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绍兴的南宋皇陵“宋六陵”,葬着一个传奇的女人——曾被北宋皇室遗弃,又一手开启了南宋王朝的孟皇后。
1131年,59岁的她在绍兴卧龙山行宫崩逝,葬于绍兴会稽山余脉的富盛宝山下一片谷地,后人称之为“宋六陵”。
七年后的1138年,南宋王朝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在其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先后有7位宋代皇帝(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和7位皇后下葬于宋六陵。
这座庞大的皇家陵园,营建历史前后达144年,基本贯穿了整个南宋王朝。目前,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馆区正在举行一场《国音承祚——宋六陵考古成果展》。
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了解一下这个传奇皇后。
孟子后世,嫁入皇室
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洺州(约在今河北永年)一户大宅子里,诞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父母给她起名孟相,字媚韵。
(关于孟皇后的本名,在历史文献中其实并未提及,但在诸暨市“南孟故里”孟庙中提到了)。
宋代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和现代类似,儿子和女儿都要送进私塾学习。从小,孟氏就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学、一起习武,心中向往着像花木兰一样保家卫国。
孟家少女天资聪慧,在私塾中深受夫子喜爱,很快就超过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聪明多才之外,孟氏还有一个良好的家世——她是孟子第46世孙,她的爷爷是眉州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孟元酷爱读书,这方面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孙女。
身为名将之后,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将来注定不会嫁得平凡,但谁也没有想到,她可以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16岁时,孟氏跟一百多位名门女子一起,被征召入宫。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培训,终于,在20岁那年,她嫁给了北宋第七位皇帝,17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其第一任皇后。
“宫斗”的牺牲者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但故事并没有往浪漫爱情的走向发展,因为选中她的,并不是宋哲宗本人,而是他的奶奶、垂帘听政多年的高太后。《大宋名后》中记载,高太后曾赞赏孟皇后:“当是亚圣后代,难怪如此文质彬彬,温柔儒雅。”
这位高太后可不得了,她是赵煦祖父宋英宗的皇后,为人刚强有决断,被称为“女中尧舜”。在强势祖母的阴影下,年少的哲宗内心充满了压抑和郁闷,对她安排来的皇后,自然也是爱不起来。
而孟皇后自己,内心也向往着大漠塞外,自由策马,对这位长在宫中,视野只是四角天空的男子也没有共鸣。
“包办婚姻”一年后,高太后去世,只生了一位公主没能生出皇子来的孟皇后,在后宫的安稳日子也到了头。
这个时候,宋哲宗在后宫中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开始专宠容貌俏丽的宫女刘清菁,彻底冷落了皇后。
后宫里,谁不想飞上枝头变凤凰?于是,心机颇深的刘美人开始不惜一切手段谋害孟皇后。机会终于来了,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突然夭折,刘氏借孟皇后给公主做法事的机会,派人向哲宗告状,说皇后在宫中行厌胜之术(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诅咒制服人或物,比如民间所谓的扎小人),企图谋害皇上。哲宗一听大怒,立刻下旨废了孟皇后。
于是,23岁的孟皇后被迫住进了寂寞荒凉的瑶华宫,成为一名道姑。
三十年冷宫岁月
丧女之痛加上废后双重打击,此时的孟皇后已经心力交瘁。
瑶华宫虽在宫内,名为宫,实际上也只是几间简陋的破屋,围成一处小院,荒草丛生,等同于一座“冷宫”,没有皇帝的允许,她不能与外界接触。
在冷宫里,孟皇后日夜思念着不幸夭折的女儿,外面不时有皇家消息传来:刘美人被进位为贤妃,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又成为了新任皇后。再然后,新皇后的儿子也死了。又过了4年,一个惊人消息传来,哲宗驾崩了,年仅25岁。
政局的变化,连同着孟皇后的命运也改变了。宋哲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徽宗即位后,把嫂子孟氏召回宫中,复立为元祐皇后。当年孟皇后被废,就曾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大臣、坊间百姓都不相信孟皇后的罪名,此时复立归来,在后宫中,又是一场大戏——徽宗的王皇后,哲宗的刘皇后,再加上孟皇后,一下子有了三位皇后。
这一次,孟皇后同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短短一年时间,她再次成为牺牲品,被发配回到瑶华宫,继续做了道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漫长的幽闭生活持续了近三十年,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孟皇后就在冷宫里一直等到了50多岁,才又被这个世界想起。
因祸得福当太后
1127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都被金兵掳走,整个的北宋王朝风雨飘摇。
孟皇后因为不在皇室名册中,又正巧瑶华宫起火,她搬到了宫外侄儿家中暂住,躲过一劫。
金兵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自忖没有号召力,在众人一致要求赵宋皇室的人出来主事的呼声中,有人就提议,不如让还留在京城的废后孟氏回来主持大局,于是,张邦昌请回孟氏,册其为“宋太后”,请她垂帘听政。
从这里开始,要改口叫她孟太后了。事实证明,当初高太后选人的眼光确实没错,面对国破家亡,孟太后显示出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不但没有对带给她大半生委屈和伤害的宋室王朝反目相向,反而毅然决然地在兵荒马乱中开始收拾烂摊子,并且当机立断,要寻找宋室遗孤,以期光复。
孟太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派自己的心腹侄儿找到了皇室幸存者——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亲写书信劝其称帝。
邀请赵构当皇帝
张邦昌也想过请回赵构的,但当时赵构不敢贸然前去,怕张邦昌有代宋自立的野心,是个陷阱。孟太后的邀请不一样,此时政事都需要取得太后命令才能决定,她还写了一封历史上很有名的信《致元帅康王劝进书》。
她在信中表示:“国家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我作为大宋王朝的媳妇,不敢袖手旁观,你是太上皇的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更加应该挺身而出,同金兵抗争到底。现在国家急需一位统一的领导者,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1127年,21岁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成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在宋高宗登基当天,孟太后就撤帘还政。登基次日,宋高宗感恩这位“母妃”,立即册封她为元祐太后,称孟太后有安定社稷的大功,命令国史院把她的功绩记录下来,并昭示天下百姓。这时候,尚书省有人提出,孟太后的祖父是孟元,应该在她的称呼中避“元”字讳,因此又改元祐太后为隆祐太后。
南宋朝廷刚稳定了没两年,已经身居后宫颐养天年、不再参与政事的孟太后,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为一场兵变。1129年,建炎三年春天,面对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从南京一路狂奔到杭州,仓促中,以凤凰山的旧州治(北宋杭州治所)为行在所。
当时,扈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发动兵变,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于三岁的太子,并请孟太后再度垂帘听政。
叛军兵临城下,把高宗困在了鼓楼上,双方谈判不成。这时候,56岁的孟太后离开凤凰山皇宫,坐在竹椅上,被宫人抬到了叛军面前。她表面敷衍叛将,暗中调兵遣将。她召见大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让韩将军尽快带兵勤王。平叛后,宋高宗复位,孟太后再次撤帘。
她又一次保护了宋高宗,挽救了南宋王朝。
59岁时在绍兴去世
内乱是平息了,但金兵又继续追来,宋高宗、孟太后不得不颠沛流离、亡命天涯。这次,他们兵分两路,高宗往沿海跑。孟太后则带着祖宗牌位逃往西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她带着祖宗牌位还有一个重要意图,万一高宗被金兵追上了,她还可以指定新的继承人。
后来,随着政局改变,南宋政权逐渐稳定,宋高宗南迁至越州,改年号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
刚稳定下来,宋高宗立即就派人去接回孟太后。但太后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一路颠簸,实在是经不起折腾,还不到一年时间,她就在绍兴卧龙山行宫崩逝,那一年是1131年,孟太后59岁。
作为一个开启南宋朝廷的“主心骨”人物,要将她安葬在哪里?自然成为一件头等大事。
高宗视孟太后如生母,据史料记载,赵构下诏曰:“朕以继体之重,当从重服,凡丧祭用母后临朝礼。”
当时局势不稳,战事吃紧。孟太后有遗诰,“敛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意思是一切从简,不要拘泥旧制,就近找个地方安放她的灵柩就行,等军事平息了,还是要安葬回北宋皇陵的。
第一个入葬“宋六陵”的人
在为孟太后选择墓葬地址时,南宋朝廷的礼官们看中了绍兴会稽山余脉的富盛宝山下一片谷地,认为这里东南高、西北低,与北宋帝陵地址相似。
这里被视为临时的安息之所,期望着有朝一日可以魂归河南巩县的祖陵,故将此山命名为“攒(cuán)宫山”。“攒”有“暂时安置”的意思,“攒宫”指古代帝、后灵柩暂殡的地方。就像临安被视为临时都城一样。
孟太后下葬的地方,就是后世所称的宋六陵。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六陵发掘项目负责人李晖达说,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无法确定,礼官们当时究竟是站在哪座山上,看中了这片谷地。但这是宋高宗向世人宣告的一个信号,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的政治愿望和决心。“皇陵是体现国家最高等级的丧葬制度,当时以什么方式呈现从北宋传承的文化和传统,让皇陵连贯着政治意识,这是个重大问题。”
《南宋帝陵攒宫的形制布局》提到,宋六陵这块地方“形势高大,林木郁茂,土色黄润,一带王气秀聚……庶几山冈顺于国音,风水便于地理”。除了是风水宝地外,李晖达认为,会选择这里,和当时的交通也可能有一定关系,这里连通浙东运河,河道能直接抵达这里,运输比较方便。
(都市快报 记者 余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