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创作大赛)参赛文章”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它的名字叫败虎,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就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古村内,却在明朝隆庆四年的九月,发生了一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的大事。
败虎,明朝时叫做败胡堡,是明朝大同镇平鲁卫所辖的一个军堡。而堡名中的这个“胡”,并不是我们姓氏中所说的“胡”,而是指当年对明朝的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蒙古部落,也由此,在长城沿线就有了杀胡口、破胡堡、残胡堡、阻胡堡、灭胡堡等一个个与“胡”有关的军事古堡,而这些充满杀气的名字,实际上都表达着明朝对蒙古部落阻之、杀之、破之、败之、灭之的态度和决心。这些古堡古关的名字一直沿续到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了噶尔丹之乱以后,为了缓和两个民族的关系,清朝才统一将这些“胡”全部改为“虎”,这就有了我们如今在山西右玉、阳高、平鲁区等长城沿线上看到的一个个与“虎”相关的村落。
据史料记载。败胡堡,嘉靖二十三年(1544)创,隆庆六年(1572)砖包。堡周1里180步,高3丈6尺,东至平鲁30里,北至边墙20里,西至边墙10里,南至迊恩5里。内驻操守1员,官军458名,马50匹。分边长8里3分,边墩15座,火路墩4座。
之所以说败虎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是因为曾在这里,发生了一起影响了明朝和蒙古部落两个民族和平相处的重大事件,据《明史》载:“隆庆四年,俺答之孙把汉那吉率其属阿力哥等十人来降。大同巡抚方逢时受之,以告总督。王崇古,招授把汉指挥使,阿力哥正千户……”也就是说,在隆庆四年,蒙古部落首领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家事与其发生矛盾,一气之下,遂于隆庆四年九月,“携其妻及其乳母夫阿力哥来平虏卫的败胡堡投靠明朝”(《朔州通史》第六编“明清时期”第十六节),宣大总督王崇古在得到消息后,及时上报朝廷,望朝廷招授把汉那吉等一行为官,以此来缓和边疆连年战乱的局面。
俺答汗(1507—1582),元太祖十七世孙,大元汗(达延汗)之孙,蒙文史籍作阿勒坦汗,汉文又译安滩、谙达、俺答阿不孩等,尊称索多汗、格根汗。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包姓,蒙古语读包罗特、包尔之金氏,泛称孛儿只斤氏,亦称索多汗、名包·格根,是,为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
作为部落首领,他于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迫使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迁移于辽东,俺答汗成为右翼蒙古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在嘉靖年间,曾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国土,如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为了逼迫明朝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贸易,以便换回草原上稀缺的中原铁锅、布匹、茶叶等物资,俺答汗率兵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等人战死沙场。又如《明史》记载:“隆庆元年,俺答数犯山西。秋,复率众数万分三道入井坪、朔州、老营、偏头关诸处。边将不能御,遂长驱攻岢岚及汾州,破石州,杀知州王亮采,屠其民,复大掠孝义、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太谷、隰州间,男女死者数万。”由此可见他的存在,对明政权多么大的威胁。
然而,这样一个威震四方,连明朝都惧怕的人物,却没想到却因为自己的一桩婚事,而导致自己的家庭发生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但令人欣慰的是,其最终的结果却是由此皆大欢喜,因为它,终于结束了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开启了明朝与蒙古右翼诸部和平互市的局面。
那么,这俺答汗的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矛盾呢?据资料介绍, 把汉那吉为俺答汗三子黑台吉所生 ,其三岁时父母双亡而成为孤儿,而后由俺答汗的妻子克哈团抚养,可以说把汉那吉等于是在俺答汗眼前看着长大的,祖孙感情非常深厚,等他长大后又为他娶比吉为妻。但是,婚后不久,不知是夫妻感情不和,还是把汗那吉感情出轨,年轻的他又看上了姑母家的女儿钟金,并想娶她为妻。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爷爷俺答汗也喜欢上了这美丽聪慧的钟金,并以60多岁的高龄娶了20岁的钟金,而这钟金就是世人们所称的三娘子。关于这件事,还真不是后人们的演绎,因为在《明史》中对此事有明确的记载:“把汉复聘袄儿都司女,即俺答外孙女,貌美,俺答夺之。”
面对着这一结果,把汉那吉一努之下,便带着自己的妻子及亲信阿力哥等十余人,来到了这个叫做“败胡堡”的地方降明,要求大同巡抚接见,从而,由此拉开了“俺答封贡”的序幕。
关于后面所发生的故事,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