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直上·收藏热门
当大家还在讨论清三代官窑瓷器屡创天价时,悄然而至的是民国瓷特别是珠山八友瓷的价值扶摇直上。而如今建国后陶瓷厂生产的精美567瓷(俗称红色官窑)更是异军突起,成为目前收藏领域的热门品种。
567瓷,狭义指自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十大瓷厂最为辉煌时段所制瓷器。有专家称在新中国这个时间段制作的瓷器,堪比清三代御窑厂制瓷,如青花大王王步等著名陶瓷大家领衔制作的瓷器,无论从艺术价值、工艺价值,还是从文化价值而言,已远盖清三代。
无论是历史性、绘画艺术,还是制瓷技术,都彰显出独特时代的深深烙印,也成就了“567瓷”不可撼动的、无法复烧的独特性!
在“红色”藏品大热的今天,“567瓷”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时代气息的瓷器作品,是当代最高制瓷工艺的集合,堪称划时代的臻作,留给后代的绝世珍藏!
-567红色国窑-
凝结时代·工艺巅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史的百余年的战乱,扭转了中国没落的国运,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在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支持下,在制瓷业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陶瓷工业的冶金和化学工业繁荣基础研究的工作,并且获得了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工业产业化的帮助。
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文饰等瓷器鉴赏的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新中国培养的陶瓷美术家和能工巧匠们在国营体制计划经济下的物质保证和“双百方针”指引下,思想禁锢得到解放,在瓷器文明史上,将中国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个历史繁荣的巅峰,是中国瓷器史的一个里程碑。
-567红色国窑-
经典怀旧·瓷艺情怀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成功创业家、企业家,随着经济的稳定,渐渐对过去的物品产生了浓厚的情怀!
恰巧“567瓷”的时代特点很容易打动现在的收藏群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落在陶瓷作品上的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打动他们的收藏欲望。
-567红色国窑-
大国匠造·经典流传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著名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最高只能达到80%。十大瓷厂创造了诸多能永垂青史的伟大功绩。它们统一落款,云集顶尖人才,为国服务,只存精品,因此“567瓷”堪称千年陶瓷史上官窑的巅峰。
20世纪50~80年代,国营体制下集体分工合作,凝结了集体才华和智慧所制作的国家用瓷和出口瓷,其中的高等级品基本代表了这个时期最全面的工艺、超越前朝的陶瓷品质和艺术成就。许多创烧品种已经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有史以来最好的艺术成就,并且呈现出典型的官方的审美意趣。相信随着整个藏界对这个时期瓷器认识的加深,567瓷器的藏界地位必然与宋元明清各朝的创新品种并列于中国陶瓷史之林。
-567红色国窑-
三大特色·至臻收藏
01
数量稀缺
真正精美的新中国艺术陶瓷总量并不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创作时间短。新中国艺术陶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67年代”,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除去“文革”十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创作生产,实实在在只有二十几年时间,创作时间短,作品的总量也就少。
二是从事艺术品创作的人数并不多。1949年以前,景德镇有数以百计的小作坊,数以千计的陶瓷艺人从事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与生产。解放初期,集中到几个陶瓷合作社和少数几个瓷厂。最鼎盛时期,也只有十余个瓷厂。精美的艺术陶瓷作品,大多出自这些瓷厂的美研室。这一时期优秀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不足百人,故整个产量也不会很大。
三是留存在国内和民间的艺术陶瓷精品很少。那个年代国内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没有条件去欣赏和购买这些高档艺术品。当年生产的艺术陶瓷,主要供出口创汇,用作国家、政府对外交往的礼品,以及展览陈设于美术馆、博物馆、高档宾馆、会议室等重要场所,留存在国内、散落在民间的非常稀少。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很多精美的新中国艺术陶瓷,大部分是近些年从国外回流的。
四是当时参与创作的部分瓷艺大师已仙逝,瓷艺盛景难再现。厂货老瓷,集国内最著名的陶瓷匠人、工艺美术家、集体创作,倾多方之力,求质不求量,不惜成本,成瓷质量奇高,且随着老一辈匠人的消逝,其复烧更是极难,件件都是不可复制的升值利器,存世臻品极为稀少,已成为臻作绝唱!
02
品质顶尖
凡是接触或收藏过新中国艺术陶瓷的人,无不对其精良的工艺赞叹不已,有的作品可谓精美绝伦,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567瓷”之所以代表了新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水平,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生活有了保障,进而激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之中,精品佳作迭出。
二是这个时代荟萃了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如“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著名陶瓷艺术家王步、王锡良、张松茂等人,使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创作臻于鼎盛。
三是建国初期中央政府对景德镇陶瓷的生产和发展非常重视。中央政府曾派中央美院梅建鹰教授和一批专家前往景德镇,对老艺人进行培训,教他们写生和素描,并选送部分优秀艺人到北京进修学习,促使景德镇艺人的艺术修养、艺术品味大大提升,创作出许多极富艺术性的作品。
四是有赖于新中国的官窑体制,由政府专项拨款重磅打造臻品。在陶瓷的胎、釉、彩料的选用和加工上舍得下成本,组织人员攻关克难,取得了许多技术上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生产的高白泥、高白釉、手工簿胎瓷、釉中彩、颜色釉、雕塑瓷,其精美程度远超“清三代”作品。
03
时代华章
新中国艺术陶瓷脱胎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特殊的创制和生产方式,使其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审美旨趣和迷人的艺术魅力。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这些作品已无法复制,显得弥足珍贵。
其一,新中国艺术陶瓷的创作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陶瓷艺人们按职称级别拿工资,没有生产指标,在创作艺术品时能心无旁鹜,不计时间,不计工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件好的作品往往要耗费数月甚至近年的时间完成,有的还需多方面的艺术家共同合作方能完成。
其二,新中国艺术陶瓷诞生于政治色彩浓厚的年代。“567瓷”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所创作的瓷器,在造型、品种和题材上都紧跟历史进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喜欢瓷器的瓷友,可来公众号“天菁陶瓷工坊”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