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造反夺位,朱棣成功了,朱高煦为何输得那么惨?
朱瞻基怎么就成了皇帝?
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只当了10个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太子朱瞻基即位。
要说朱瞻基能成为皇帝,最应该感谢的人非解缙莫属。解缙作为明朝第一才子,他一生的高光时刻就是完成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可在中国历史上,一名知识分子不得善终的最大可能,就是因为掺和了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解缙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朱棣问百官皇太子的人选,其余人都不敢多言,只解缙一句“好圣孙”,这一句话成就了后来的朱瞻基,同时也葬送了解缙自己的性命。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一直觊觎皇位的朱高煦不肯善罢甘休,他得知这一结果全是因为解缙的一句话,于是对解缙这个人恨之入骨,总想将解缙除掉。
▲解缙
永乐四年,当时朝廷的机密被外泄,朱高煦在朱棣面前诬告解缙长期泄漏“禁中语”。接着解缙又被诬告说在科举考试中有“阅卷不公”的情况,于是解缙连连被贬。
可解缙还是不知收敛,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奏报,结果正赶上朱棣北征不在,而解缙就直接去向朱高炽奏报了,这下可犯了朱棣的忌讳,朱高煦抓住这个机会向朱棣告状,朱棣果然龙颜震怒,以“无人臣礼”罪将解缙关进了诏狱。
▲纪纲剧照(?—1416年)
朱棣杀解缙
直至永乐十三年,锦衣卫指挥纪纲向朱棣呈报囚犯的资料,朱棣说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呢?”
这话说完纪纲当即心领神会,于正月十三的晚上,纪纲主动请牢里的解缙喝酒,在解缙喝得大醉后,把解缙扔到了雪地里,大明第一才子就这样被活活冻死,当时只有47岁。
解缙的死无疑是明朝皇室斗争的牺牲品,可是他死之后,明朝皇位的争夺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明成祖像(后人绘)
朱棣驾崩引发的皇位之争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回京的路上驾崩,当时杨荣等大臣为了防止朱高煦趁机叛乱,所以秘不发丧。得到消息后,朱高炽派儿子朱瞻基立即出京迎丧,而此时的朱瞻基知道周围还有另外一双眼睛盯着自己,那就是他二叔朱高煦的眼线。
朱瞻基一边安排出京,一边对父亲朱高炽说,让他安排大臣筹备登基礼仪,最终,朱高炽顺利继位,朱高煦没能发动叛乱。
结果没想到,10个月之后,朱高炽也驾崩了,这下朱高煦坐不住了,他想学着父亲朱棣当年一样,再发动一场“靖难之役”,而目标正是当时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
根据史料记载,得知朱高炽死讯后,朱瞻基从南京出发,要赶回北京即位,而中途一定会经过山东,而此时在山东,等待朱瞻基的正是他二叔布下的天罗地网。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 )
原来,朱高煦准备在半路上刺杀朱瞻基,然后再直取北京。他在山东境内通往北京的道路上布下伏兵,就等着朱瞻基自投罗网。结果等来等去,朱瞻基也没出现,突然有一天,北京传来消息,说朱瞻基已在北京登基。
得到消息的朱高煦暴跳如雷,当初老爹朱棣驾崩的时机没赶上,让老哥朱高炽登了基;如今老哥驾崩又错失良机,让侄子朱瞻基顺利登基。朱高煦思来想去也想不通,朱瞻基到底是如何越过山东回到北京的。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
关于这件事,在正史上也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后世学者通过研究,基本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朱高煦行动迟缓,布下埋伏时,朱瞻基已经离开了山东。
第二种是说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得知朱高炽的死讯,所以提前动身,而联系后来朱瞻基登基的礼仪都筹备妥当来看,有学者认为朱高炽的死与朱瞻基有关,所以他才能预先返回北京。
不管怎样,朱瞻基顺利登基了,一直觊觎皇位的朱高煦又一次错失良机,朱高煦有些忍不住了。而刚刚登上皇位的朱瞻基也正准备大刀阔斧地对内阁和太监进行改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打造他的“仁宣之治”。
不过他可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好脾气,他知道他在实施这一系列措施之前必须先搞定一个人,就是他的二叔朱高煦。
▲朱高煦剧照(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
结论
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成功返回北京,顺利登基,加速了朱高煦发动叛乱的进程。
· 参考史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