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2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从中国2000余年的军事发展来看,兵制的演进尤其明显,与兵种的演进相比,兵制的变迁更加引人瞩目。在先秦,实行的是世袭制,士兵必须有一定的地位,在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能上战场。
至于平民,那就是军队的后勤兵了,根本不可能上战场。到了秦汉,
才有了兵役制度,
但由于体制不健全,特别是退役制度的缺位。
所以,
很多人都是在军中服役。
到了魏晋,甚至隋唐,都实行了“兵”制。将军队和平民区分开来,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军队体系。
一、古代征兵体制的演进
先秦时期的兵役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西周,
兵员以贵族为主,在人数上有很大的差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军民结合的局面。
战国时代,
更是人人都是军人,秦楚等国家,最多也就是五十万人,赵魏更是如此。这种全民皆兵的事情,只存在于先秦时代,之后的每一个王朝,
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征兵制度多在秦汉时期,
军队比较稳固,比如周亚夫所在的细柳营,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他们都是专业的战士,都是政府的人。
然而,在此期间,我国的军队征兵体制还不够健全,特别是解甲归田。
十五岁参军,
八十岁才能回来。
当然,
军队的强大也是汉朝扩张的必要条件。
魏晋隋唐时期,
军队与民间的区别,让军队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
《木兰辞》反映了北魏军中的情况。
他们是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唐朝的军队制度,一直延续到唐玄宗,安史之乱之后,
军队制度已经没落。
二、府兵制特征
军队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士兵的数量很多,只要是军人,就必须要为国家效力,除非他们的家族里没有男人。
在古代,想要废除军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首先要成为一名军士,必须要有一名优秀的士兵才行。
加入军队很困难,
加入军队也很困难。
这也是导致府兵制度没落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实行府兵制度,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魏晋、南北朝都是军队制度,唐代初期也是军队制度,
不过到了玄宗时代,
这种制度就被废除了。
首先,
人口不多。
由于人口稀少,光靠招募是很难凑齐的。
而军队一旦组建起来,
就会有固定的资源,包括武器、盔甲,这些都是由军户世家传承下来的。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开销,又可以迅速的建立起一支正规的部队。
军人家族的男人都是自幼习武,随时可以被征召入伍,
所以他们在军中的训练速度很快,
而且花费的金钱也很多,
相比之下,
军人更加合理。
同时,府兵制度也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因为在军队制度下,实行的是均等制度,特别是军队,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
不需要缴纳赋税,
所有的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
三、府兵制式微的成因
第一点,
就是军队的强制制度,
想要加入军队很难,想要离开,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军人家庭,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之后,所有的男人都会战死。
这种结果,让人无法接受。所以许多家庭都希望退出军队,连儿子都不愿意,久而久之,士兵就成为了人人畏惧的职业。
第二点,则是土地制度的解体。因为军队靠的是土地,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军队制度的崩溃,很多士兵的土地都被砍掉了,有些地方甚至连维持生计都做不到。
国家对士兵的优待越来越少,
这让士兵们对他们的不满,让他们的实力大打折扣。
安史之乱,唐军之所以会如此不堪一击,就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太过弱小。唐朝初期,军队的战斗力很强,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隋唐时期的战争,
身经百战,
实力强悍。
再加上唐初战事频繁,
军力不断磨砺;政府的福利很好,但他们的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到了玄宗,
天下承平。
这里的战乱,主要集中在西域和中亚,大陆上比较稳定,很少发生战乱。因此,官府对军士的待遇越来越低,到了最后,
士卒们都不愿意继续留在军队里,
军队制度也就越来越没落。
事实上,无论是唐朝早期的府兵制度,还是明朝的卫所,都没有太大的好处。强制设立军队,一开始效果不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军队就会变成一个累赘。
同时,如果不能合理地安置军队,
也会引发军队的反抗,
甚至是叛乱。历朝历代都在寻找合适的兵员,然而在生产力不高的古代,为了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要有一个选择。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