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保江山连杀功臣,傅友德自提儿子首级扔他面前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保江山连杀功臣,傅友德自提儿子首级扔他面前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所有皇帝中,他最为爱民,他在上台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没有一件事是不为民做,没有一件事是不为民想。

但是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朱元璋在小时经历了太多,父母双亡,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看遍了世间的一切苦与恶,这也或间接或直接地造成了朱元璋本身性格中的多疑。

其实朱元璋在一开始看重的并不是他的孙子朱允炆,而是他的儿子——朱标。朱元璋,早在25岁时便已立朱标为太子,任命宋濂作为他的老师,教他学习经传,对他进行多方培养,又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朱标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可以说朱元璋也是为这个接班人操碎了心,让他学习治国之道,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的同时,也为他留下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武将,也就是蓝玉手下的武人集团班底。

这下朱元璋可就陷入了僵局,那朱标是自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在众大臣中颇具威信甚至是相较朱元璋,都更能得众大臣之心。

而这蓝玉,手握大权,不将其除掉,是因为其与朱标交好,对他更是忠心耿耿,留下他对朱标日后处理国事是百利而无一害。

虽说这朱元璋解决蓝玉使用的罪行是"谋反"。可说到底,这蓝玉也只是有谋反之动机,无谋反之实证罢了。但还是凭借锦衣卫指挥蒋瓛找到的所谓有关蓝玉谋反的证据,将蓝玉杀害。

其实"蓝玉案"解决的,不只蓝玉,更是与蓝玉有关的对皇权有威胁的一干人,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朝的开国大将除了一个主动放弃兵权的汤和以外,几乎没人逃过一死。

据说,就在朱元璋苦恼之际,冯胜的一个亲戚层向朝廷告发冯胜有谋反嫌疑,朱元璋这下是终于抓住了冯胜的把柄,不分青红皂白地便一举将其处决。

而在处决之前,朱元璋还特意宴请冯胜,席间感叹冯胜为国为民,听得冯胜是涕泪齐下,痛哭不止,甚至也在席中表明自己将会继续为国家尽忠,只可惜,冯胜有尽忠之心,朱元璋却无继续留他之打算。

这宴席之后不久,冯胜还未来得及继续尽忠,就死在了他的尽忠对象手下。

冯胜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傅友德,朱元璋对他心生猜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跟蓝玉走得很近,也同蓝玉一样,战功累累。却也同样是苦于无把柄,难以下手。

但很快,这机会就来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就在他走到门口时,他却发现门卫其中一人似是有些不同,细细看去,却发现此人未按规定佩戴剑囊。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人,虽说是心有怒气,却是没有立刻发作,因为那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他知道,机会来了。

此话一出,傅友德便惊出一身冷汗。其实不止是傅友德,在宴席中坐的各位,都是个顶个的精明,哪能不知道这话意在说明傅让未佩戴剑囊?各自都在心里暗道一句大事不妙。但傅友德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没有任何言语,只是默默听朱元璋细数他父子二人不懂礼数的罪行。

只是在回宴席上时,手中多了两个头颅,这正是他两个儿子的头颅,当即扔在朱元璋面前。可此行为只换来朱元璋两声冷笑和一句"你为何如此残忍?"的质问。

傅友德那时也是真的怒极了,这朱元璋早就对他有所怀疑,从进门入席起便早已盯上了他的性命。如此反复刁难,也不过是想要达到目的罢了。

于是傅友德当下也毫不客气地反击一句:"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吗?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说罢便从袖中拿出宝剑,在文武宴会之上,当着众大臣之面,自杀身亡。

其实若是朱标不死,蓝玉也不必死,而蓝玉不死,哪又有后来冯胜、傅友德之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宴席,首级,朱元璋,保江山,冯胜,傅友德,朱标,儿子,蓝玉,功臣,观点评论,朱元璋,冯胜,傅友德,朱标,蓝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宴席,首级,朱元璋,保江山,冯胜,傅友德,朱标,儿子,蓝玉,功臣,观点评论,朱元璋,冯胜,傅友德,朱标,蓝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宴席,首级,朱元璋,保江山,冯胜,傅友德,朱标,儿子,蓝玉,功臣,观点评论,朱元璋,冯胜,傅友德,朱标,蓝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