南上游的荆州。

没有荆州作屏障,长江下游将无力防御。

李自成可以东进,但阿济格拿下襄阳后,他就不能东进了吗?

因此,李自成放弃荆襄的决定无疑是一个错觉。充分说明,他缺乏开国君王应有的眼光和国度。

众人极力反对,李自成却一意孤行。最终,顺军一枪未发,主动放弃了经营了两年的根据地。

三月下旬,李自成率军攻占武昌。

在此之前,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先下手为强,以拥护清帝为名,率领七十万大军及其家属杀向南京。

临行前,左良玉下令焚毁武昌城。

结果,李自成占领武昌后,只剩下一座空城。

20万舜军放弃大后方,只攻下一座断粮绝城。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士气。

此时,李自成面临另一个选择:

最终是继续东进南京,还是南下攻克湖南。

四月,在李自成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阿济格率军直抵武昌。

比起明朝对李自成的围剿,阿济格还是相当有效的。

李自成一放弃襄阳,清军就直奔襄阳。

李自成刚拿下武昌,清军就追到武昌。

追击中,清军追击激战,让李自成没有喘息的机会。

而在迫害过程中,阿济格还非常重视招募和收容叛乱分子。

李自成离开关中后,阿济格交出驻守在延绥、宁夏、甘肃、固原等地的6万明军。

李自成放弃荆襄后,阿济格先后招集数万当地明军和大顺军。

随着这些武装力量的吸收,阿济格的实力大增,单枪匹马就能打败李自成。

面对突如其来的数万清军,李自成命刘宗敏、田建修率部出战。

但此时的舜军士气低落,根本没有战斗的意思,所以被打得趴在地上。

李自成见势不妙,当即做出决定,放弃武昌,沿河东进。阿济格见状,命清军追击,在九江附近海域追上了大顺军。

激战之后,顺军损失惨重。不仅刘宗敏、宋宪策等高官被俘,就连李自成为东征准备的数万艘船只也被清军俘获。

船走了,大顺军东进南京的计划也落空了。

不得已,李自成只得改变行军方向,打算穿过赣北山区,转入湖南,与李过的西路军会合。

说实话,如果李自成能够摆脱迫害,加入李国,他还是可以在西南站稳脚跟,开创一片新天地的。

但人不如神。

五月初四,李自成率军行至湖北铜山九宫山下时,船翻沟,被当地民兵杀害。

事发以来,李自成多次身陷险境,靠着侥幸,多次逃过一劫。

正因为如此,他也养成了冒险的天性。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这一次老天爷没有再眷顾他。

李自成死后,顺军继续以郝尧期、刘体淳、李过、高义恭为首的两军与清朝作战。

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两路顺军先后联络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湘鄂总督杜胤锡,接受明南控制。并联合明朝抗清。

不过,大顺军的主心骨却是李自成。没有李自成的带领,大顺军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远不如大西军。

顺治八年(1651年),刘体纯、郝耀奇、李来衡等率领大顺军余部转战川东地区,与当地抗清武装联合,组成著名的“夔东”。十三家”。

康熙三年(1664年),在清军重围期间,坚守十余年的夔东十三氏被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商洛山,地方,崇祯,明朝,帝王,李自成,政权,中原,流寇,贵族,故事传记,李自成,吴三桂,大顺军,阿济格,多尔衮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商洛山,地方,崇祯,明朝,帝王,李自成,政权,中原,流寇,贵族,故事传记,李自成,吴三桂,大顺军,阿济格,多尔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商洛山,地方,崇祯,明朝,帝王,李自成,政权,中原,流寇,贵族,故事传记,李自成,吴三桂,大顺军,阿济格,多尔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