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的皇帝大多平庸,明朝却能存在近三百年#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皇帝出现很多平庸之辈,而清朝都是勤勉的帝王,但是两大王朝持续统治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接近300年,两者相互比较,似乎给人一种疑惑,明朝怎么就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的呢?
明朝除了起初几位皇帝还算不错,后面给人的感觉,很多帝王都是不靠谱的,比如“蟋蟀皇帝”朱瞻基,亲征瓦剌被俘的朱祁镇,一心只想当将军的朱厚照,罢工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皇帝,还有热心于木工事业的朱由校等等,看到他们的表现,似乎真的不太合适做皇帝,自然也就给人们留下了平庸的感觉,正是因为有不上朝的皇帝存在,尤其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国家还能正常运转下去,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奇怪。
其实我们纵观历史,自从秦朝之后,有一个现象很奇怪,那便是任何一个大一统政权,只要二代皇帝能够平稳过渡到第三代,基本上都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即便出现三代皇帝是政变上台的话,只能能够政权成功过渡过去的话,都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当然元朝除外。西汉汉文帝是功臣诛灭吕后势力上台的(汉惠帝和汉文帝之间还有几位小皇帝,但是汉文帝不承认),汉文帝稳定了政权,带来西汉二百多年的统治;东汉二三代帝王开创“明章之治”,东汉也维持了200年。唐朝政权从李世民手中平稳过渡到唐高宗李治,虽然有武后篡唐,但是不影响唐朝的统治,统治依旧达到了280多年。
宋朝从宋太宗平稳过渡到宋真宗,人家不但封禅了,两宋统治也长达300年。明朝二代皇帝是建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上台,政权也成功过渡过去了,即便是朱棣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我们将他看做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政权依旧平稳过渡道第三代帝王身上了,所以明朝也持续了近300年。至于清朝的话,皇太极的突然去世,确实继承人问题让八旗差点火拼,但是也算是和平稳定过渡到第三代帝王顺治的身上;如果从清朝入关算起,那更加没有问题了,康熙到雍正的政权交接,也是平稳过渡的。所以只要一个政权能够保证三代皇帝的顺利平稳过渡,政权维持200多年不成问题。
而秦朝和隋朝的统治,都是出现了二代帝王的身上,没能够将皇位传到第三代,或者说第三代已经不能平稳接过权力,比如秦朝的三世子婴,接手皇权时政权被赵高控制,等到除掉赵高的时候,起义军已经达到关中了,他也就只能投降而已;隋炀帝杨广晚年各地起义频发,杨广也只能在江都呆着了,李渊和王世充都弄了傀儡皇帝,等于间接让杨广退位了,所以秦朝和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
至于西晋很快就灭亡,问题也是出在二代帝王身上,晋惠帝个人能力不足,导致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政权不可能平稳过渡到第三代身上,外加“五胡乱华”,所以西晋很快就灭亡了。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律,只要弄懂为什么二三代帝王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王朝就能够延续下去的原因,也就基本上能够解释明朝为啥皇帝平庸,还能持续200多年统治了。
一个政权为啥在第二代帝王身上更容易出问题呢?其实这就是打江山和守江山的问题,需要统治者有思路的变化,进而就会着手处理各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秦二世继续实行秦朝的发家统治,秦始皇时期还能够凭借强大的国力强行统治,而且此刻各种制度也是创设推广的时代,出现问题是需要二代皇帝完善以及改变的,但是显然秦二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隋炀帝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关陇贵族的制衡,这是他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但是杨广的做法就有些偏激,营建东都洛阳,直接选择远离关中,远离关陇贵族的核心区域,最后竟然呆在江都,即便国家大乱,依旧没有回到关中妥协的想法。
所以第二代皇帝面临着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同时需要解决功臣集团和皇族的矛盾,只要这些问题能够解决或者极大地缓解,基本上第三代帝王都能够平稳接过皇权,同时进一步解决问题。我们就以唐朝为例,唐朝基本完成统一之后,最大的问题便是制度建设和完善了,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是这个矛盾的大爆发,因为李世民代表着武将团体的利益,李建成代表开国文官团体的利益,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便去处理这个问题,比如赦免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支持者,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各方利益,就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是一个权衡多方面考量的名单,长孙无忌代表关陇贵族,李孝恭代表皇族,房玄龄、魏征这些人代表文官利益,尉迟敬德这些人代表武将利益,李靖李勣代表中立武将的利益,此外像宇文士及这类人,也能够代表开国功臣中文官的利益等等。
所以李世民将政权的矛盾跟制度确定下来,各方利益也就能够形成一种制衡,国家也能够平稳发展,大的方向已经确定下来,后面的统治者只要维持大方向不变,同时针对各种制度进行微调,就能够维持统治,所以李治上台之后延续李世民时期的政策,同时解决掉关陇贵族的权力,这才能够让唐朝即便被武则天篡权,依旧能够重新回归唐朝的原因,因为各方势力都需要维持各自的利益。
其实明朝依旧如此,朱元璋对于明朝的制度和大方向已经确定了,针对功臣集团的威胁,采用了比较血腥的方式,轮到朱允炆的时候,功臣集团已经不会成为最大威胁,他的最大威胁反而来自于藩王,但是他的处理手段比较偏激,朱棣夺权之后,针对藩王问题继续解决,让各地藩王不再成为明朝的威胁,后面明朝很少出现藩王造反的事情,即便有也很难成气候,这也代表着统治阶级内部,已经成为权力的制衡,以及各自利益的有效保障,后世子孙只要修修补补即可。所以只要不出现大乱子,比如像杨广那样短时间内如此滥用民力,比如像秦二世那样啥也不管,还任用奸佞之臣的话,政权就会平稳传承下去,往往一百多年之后,才会出现土地兼并集中的问题,这个时候政权差不多维持二百年了,最后几十年往往都是挣扎的阶段,出现农民起义之类的事情,比如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等等。
除此之外,明朝在制度上很有创造性,能够保证即便皇帝平庸,也能够基本维持政权的稳定,这个制度就是内阁的出现,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后面逐渐被授予权力,进而成为明朝政权运转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只要由内阁和秉笔太监的存在,即便皇帝罢工,依旧问题不太大。
第三点就是明朝能人辈出,比如“三杨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杨傅;徐阶、高拱、张居正,甚至严嵩都是能力特别出众之人,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大政方针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甚至想张居正还会针对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无疑都是在为明朝续命。此外在国家危难之际,也能够涌现出大量能人,比如于谦,比如戚继光等等。
第四点便是各大势力达成制衡,最被人们熟悉的也许就是东林党了,但是存在宦官跟他们制衡,比如魏忠贤。此外早期的言官和内阁六部的制衡等等,这就会保证政权很难被一方掌控,即便是严嵩执政的20年间,也经常遭到言官的弹劾。
所以明朝即便是皇帝平庸,也能够维持200多年的统治,除了早期朱元璋朱棣的制度建设之外,便是消除了政权的威胁,比如功臣集团和藩王的威胁,再加上内阁的存在,保证了政权在皇帝平庸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能够基本维持政权的稳定,当然也少不了大量能人的出现,才能够维持明朝的长久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