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气急败坏之下,开出空头支票,我他妈豁出去了,拿出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为奖励,谁能帮我干死项羽。
张良点出三人,韩信、彭越、英布,三人之外,其他人都不行,只能干些爪牙工作,奖了也白奖。
刘邦一向听张良话,遂从之——纵观楚汉之争的过程,始终在证明张良的眼光独到。
本篇我们说一说刘邦与三位将领的关系,写在开头,我个人一点认识——
用今天商业眼光来看,西汉如果仅仅作为一家经营实体,事实上有多个股东,最大的自然是刘老板,小股东兼业务骨干包括韩信、彭越、英布、以及韩王信、卢绾等几个异性诸侯王。
西汉建立初期,可以简单理解为两个阶段,首先干死竞争对手项老板,然后大股东收权,干死小股东,实现百分百控股——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
商场如战场,战场何尝不是商场,为利益而合作,因利益而火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推食食我”“解衣衣我”,都是手段!如同今日企业,起家时没钱没资源,只能哄着大家好好干,一口一个兄弟,我们都是一家人……起来了,有钱了,发达了,他妈的都是我的我的我的,你们这些人都是吃干饭的没一个可用之才,没有我,你们都在要饭呢!
所以,历史何尝走远,天天都在发生,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所以,我们为何要多读历史书,因为历史书里说的可不仅仅是故事,是人性,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框架、结构!
一、韩信
“项王将钟离昧,素与楚王信善。项王死后,亡归(韩)信。汉王怨昧,闻其在
楚,诏楚捕昧。(韩)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资治通鉴”
项羽的老部下钟离昧,与韩信是好朋友,项羽死后,钟离昧投奔韩信……需要说明的是,钟离昧追杀过刘邦,一度差点让老刘提前下线,因此刘邦很讨厌钟离昧。
但是你们鳖嫌我啰嗦,我还是要再说明一点,追杀过刘邦的人多去了,比如季布,但老刘赦免并重用了季布!所以,真正重要的是,韩信是刘邦始终忌惮的人,这二人搞到一块儿,你们是不是在密谋啥呢?刘邦心里能不小鹿乱跳?
于是立刻马上,下诏,让韩信逮捕钟离昧……但韩信一直拖着没办,毕竟,谁没几个好基友,山穷水尽来投奔自己,这要把人杀了,天下人得笑话!
我以为,关键在于,韩信并无反意,至少在当时没有,心里坦荡,所以没考虑太多……坦荡的另一个证明——“行县邑,陈兵出入”,韩信在自己地盘里,走到哪都大队人马,盔明甲亮、浩浩荡荡——如果真要反,不会这样大大咧咧的!
历来谋反,都是藏着掖着,你见过谁这样大张旗鼓、明火执仗?因此,我始终认为韩信在当时并无反意,就算有(王夫之非说有),也是深埋心底,等刘邦OVER再做打算。所以要我以为,他就是不明白收敛、不懂得避嫌……但不管怎么说,犯忌讳了!
“上(刘邦)会诸侯于陈,(韩)信持(钟离昧)昧首谒上;上(刘邦)令武士缚(韩)信,载后车。(韩)信曰:“果若人言:‘狡免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韩)信以归,因赦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已定,就有人揣摩老板心理,知道老大忌惮韩信,于是举报说韩信谋反。刘邦说证据呢,你得有证据啊,手下回复说韩信有这个实力,他未必不反啊,所以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啊。
这话道理满满,男人听了会沉默,女人听了会流泪……刘邦用陈平计谋,谎称巡视来到陈地,按规矩,天下诸侯要来请安。
韩信虽然很疑虑,但还是亲自来谒见,不仅来,还带了礼物——韩信终于下定决心杀了钟离昧,持首级献给刘邦大哥——钟离昧临死极为悲愤,怒斥韩信曰:你丫会后悔滴!
刘邦说,好好好,信哥你也甭回去了,跟哥去京城吧!——这个结果,韩信后悔么?报应来得也忒快了!
韩信悔恨交加,“狡免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恨自己不听蒯彻计策,今日为人所擒!
“田肯贺上(刘邦)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资治通鉴”
田肯,前后文都没出现过,这里突然冒出来,我揣测,史官是不是暗示此人打小报告诬韩信谋反,很有可能。
韩信已擒,此人跳出来邀功,他说,秦地,地理上居高临下,对东部用兵高屋建瓴;齐地,拥山河之险,且极其富饶,是东边的秦……因此,秦、齐二地,非常十分极其的重要,秦地既已作为都城,那么,不是老大你自己家的孩子,不能封到齐地。
这马屁拍得正是时候,恰到好处,刘邦很满意,一个劲往我脚下塞球,真懂事,“赐金五百斤”!
天下已定,大家伙都想分杯羹,于是八仙过海,各施所长,目的明确,就是讨好大哥,大哥一高兴,就能搭上分蛋糕的末班车。
“上(刘邦)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居常鞅鞅,羞与绛(周勃)、灌(灌婴)等列。尝过樊将军哙。(樊)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资治通鉴”
仅凭传闻,没法杀韩信,并且,我以为刘邦为人还算厚道,杀戮功臣其实是吕后操刀。
回到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封其为淮阴侯,猫在京城吧,好吃好喝供着,又回到当初了——将这祖宗拴在裤腰带上,不许他脱离自己视线。
韩信打心里厌恶周勃、灌婴这些人,这些人要么是沛县老伙计,要么最初阶段追随刘邦。史书里没有说为何讨厌他们,但明确记载绛灌二人曾在刘邦面前说陈平坏话……因此,我估计,这二人对韩信也是如此。
如同当今企业,老板起家,靠得是乡里村里老相识老朋友;但想进一步做强做大,必须引进外部人才,新来的和尚与老伙计们必定有摩擦有冲突,这最终形成团队内部的山头——D外无D,帝王思想;D内无派,千奇百怪!
韩信不喜欢绛灌,但却喜欢与沛县集团另一骨干樊哙交往。樊哙露面不多,但每次都很精彩,这里也一样,“跪拜送迎”“大王乃肯临臣”——对一个被关进笼子的猛虎,给予这样崇高的礼节,樊哙内心是有杆秤的!
“初,上(刘邦)以阳夏侯陈豨xī为相国,监赵、代边兵;(陈豨)过辞淮阴侯(韩信)。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 (陈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韩信)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背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资治通鉴”
陈豨是刘邦爱将幸臣,老刘委以重任,让他以“相国”的身份,统一管理赵国、代国边境的军队,这是防范匈奴,嗯,匈奴就快上场了。
这里说明一下,相国、丞相、宰相,一样又不一样,简单讲——
相国,是先秦时期的官职,百官首领,可以制约、抗衡皇权……但到了刘邦这会儿,没啥实权,更侧重荣誉衔;
丞相,萧何这会儿就是丞相,掌实权,三公九卿体制下的官职之一,也算百官首领,但三公的另外两位——御史大夫、太尉,可以分他的权,制约他;
宰相,那就更小了,最大的办事员,宰相往往是几个,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陈豨,顶着“相国”这个荣誉衔出征,临行,来拜别韩信。
二人显然是很有交情的,韩信拉着他的手,躲开旁人,交心道,三人成虎的道理懂吗?你带兵在外,一定有人打你小报告,老板身边从来不缺这类人,而且老板们很奇怪,对这类人出奇得相信。
因此,你想想,如果到时有人说你要谋反,老板什么反应?第一次不信,第二次稍微怀疑,第三次就得带兵去干你了!
陈豨一听对啊,大王您这番话是对之前发生的那些破事的高度总结。韩信进一步说,你那地方,赵国代国,可是天下精兵汇聚之处,你若动一动,我在京城一定呼应!
一番话说得陈豨心里痒痒的,关键这话是韩信说的,“陈豨素知其能”,跟韩信合作过的人,都知道这人牛逼,这人是神一样的存在!
因此,陈豨交了底,“谨奉教”——哥,我有数了!
但是但是,陈豨,这个“豨”,野猪的意思。
总之,此人真是头猪。
“淮阴侯(韩)信称病,不从击(陈豨),阴使人至(陈豨)所,与(陈豨)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刘邦)所来,言已得陈豨,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dài信曰:“虽疾,强入贺。” (韩)信入,吕后使武士缚(韩)信,斩之长乐钟室。(韩)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韩)信三族。——资治通鉴”
果然有人汇报说陈豨造反了,陈豨为了自保,也的确勾结匈奴,暗中往来。刘邦大怒,亲自率军队征讨——值得注意,只要身体还行,带兵出征这种事,刘邦始终亲历亲为,绝不轻易将兵权丢与旁人。
韩信称病留在都城,暗地里与陈豨通气,打算在都城里搞事,击杀吕后等人,呼应陈豨。结果被家里舍人(门客)泄露出去,汇报给吕后。
吕后与萧何商量,诈称刘邦已胜,杀了陈豨,大家伙赶紧来道贺。韩信不明所以,一进宫门就被抓了——
“斩之长乐钟室”
“遂夷(韩)信三族”!
一代将神,万众偶像,这种死法,令人嘘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