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淝水之战,东晋8万对前秦百万大军,为何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

淝水之战,东晋8万对前秦百万大军,为何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

淝水之战,东晋8万对前秦百万大军,为何能够取得全面的胜利

公元383年8月,在淝水之畔,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一方是强大的前秦,一方是孱弱的东晋,两军隔着一条淝水对峙起来,大有敌不动我不动的意味。河畔,草木无声,飞鸟无迹,这场战争,东晋压上了全部的国运。

从明面的数据来看,东晋必败无疑。我们看看前秦,符融率25万先锋军,苻坚率骑兵27万,步兵60万,而东晋呢,只有8万。东晋先锋军主帅的是一个年轻人,他很紧张,但是眼神却露出坚定和必胜的光芒,他不能后退,因为身后是他的家园。

古代战争剧照

我们先理清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包括主帅的人选,和前秦的出军的动机,镜头移到此战之前的朝廷。

东晋的总指挥,是“东山再起”的谢安,他本是闲云野鹤,隐居在会稽东山。但是因为谢氏家族的代言人谢万,北伐失利,被贬为庶人,谢安只得出山,毕竟“王、谢”这等顶级门阀,如果没有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会很快衰败的。

所以谢安的出山,还是掺杂了很多利益和私心,当权臣桓温去世之后,东晋隐隐为谢安马首是瞻。桓温的去世,对司马王室是好消息,同时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桓温一直想篡位,取代司马家族成为皇帝;坏消息则是,桓温的去世,对东晋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朝廷没有一个具有威望和实力的大佬来对抗北方的胡人政权,比如前秦。

前秦疆域图

苻坚认为,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东晋元气大伤;而桓温身死,东晋又没独当一面的人物,而他前秦,已经统一北方,天下十分占其七,他迫切的想要统一天下,因此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

不过,谢安虽然是一个隐士,但是他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看似归隐,却知晓天下大势。前秦大军压境,他当机立断,打!于是他派遣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组建军队去抵御苻坚。

朝廷大臣见到谢安如此安排,大惊失色,怎么全安排上自己的亲戚了,这可是国运之战,不是儿戏,这些小辈能行吗?谢安镇定自若,让大家淡定,坚定的认为能赢,要相信他们。大臣也没办法,此时只能相信谢安了。

谢安雕像

战争就是如此拉开序幕的,好了,我们再次回到谢玄,看看他是怎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前线,在即将开战的时候,东晋大营中,亲卫军报告,有人要见谢玄,此人名叫朱序。谢玄听闻,面露惊喜之色,连忙将他请了进来。

这个朱序是何人呢?他是东晋名将朱焘的儿子,之前一直镇守襄阳,后来襄阳被前秦攻破,朱序也投降了前秦。朱序有可能是诈降,也有可能是不忍见前秦灭亡东晋,反正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才有此次晋军大营之行。

淝水之战形势图

朱序和谢玄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明确的指出了前秦军队的三大弱点:

第一,前秦军队是分批次讨伐东晋的,虽然苻坚号称百万,但是先导部队只有二十来万,若是战术运用得当,各个击破,完全有可能取得胜利。

第二,前秦刚刚统一北方,人心不稳,他们的军队,是各个部落游牧民族联合起来的,他们虽然投降于前秦,但仅是震慑于苻坚的淫威。因此这些人,打顺风战还可能出力,一旦战事不利,他们绝不会尽心作战。

这两条消息,十分关键,于是谢玄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作战计划。十一月,谢玄派遣猛将刘牢之率领5000北府兵,突袭了落涧,占据了这个战略要点,打败五万敌军,并且歼敌万余。此时的前秦部队,开始感觉东晋这块骨头不好啃了。

草木皆兵(图画)

十二月的时候,苻坚主力部队到达战场,在淝水准备渡河,但是他想起了兵仙韩信和楚军隔水对垒,趁敌军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将敌军杀的溃不成军。并且,他看见东晋军队,军容整齐,气势威武。

当时的苻坚,眼神应该不太好,有点近视,他站在山顶,看见八公山上,全是士兵,不禁惊讶:原来东晋有这么多兵力。其实八公山上,只是和成人高低的草木,这就是“草木皆兵”的故事。

再加上之前刘牢之5000破前秦五万,他开始谨慎起来。于是他引诱东晋士兵主动渡河,想“半渡而击之”。谢玄答应了,不过要求是前秦军队退个几里地,好给东晋士兵挪个地。苻坚以为计谋得逞,让部队后退。

前秦战败图

就在此时,谢玄令大军快速出击,并且边冲边喊:“秦军败退了。”当时正值冬季,淝水处于枯水期,根本没多少水量,整个水面,宽在3-5米左右,对于这些水量,南方人船都不用。

前秦军队人多,但是战场小,后面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何事,只看见前面的战友,不断后退,而敌军喊杀声震天,以为真的兵败了,此时朱序带领的一支队伍立马响应,带头逃跑,边跑边喊:我们败了。

因此,这些人心不齐的前秦联军,只顾逃命。

谢玄画像

所谓兵败如山倒,军队一旦发生溃败,即便是主帅再有威信,也阻挡不住,苻坚眼看大势已去,只能匆匆撤退。东晋部队一路追击,并且斩杀苻坚的弟弟符融,仅此一战,前秦元气大伤,而东晋,也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苻坚虽然有百万大军,但却是多线作战,真正和东晋军队交手的,大约在20余万,东晋这边,也分出了一万军队另有用途,因此决战的兵力在7万左右。但无论如何,这场战争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通过对整场战役的分析,我们知道,淝水之战,是多方面的因素,有东晋军队战力的强盛、前秦军队的不和、谢安的统筹有度、谢玄的随机应变,而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朱序的策应。不知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兵,朱序,前秦,谢玄,东晋,谢安,战争,军队,大军,苻坚,消息资讯,朱序,谢玄,东晋,谢安,苻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朱序,前秦,谢玄,东晋,谢安,战争,军队,大军,苻坚,消息资讯,朱序,谢玄,东晋,谢安,苻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朱序,前秦,谢玄,东晋,谢安,战争,军队,大军,苻坚,消息资讯,朱序,谢玄,东晋,谢安,苻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