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启#
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座金墙碧波、富丽堂皇、神秘莫测的“四合院”。600多年来,它历尽沧桑,见证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紫禁城。
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所建,历时14年于1420年竣工。此后,从朱棣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24位皇帝在紫禁城统治中国近500年。
如今,星辰更迭,日月轮回,紫禁城依旧。站在雄伟庄严的红墙黄瓦建筑下,不禁感叹和疑惑:朱棣为何执意迁都北京?南京城不也是风水宝地吗?
当时,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障碍重重,但他的历史远见卓识,意义特别深远。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玉姐现在就为大家揭秘。
1:迁都北京受阻
1402年,朱棣打败侄子建文帝,即位为永乐帝。此后,他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取得了巨大成就。
六年后,即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向群臣宣布拟迁都北平。
诏书一出,朝野哗然,立即分裂为两派。北派举手迁都,南派反对,斗嘴不休。
争论的焦点莫过于南北之间的生活差异。
例如:北方派常年跟随朱棣,居住在北平,不习惯在南方吃住;
反对迁都的南派看惯了南京慵懒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北平却风沙四起,缺水。你怎么活?他甚至说,北平只适合驻军,不适合居住。
反对派意见很大,朱棣不可能置之不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非常精准的计划,逐步实现这一战略军政中心的转移。
什么是朱棣法门?它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他没有单独出面,而是请礼部尚书李志刚提议修建北平城,并改名为北京。
李志刚等人提出,北平是“龙兴之地”,是朱棣成长的地方,并建议效仿朱元璋对家乡凤阳的做法,建立北平作为陪都。
朱棣接到建议后,将原住所燕京、北平升格,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行在。
由于朱棣沿袭祖制,反对北迁的南方大臣无一敢非议,于是朱棣便开始公开兴建北京城池,并以南京故宫为样板。
第二步:下令向北京周边农田大量移民,减免税收,实施惠民政策,包括提供生产资料等。北京虽然在地理上很重要,但在经济上却不如南京繁荣。朱棣20岁时,成了北平的迷。北平还是一座什么都没有的废城。
后来,朱棣以诸侯王的身份努力发展经济20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北京终于日趋繁荣,初具规模,堪比南京的大都市。
第三步:下诏修建北京故宫,并在北京北郊昌平修建陵墓——昌陵。
朱棣一步步迁都,一步步蒙骗反对迁都的大臣。
北平宫的建造让大臣们收集木材,实施整个建筑工程,然后他即位后第一次回到北京(也就是1409年),建造了自己的陵墓——长陵。在北京。傻子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搬迁”信号。
但等到朱棣向天下宣布迁都,那些反对迁都的大臣们也看出了端倪,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不得不说,朱棣这种渐进式的渗透之策令人惊叹。
第四步:疏通通惠河,打通南北通道。
1410年,朱棣第一次亲自回朝时,下令疏通通惠河,开辟南北水运通道。运河修筑历时五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才竣工。
通惠河是北京的经济命脉。是元代开凿的一条运河。为郭守敬所建,名元世祖。
朱棣传递生命线,表明他的迁都愿望逐渐明确。
(通惠河)
第五步:“生米加熟饭”打击个别对手。
次年,即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见时机成熟,正式下诏“文武百官集义建京”,并发表迁都方案。
当时,出乎意料地跳出了几个对手:河南总书记陈佐、周文宝、王文珍。三人与朱棣不太熟,写了一封反对迁都的信。
“生米煮成熟饭”还有人反对,这么不懂是非?
一怒之下,朱棣将他们贬到均州太和山下种田。如此恭敬和效仿,南宗其他几位大臣,哪怕是不悦,也不敢反对。
就这样,经过朱棣十余年的逐步插手谋划,迁都北京的问题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北京故宫(紫禁城)终于竣工。
北京故宫虽然仿照南京故宫,规制相同,但比南京故宫更威严、庄严。
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朱棣下令正式由南京迁都北京,定都北京。
为表示对父亲朱元璋的尊重,朱棣仍称南京为都,北京为陪都,并让太子朱高炽留在南京监国。因此,两京制最初是作为一个缓冲区来实施的。但皇帝和中央朝廷都在北京,朝政也是从北京发出的。事实上,北京已经是真正的首都。
随后朱棣定居北京,开始了他的千古帝国之梦。然而,迁都北京后,全国多地发生火灾,一些反对迁都的贪官儒臣便将其归咎于迁都所造成的失误。
朱棣大怒,将闹事最大的萧毅斩首,并说:撤军就是死刑,无论如何都要执行,谁敢说假话,下场也是一样!
就这样,在朱棣的坚持下,北京成为了明朝的首都。朱棣在这里创业,创造了著名的“永乐盛世”。
北京这座城市仿佛受到了天谴,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
明仁宗朱高炽在朱棣驾崩的地方即位。因久在南京监国,惯于南下,欲归还南京,下令修葺金陵。实施。
但明仁宗在遗嘱中表示要还都南京,朱瞻基即位废了他。直到玄宗之子明英宗即位后,才正式定都北京,此后明朝从未改变过都城所在地。
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战略眼光。
(明英宗)
二:为什么迁都北京
朱棣为何不顾群臣反对,排除万难,离开富足安逸的南京,耗费多年筹划迁都北京?原因很复杂,影响也很深远。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我很感激你的建议。
1.北京是朱棣的出生地和奠基地。
朱棣虽然在南京土生土长,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中度过,并没有一直享受到南京皇子的安逸生活。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连朱棣的名字都没有来得及提起。朱棣10岁时,被封为燕王。
此后,朱棣多次奉命参加北方的军事活动。他两次率部北伐,在蒙古大败奈尔布华,擒获北元在世大将索林帖木儿,逐渐繁荣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朱棣终于在北平有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并训练了自己的军队,其中包括参加过叛乱的老谋士。.
这意味着,朱棣及其部下的家族,大部分是在北平发展起来的,他是北平的藩属。起义成功后,他们自然想回到家乡,而不是在南京久留。
对于朱棣来说,北京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根基,是隆兴之地。这里比较流行,但在南京人心不平等,迁都北京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太祖朱元璋也在考虑迁都。南京的地理位置不适合做首都。这不是国家的中部。其地理位置在东南,北方将受到北元残余势力和蒙古势力等隐患的威胁。
南京自古为首都,大部分地区在国内的历史并不长。
而且,南京故宫地势不好,也不是龙居之地。朱元璋很忌讳,所以要迁都。据说当时选了昊州、关中、洛阳、开封四个地方,派太子朱标去勘察。
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凤阳,当时叫濠州。
朱元璋非常眷恋家乡。1368年称帝后,欲荣归故里。因此,在1369年,他下令昊州为中都,也就是仿效两都的古制,甚至要仿照南京建行宫。
但是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太子朱标对洛阳十分宠爱,可惜英年早逝,朱元璋受到重创,迁都一事也就搁置了。
事实上,直到明朝末年,濠州仍称中都。
三是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
北京的战略位置很危险。战时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发展时期,东南部地势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加之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山河雄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历来被认为是华夏宝地,龙虎藏身。
所以郑晓在《今言》说:
》京畿背重山,面平地,鱼盐谷果之利,移至曹东南,财货并列,天险之位足以制野蛮人。”
也就是说,北京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补给方便,可以抵御北方的外敌。
4。巩固北部边境,吓退北方势力。
“天子守地门,君死地。”
这就是明朝的气节。一是朱棣迁都北京;后者指的是明朝末年崇祯帝在眉山自缢。
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我认为最大的因素还是在明朝的政治军事考虑之外。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也说过:
“北京优于所有其他地方,既是抵御北方入侵中国的堡垒,也是支持北方皇帝扩张主义政策的一切活动的中心。”
朱元璋为什么要带着武功高强的儿子镇守北疆,包括朱棣成为燕王?
北平地势险要,优势巨大,足以制夷,称霸天下。比如可以顺江而下,考虑漠北,也可以向东北看黑龙江,向西北看贝加尔湖、哈密等。
按照当时的情况,北京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土地肥沃、辽阔平坦,可以为迁徙至此的大量兵民提供生活补给。二是北京地处南方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等文明交汇地带,非常敏感。如果控制了北京地区,就可以对内保卫明朝的版图,对外进一步发展。
当时,北元残余势力和蒙古势力经常进攻,管理好长城沿线的军事防御,以抵御和保卫明朝的北部边境,显得尤为重要。
朱棣有二十多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平建城建田,长期与北元、蒙古等侵略列强打交道。
而如果明朝迁都北京,对于北方的外敌势力具有很强的威慑作用,有效巩固明朝的北部边疆。
第五,需要建立自己的规则。
不可否认,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巩固统治,巩固皇权。
朱棣登基时,天下并不稳定,需要巩固自己的版图,比如大规模移民、农业、练兵、加强卫士等。
明初,南北文臣武将分布不均。
南方主要是一群掌握文官权力的文官;在北方,主要是一批精兵强将的军事首领,而文职首领的力量是弱小的。而迁都北京,可以平衡南北文臣武将。
再加上当时建文帝留下的一批南方文臣武将继续为朱棣所用,这让北方人很不爽。
朱棣在北方长大。从藩王到皇帝,都得到了北方人的支持。他就算做了皇帝,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兄弟们。于是,他迁都北京,让南方人离开舒适区,让北方人享福。
所以,朱棣迁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处理精兵强将的防御,平衡南北兵力的结构。
三:今日故宫
现在让我们看看2010年的北京故宫,这座600年前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伟大杰作,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不算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绿化带,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宫殿面积16万多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9,000多间房屋。它的布置严格按照“井”的形制,规划十分考究。
故宫又称故宫,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故宫不仅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室的威严,而且还拥有先进的地下排污系统。
想起朱棣出于政治和军事的因素,才兴建起这座宏伟的建筑,不禁感叹。
“天子守地门,君死地。”
大明王朝虽然持续了276年而灭亡,但却向后人展示了一代明王豪迈、爱国、守边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而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公认的足智多谋的君王。他勤奋、有才华、有见地,不愧为永乐帝一代。
你怎么认为?欢迎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将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