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没有子嗣的包拯,缘何在60大寿时被儿媳告知,他其实尚有一子?

没有子嗣的包拯,缘何在60大寿时被儿媳告知,他其实尚有一子?

包拯60大寿时,竟悲从中来感叹道:“如今儿孙都已病逝,我这个年纪恐怕再难有子。”席间众人纷纷宽慰,没成想,守寡多年的儿媳却突然跪在他面前说:“公爹其实还有个儿子,如今已有两岁。”

包拯的铁面无私要得益于他生逢宋仁宗时代,哪怕他在谏言时喷了仁宗一脸唾沫星子,仁宗依然可以淡定地擦掉包拯的口水,然后端坐着听包拯絮叨。

但是,包拯的直谏也曾让宋仁宗抓狂,就好比《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被絮叨的唐僧折磨一样。

1058年,包拯再次上奏,请求宋仁宗早立太子。

难道宋仁宗不想立太子么?他没得儿子让他立,但是又满怀期待自己可以生下个皇子,因此一直空悬着太子之位,以至于赵曙两次被立为太子,又两次被送出宫。

而包拯却明知故问:“太子之位空缺已久,官家迟迟不做决定,天下岂能安定?敢问官家为何不立太子?”

宋仁宗有苦难言,又遭到包拯的逼问,只能生气地反问:“你觉得立谁最好?”

这话出自仁宗之口,已然与他平日的好脾气截然不同。包拯自然听出了皇帝的不快,这时他说了一番话,其实听起来格外心酸。

包拯说:“臣是为宗庙万世大计考虑,而官家却反问臣,分明就是指责和怀疑。臣如今已经60岁了,连个儿子都没有,提出立太子也并非为了一己私欲啊!”

包拯的意思是说,自己并没有后代,他所做的一切也不会为后代带来福荫,所以立谁为太子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这番话点醒了宋仁宗,可也同样刺痛了包拯自己。

包拯的发妻李氏很早便过世了,尽管两人情比金坚,但是“无后为大”,包拯后来便娶了继室董氏。1033年,35岁的包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正是董氏所生的包繶。

因为有了父亲的“加持”,包繶自小便被宋仁宗赐封为太常寺太祝。按照这个路数发展下去,包繶的人生应该是四平八稳的,也是前途无限的。

然而,世事难预料,就在包繶和妻子崔氏婚后的第二年,包繶竟然突然病故了。这是包拯第一次体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而此时的包繶只有20岁,包拯却已经54岁了。

幸运的是,包繶还留下了遗腹子包文辅。不幸的是,包拯的这个孙子在5岁那年有早夭而亡,这就等于断了包氏之后,包拯和董氏的痛苦可想而知。

后来,包拯和董氏还开明地劝儿媳崔氏再嫁,而崔氏却说:“公公乃是天下最为人敬仰之人,我能代替夫君侍奉公婆,这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我心中甚是满足。”

原来,竟是包拯的威望让儿媳决定守节,而崔氏侍奉公婆确实尽心尽力,家中大小事务全部由她包办。

大概是为了传宗接代考虑,贤惠的董氏自知年龄太大,只好将陪嫁丫鬟孙氏安排给包拯做妾室。

可是,孙氏与包拯的前两任妻子完全是两种个性,不仅没有大家闺秀的温婉,反而刁蛮任性,经常没来由地耍脾气,这让包拯很是生气。

有一次,孙氏又开始闹性子,气得包拯直接将孙氏赶回了娘家。但是,包拯却不知道,此时的孙氏已经身怀有孕了。

自从孙氏被撵走后,包拯的儿媳崔氏便开始时刻关注孙氏的情况,很快便得知自己这个小婆婆怀孕的消息。于是,崔氏天天给孙氏送补品,并时时暗示孙氏,如果孩子生下来,包家一定会尽心照拂。

起初孙氏并不想让崔氏带走孩子,可是想到包繶一出生便因为父亲而享受的福利待遇,孙氏很快就动摇了。不久,孙氏果然一举得男,生下来包拯的第二个儿子——包绶。

崔氏立刻给了孙氏一大笔钱,然后偷偷地抚养这个孩子。所谓长嫂如母,崔氏待包绶就如亲儿子一般,丝毫没有当他是小叔子。

由于当时包拯还在气头上,崔氏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将此事向公婆汇报。直到包拯六十大寿时,发出了那样让人心酸的感慨时,崔氏这才向公公坦诚了包绶的存在。

包拯万万没想到,苍天依然厚待他,于是便为这个小儿子起名为包綖,后来改名为包绶。

遗憾的是,在包绶长到5岁时,包拯便与世长辞了。而包拯的儿媳崔氏继续承担着“养母”的重责,照顾抚养着小叔子包绶,甚至请最好的老师教授这个孩子。

包拯过世后,宋仁宗亲自前去吊唁,当他看到包绶的衣着打扮竟与包拯十分神似,再环顾包拯俭朴地丝毫不配身份的灵堂,顿时心酸不已。于是,宋仁宗亲自赐封包绶为“太常寺太祝”,并且赏赐给包家许多财物。

可慰包拯在天之灵的是,成年后的包绶非常有志气,他不仅为人低调宽厚,且十分勤勉奋进,尤其是他严于律己和爱憎分明的个性,分明就是“包公”再世。

值得一提的是,崔氏在包家守贞20多年,她不仅一手养大了包绶,还为他娶了庐州知州的女儿张氏。张氏不幸早逝后,又是由崔氏主婚,为包绶娶了宰相之女。

1094年,为包家操劳一生、守护一生的崔氏病逝。包绶当时远在开封,听闻长嫂过世,连夜赶回合肥,为其披麻戴孝,犹如对待亲母一般。

后来,崔氏被宋仁宗加封为永嘉郡君,而她的嘉奖诏书则是由大文豪苏轼亲自书成。

如果说,父亲给了包绶公正廉明的基因,那么长嫂给予他的教育才是受用终身的。崔氏虽然早早守寡,且未有子嗣,可是这个平凡女子却将大爱留给了夫家,诠释了中国女子勤劳善良的纯厚本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宋仁宗,崔氏,大寿,儿子,包繶,包绶,太子,孙氏,儿媳,消息资讯,包拯,宋仁宗,崔氏,董氏,孙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宋仁宗,崔氏,大寿,儿子,包繶,包绶,太子,孙氏,儿媳,消息资讯,包拯,宋仁宗,崔氏,董氏,孙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宋仁宗,崔氏,大寿,儿子,包繶,包绶,太子,孙氏,儿媳,消息资讯,包拯,宋仁宗,崔氏,董氏,孙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