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朝虽然军力孱弱,但是却不乏名将,比如岳飞、宗泽、韩世忠等,他们以出神入化的谋略、坚如钢铁的意志、骁勇善战的军队,多次击败金兵,不过这毕竟是南宋初年,后岳飞时代,你还知道哪些抗金、抗元名将吗?
毕再遇,衮州人,据《宋史》记载,他“姿貌雄杰,早以拳力闻”、“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曾经受到孝宗召见,被赐以战袍、金钱。然而,在他早年的时候,议和派主政,武将难以得到重用,再加上毕再遇性情刚烈,在官场上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到开禧北伐的时候他已经年近六十了,仍然是一个小小的武节郎。
开禧二年四月,宋军北伐,主帅郭倪派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夺取泗州,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率敢死之士87人自东城杀入,金兵溃败,宋军收复泗州。郭倪来劳军,授毕再遇刺史之职。毕再遇说:“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城就得一刺史,以后还怎么赏官?”于是辞官不受。
战后,毕再遇奉命取徐州,他率兵到达灵壁的时候,听说东路宋军已经在宿州战败,这个时候又收到郭倪的书信,命令他撤退,毕再遇说:“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独自率军担当起殿后的任务,金人五千余骑兵分两道追击宋军,毕再遇令敢死之士20人守住灵壁北门,自己领兵直冲敌阵。金人看见他的旗帜,惊呼:“毕将军来也”,竟不战而逃。毕再遇手舞双刀,渡水追击,杀得金军丢盔弃甲。
在这次撤退的过程中,毕再遇表现出了很高的军事智慧,由于寡不敌众,他设法弄来很多羊,将这些羊倒悬在鼓面上,羊不停地挣扎,鼓被敲得震天响,在一片击鼓声中,毕再遇率全军悄无声息的撤离了。而金人听到不停的鼓声,以为宋兵还在,不敢轻易进犯。等他们知道中计了,毕再遇早已远去,金人也只能望“羊”兴叹!
开禧二年年底,金人大举南下,毕再遇率部驻守六合,金兵前来围攻。毕再遇令将士偃旗息鼓,置强弩于城上,置伏兵于城南。金兵逼近城下,宋军万箭齐发,金兵难以寸进。此时,伏兵又突然杀出,金人不知虚实,引兵而退。宋军追杀,金兵大败。
不久,金将完颜图拉、泥庞古等自马鞍山、成家桥等地增兵六合,攻势日盛一日。城中宋军的箭支已用完,军心开始动摇。毕再遇不慌不忙,命士卒高举青盖在城上来回移动。金兵以为是宋主将在此,乱箭齐射,宋军很快得箭二十余万支。毕再遇又令将士在城楼上作乐以示闲暇,同时派小股部队不断出城骚扰金军,金军昼夜得不到休息,最后无奈撤军。
毕再遇料敌如神,人称诸葛再世,用兵非常讲究谋略。他认为金人强悍,骑兵尤其勇猛,如果正面交战,宋兵会吃很大亏。所以他用兵灵活,不与金兵硬碰硬,而是主张在运动战中击败敌人。
有一次与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队不得与敌正面交锋,而采取游击运动战术。敌人前进,他就令部队后撤,等敌人刚刚安顿下来,又下令出击,等金兵全力反击时,他又率军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退退进进,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惫不堪。
到夜晚,金军人困马乏,正准备回营休息。毕再遇又准备了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阵地上。然后,突然袭击金军。金军无奈,只得全力反击。宋军与金兵打了一会儿,又全部撤退了。金军气愤至极,全力追赶。谁知,金军战马一天来,东跑西追,又饿又渴,闻到地上的香豆,任你鞭打刀捶,再不肯前进一步,这时毕再遇又调集全部兵力,从四面杀将出来,一时金军人仰马翻,横尸遍野。
毕再遇在抗金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得到了朝野的普遍认可,短短三年间,他自武节郎连升二十三阶为左骁卫上将军,统领整个两淮战场,成为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
《四朝闻见录》记载着一个当时有名的传说,“敌(指金)中有毕将军庙,甚灵异,其后浸以不灵,其形又绝肖,且登其号于旗,敌兵以为本国之神”。这个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反映的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毕再遇的确是当时南宋的战神。
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一般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弱不经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因为他的词太出名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朗朗上口的绝妙好词都是出自他之手。
然而辛弃疾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他还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生猛武将。《宋史》就记载了辛弃疾怒杀叛徒的生猛二事:“义端窃印,弃疾旦夕杀之”和“安国叛逃,弃疾金营生擒”。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早就想做一个大将军保家卫国的辛弃疾毅然弃笔从戎,他在家乡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与辛弃疾一块参加义军的,还有一位他的故旧——义端和尚,结果就是这个义端在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惹得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时间,必杀此贼!”,耿京才没有杀他。
辛弃疾猜测,义端盗得大印必投靠金人,于是一个人守在金营周围,果然等到了义端和尚,义端虽然领着数人但一见到辛弃疾就怂了,别人不知道辛弃疾的勇猛,他可是知根知底,于是向辛弃疾求饶,希望饶他一命:“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可是辛弃疾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于是手起,刀落,鲜血,人头。这一刀,砍出了辛弃疾“辛青兕”的外号。那一年辛弃疾22岁。
一年后,义军决定归宋。归降后,辛弃疾前脚去建康找孝宗皇帝商谈,后脚义军大营里就又出现了叛徒,他就是耿京手下大将张安国,张安国谋杀了耿京,率部分义军投靠了金人。
当辛弃疾回到义军听说张安国谋害了耿京,一怒之下,叫了五十名勇士,抄上家伙,直接往金军万人大营里冲了进去,结果金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辛弃疾就在金营中杀了个来回,投靠金人的张安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生擒。这一年,辛弃疾23岁。
辛弃疾回归南宋的第二年,宋孝宗令当时的主战派大臣张浚北伐,虽然开战之初进展顺利,但不幸前线两员主将不和,致使宋军惨败于符离,随即主和派势力再度拾头,孝宗也倾向议和。面对此种情况,辛弃疾心急如焚,写成《美芹十论》上呈孝宗皇帝,陈述利害。另外,辛弃疾还写了《抗金九议》呈送宰相虞允文,表达了对抗金的种种见解,但是,宋廷并未对辛弃疾的建议予以采纳。
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南宋当权的主降派排挤,满心的豪情壮志无处施展,只好隐居于信州上饶的带湖,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之意,自号稼轩。辛弃疾在上饶闲居达18年之久,常以词作来抒发自己报国难酬的抑郁心情。
到了晚年辛弃疾被再次起用,他先后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宋宁宗时,朝廷的权臣韩侂胄力主伐金,但是当时南宋准备并不充分,辛弃疾虽然支持北伐,但对这次冒进轻敌的行动表示了不同意见,因此遭到了当权派的猜忌,随即再度被罢免。
辛弃疾于1205年来到京口。他举目北望中原,感慨万千,回顾40多年前自己南归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便挥笔写下了那首经典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悲壮的情怀油然而生。数年
后,辛弃疾去世。辛弃疾既是中国词史上最为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也是南宋时期的一代抗金名将。但是文武双全的辛弃疾面对腐朽的南宋朝廷也只能无奈的感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其四世祖孟安曾在岳飞部下为将。
孟珙少年时就在自己父亲孟宗政的军中当兵,1217年,金人进犯襄阳,孟珙预料他们一定会偷袭樊城,于是向父亲建议埋伏在罗家渡,乘其不备伏兵击之。金人果真在罗家渡渡济河,宋军趁其半渡击之,消灭了金人一半兵马。
后来,孟宗政奉命救援枣阳,在战阵中父子失散,孟珙左冲右突寻找其父,最后在数千敌骑中发现孟宗政被包围,于是率数十骑兵冲阵,救出其父,他自己身被数十创。
1219年,完颜讹可率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一员金将于城下叫骂,孟珙登城射之,敌将应声而倒,将士都佩服他的箭术。孟宗政命孟珙取小道偷袭金人,他连破18鹿砦,斩首千余级,金人溃逃,缴获军资无数。
孟宗政死后,孟珙统领其旧部忠顺军,屡挫金军,授京西路兵马钤辖。1233年,蒙古大军攻金,金国中都陷落,金将武仙率兵进攻光化,企图迎金帝入川。孟珙率军击败金军,斩杀5000余人,又乘胜进攻武仙大营,俘获金兵7万余。金帝后来逃奔蔡州,蒙古军攻城数月不克。
同年十月,南宋与蒙古结盟,按照约定,南宋派孟珙率军2万,运粮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十一月,一万多金兵自东门出战,孟珙率部截断了他们的归路,然后率军猛攻,一直追杀到汝水,金人死伤殆尽。孟珙从俘虏处得知城中已经断粮,便通知蒙古大将塔察儿加强防御,以防金兵突围。塔察儿部将张柔攻城受挫,中箭落马,孟珙将其救出。
十二月,孟珙率部败金军于石桥,进克柴潭楼,斩俘金军5000余。次年一月,蒙宋联军向蔡州发起总攻,塔察儿率部攻西城,孟珙攻南门。最后,宋军首先突破南门,蒙宋联军蜂拥入城,金哀宗在绝望中自焚而死,金亡。孟珙收起金哀宗的遗骨,送回了南宋临安。据载,孟珙在作战中的勇敢和谋略,连蒙古军都非常佩服。
1236年,窝阔台以南宋背约为名,兵分两路,大举攻宋,东路主攻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刚开始,蒙古军就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蒙古东、西两路军分别攻占了襄阳和阳平关这两处战略要地,随后又连下随州、郢州、荆门、枣阳、德安府。
十月,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南攻江陵。孟珙被派往支援,他到江陵后,先遣部将张顺渡江,自己则率主力跟进。当时蒙古军在枝江、监利一带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孟珙施疑兵计,白天不停的变换军旗和服色,制造援军不断到达江陵的假相,晚上则在长江边燃起火把,绵延数十里,蒙古兵因此不敢轻渡。孟珙率精锐主力夜渡长江,袭击蒙古军营,连破24寨,夺回被掠军民2万多人。蒙古军被迫北撤,宋军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南渡的企图,也打破了蒙古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
1237年十月,蒙古大将口温不花与张柔率军南侵,进抵长江中游北岸,准备南渡攻取黄州。张柔部在黄州城西北的大湖中夺取大批船只,顺流下达长江边。孟珙奉老上司史嵩之的命令,从鄂州率水师火速驰援。双方在江面遭遇,面对老伙计,孟珙毫不手软,利用宋军艨艟斗舰猛撞蒙古船阵,杀开一条血路后进入黄州城。本已绝望的黄州军民听说孟珙来援,士气大振,齐声欢呼道:“吾父来矣!”
黄州保卫战首先在江面展开,孟珙率水军攻击蒙古水军,宋军奋勇作战,迫使蒙古军阵势大乱,退缩到长江北岸,并俘获战船两百余艘,蒙古水军的渡江计划完全破产。不久,口温不花转移攻击目标,以精锐夺占黄州东堤,切断了黄州与水军的联系,但是一日不到,孟珙就亲率敢死队重新夺回并守住东堤。口温不花又从后方调来回回、河西兵增援,晚上孟珙就偷袭军寨,杀死蒙古兵无数。
后来,蒙古军又挖地道攻城,孟珙便在城内筑月城,掘万人坑应对。次年春,蒙古驱赶死囚从地道突入城中,结果全部陷入万人坑,被宋军乱箭射杀,宋军又在月城上,发炮投石,蒙古军渐渐不能支撑,撤围而走。不久,宋廷任命孟珙为京湖制置使,全面负责荆襄战场的对蒙作战。
孟珙认为欲收复襄、樊,一定要先取郢州以通粮饷,取荆门军方可出奇兵。到岳州后,他召诸将指授方略,发兵北进。刘全等将领陆续收复郢州、荆门军、信阳军、樊城。1239年四月二日,江海率军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献城,宋军收复襄阳。
孟珙在收复襄阳后,即奏请置重兵于襄阳,建立军事重镇。从今以后,宋军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伍,使荆襄战场出现转机,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成胁。
1239年冬,主攻四川的蒙古军势如破竹,进逼三峡,朝廷又命孟珙为四川宣抚使,率部迎敌。次年初,孟珙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至此,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从四川撤离,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挫。
孟珙于1246年9月病卒。宋理宗听闻噩耗,震惊不已,他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追赠孟珙为太师,封吉国公,谥号“忠襄”,庙号“威爱”。
孟珙对来访者不论身份高低,从士人到老兵都以礼相待。喜欢易经和佛学,自号“无庵居士”。有人说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原型。
曹友闻是南宋时期的西蜀名将,多次击败蒙古军的进攻,为捍卫四川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友闻,字允叔,北宋名将曹彬十二世孙。从小就有大志,曾经和自己的堂弟曹友谅不远千里,寻师拜友,以增识广闻。宝庆二年,中进士,初任绵竹尉,后改授武职,任天水军都尉。当时天水城已经被蒙古包围,曹友闻单枪匹马,夜间从蒙古军中杀进城内,和县令张维组织兵民奋力抵抗,因为久攻不下,蒙古兵退去。此后,又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蒙古军队。因为屡立战功,曹友闻当上了利州都统制。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兵攻陷沔州,直捣大安,曹友闻遣部下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率军赶到鸡冠隘据守,又派左军统制王进据守阳平关。曹友闻自己则率兵在阳平关前的溪岭布阵,刚刚布完阵,蒙古兵数万就抵达阳平关下,曹友闻亲帅帐下亲兵和背巢军突出阵前,左右驰射。蒙古兵不久退走,曹友闻认为敌兵没有受到重创就撤兵,肯定是在声东击西,他对忠义总管陈庚、当可两人说:“敌人一定是掉头进攻鸡冠隘去了,应该马上支援。”当他们率兵到达鸡冠隘的时候,蒙古步骑万余正在进攻,陈庚派骑兵五百突阵,随后当可率步兵两千冲击敌阵,王资、白再兴也从鸡冠隘杀出,蒙古人大败而去,伏尸十余里。
端平三年,曹友闻奉命驻守仙人关。此时,窝阔台集结了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六族,五十余万联军,由大将阔端率领,兵分两路,一路由宗王末哥率领攻宕昌、阶州,直指成都;一路由阔端率主力出大散关,进攻武休关和兴元,意图一举拿下四川。曹友闻对自己的弟弟曹友万说:“敌众我寡,不能死拼。只能乘高据险,设伏兵以击之,或许能够取胜。”
蒙古兵首先进攻武休关,击败都统李显忠军,进入兴元,准备下一步占领大安,打开南下的通道。四川制置使赵彦呐非常惊慌,他急令驻守沔阳的曹友闻增援,以确保入蜀要地大安的安全。曹友闻派人告诉赵彦呐说:“沔阳,蜀之险要,吾重兵在此,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旷,无险可守,不利步兵作战,何况众寡不敌,岂可在平地控御?”但是赵彦呐不以为然,一日连派使者拿红牌催促七次,曹友闻不得已,只好移兵大安。
曹友闻认为以寡击众,只能出奇兵,内外夹击方能取胜。于是派曹友万引兵驻守鸡冠隘,多张旗帜,挖掘战壕,准备坚守。曹友闻自己则精选士兵一万夜渡嘉陵江,秘密往流溪沟埋伏。事先相约,敌人来到,内以擂鼓举火为号,外呼杀声以响应,两面夹击蒙古军。部署既定,九月二十二日,蒙兵果然来犯,曹友万率兵出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达海率数千人,往来搏战,矢石如雨。曹友万身被数创,遂令诸军举火。九月二十七日,曹友闻遣诸军全面迎战;又亲率精兵3000人疾驰往鸡冠隘。
不料天公不作美,进军的路上下起了暴雨。诸将请求:“雨不停烂泥没足,等稍晴再战。”曹友闻责备说:“敌人知道我伏兵在此,迟缓必失良机。”遂拥兵齐进。曹友闻入龙尾头,曹友万闻五鼓已响,即冲出鸡冠隘口与曹友闻会合,内外两军皆殊死战斗,夹击敌军,血流10里,蒙古人的营寨被宋军连破数十个,尸体更是在阳平关外堆积如山。西川的军队素以绵裘代替铁甲,此时尽被雨湿透,不利徒步作战。
二十八日,敌将汪世显率大批蒙军蜂拥而至,以铁骑四面包围宋军,曹友闻叹息说:“这时天亡我大宋啊?唯有死战而已!”于是杀死自己的坐骑,徒步战斗,最后,和自己的亲兵战死在一起。汪世显感叹道:“蜀将军真男儿也!”盛礼以葬之。
曹友万仅存500人,杀出重围,血战入堡,曹友万、刘孝全屡次派人向赵彦呐求救,赵彦呐认为鸡冠隘堡已经成为孤城,所以不遣援军。城中坚守几天后,因为无粮,曹友万、刘孝全率军突围,转战至龙门附近,全部战死。自此,曹友闻所统之军全军覆没,西蜀门户大开,蒙古兵长驱入蜀,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余州都被蒙古军攻下。
曹友闻死后,宋廷追赠其为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曰“节”。元朝人刘麟瑞有诗赞道:“元戎却敌世间有,教授提兵天下无。花石峡鏖忠奋勇,水牛岭度死生殊。英风壮节谁堪匹?千载人称大丈夫。”在蜀中平原上,曹友闻与素称“骑射无敌”的蒙古军野战交锋十余役,几乎无败绩,放眼当时,难有匹敌之人。
张世杰,范阳人。青年时入伍当兵,在张柔的手下戍边,后来因为违犯军纪,只身逃跑,投降了南宋,当了一名士兵。后来,吉州团练使阮思聪见到他,认为他有大将之才,就向吕文德推荐,让他当了一名小校。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很快张世杰就升到了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
后来,宋军攻打安东州时,张世杰有“先登”之功;进攻黄州时和蒙古军大战于萍草坪,将俘虏的士兵,百姓,物资夺了回来,被宋廷升为知安东州,统领高邮军。
咸淳四年,蒙古大军攻襄阳,张世杰和夏贵带兵北上支援。后来,吕文焕投降了元朝,襄阳陷落,朝廷又命张世杰率五千人守鄂州。张世杰用铁练连接新旧两城,中间用炮弩守住通道,建立了稳固的防御工事。蒙古军破新城后,旧城危急,张世杰奋力苦战,但是无力回天,蒙古派人劝降,张世杰破口大骂,怒斩来使。蒙古军统帅伯颜在严山隘方向佯攻,自己则率主力从唐港乘船渡江,攻陷了鄂州东门,鄂州沦陷,张世杰大难不死,逃出了重围。
蒙古攻占鄂州以后,顺江而下,京师危急,张世杰率军千里勤王,取道饶州,到达临安。这时南宋的防御已经土崩瓦解,诏令诸将勤王,却无人率兵前来,只有张世杰不避艰险,来到京师,恭帝和群臣对他都十分感激,为了表彰他的忠勇,升他为保康军承宣使,总督府兵。
七月,张世杰派遣军队收复失地,先后攻取了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宋廷慢慢有了振兴的气象。他又和刘师勇等诸将出兵进攻焦山,以十船为一组连成方阵,下锚固定在江中,表示必死的决心。蒙古元帅阿术率部下用火箭攻之,宋军大乱,但是没人敢起锚避开,士兵跳到长江淹死的有上万人。于是宋军大败,张世杰率领残军退到了圆山,向朝廷上书请求南渡长江,朝廷没有答复,可能是为了安抚他,又升他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十月,又任命他为沿江招讨使,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不久,蒙古大军到了独松关,朝廷急召文天祥入京师,并且任命张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防卫京师的门户。平江不久失守,张世杰率兵退到了临安。
德佑二年正月,蒙古大军逼近临安,张世杰请求恭帝和两宫太后乘船到海上避难,而自己和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当时的丞相陈宜中已经派人到蒙古军中请和,怕他防碍和议,就劝说太皇太后留下来,太皇太后同意了陈宜中的意见,没有出海。不久,议和失败了,蒙古兵到了皋亭山,宋恭帝和太后投降,张世杰率兵退守定海。蒙古将石国英派遣宋朝降将卞彪劝说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以为卞彪是来和自己一起退守南方,就设宴招待他,饭吃了一半,卞彪劝他投降蒙古,张世杰大怒,割断他的舌头,把他凌迟处死。
四月,张世杰护卫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下闽粤继续抗战。五月,与陈宜中拥赵昰为帝,是为端宗。端宗拜张世杰为签书枢密院事。蒙古将王世强率领大军一路追杀,张世杰派人护着端宗入海避难,自己则率领陈吊眼、许夫人的诸畲兵攻打泉州,但是泉州城高墙固,没有攻下。
十月,蒙古元帅唆都率兵来救泉州,张世杰引兵退走。唆都又派人劝说端宗和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严词拒绝。蒙古将刘深攻打浅湾,张世杰与之大战,兵败,退守井澳,刘深追兵赶到井澳,张世杰战击败追兵,转移到硇州岛。
至元十五年正月,张世杰派兵攻打雷州,战败。四月,端宗在硇州岛病逝,张世杰和陆秀夫拥赵昺为帝。五月,又遣部将张应科攻雷州,连战三次都没有攻下。六月,决战于雷州城下,张应科战死。张世杰认为硇州岛地方狭小,不利于防守,于是护卫着皇帝来到了新会崖山。十月,派凌震、王道夫突袭广州,兵败于广州城下。
十六年,蒙古元帅张弘范兵至崖山,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决一死战。有人向张世杰进言,说:“蒙古兵如果用舰队塞住海口,那么我们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张世杰认为老是这么逃下去不是个办法,人心离散,一遇到战斗不利,士兵们都想逃走,就说:“今天我要和蒙古人决一死战”。于是,放火烧掉了崖山上的房屋,准备和蒙古军决战。张弘范一到,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了宋兵的粮饷通道。宋兵只能吃干粮,喝海水,兵士们喝了纷纷呕吐,战斗力大减。张弘范发动元兵发起猛攻,宋兵誓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
二月,张弘范发动总攻,宋军大败。陆秀夫怀藏玉玺,负帝投海。张世杰乘夜雾率少数舰船突围出海。为复国计,他率残兵欲往占城(今越南),然而天不助宋,当张世杰途经今海陵岛时,遇飓风,船倾溺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