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打下了成都城,踏进了蜀王府,蜀王带着几个妃嫔跳井而死。张献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随后在成都城门楼上发现了个奇异之物。城楼上有一所孤零零的小庙,中央端坐一栋人像,顶盔掼甲。离奇的是,这尊人像的材质既非泥塑又非木雕,须发眉目鼻口宛然如真,更像是一具肉身。
相传朱元璋将蓝玉下狱后,按律应被凌迟处死且株连九族,朱元璋念在与蓝玉有儿女亲家的关系免于凌迟,改成剥皮,蓝玉算是落了全尸。要说明朝的刽子手刀功也是了得,竟将蓝玉的皮从头剥到脚,而且是完完整整的一张人皮,剥下来的整张人皮,被朱元璋下令拿到全国各地做巡回展示,震慑百官。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才算等到了出头之日。“时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嗣立,扰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即“蓝玉征北”。蓝玉率兵深入漠北捕鱼儿海,北元皇室遭遇大败,除了元主和太子等数十人逃走,其他的皇子、公主和重臣全被明军俘虏,缴获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
原因有很多,比如侮辱北元王妃,致其自尽;班师回朝的路上,趁夜攻破大明喜峰关门,强行入关等等,朱元璋甚至特意下诏,把蓝玉的“梁国公”改封为“凉国公”,心凉的凉,而且还将他的过错镌刻于铁券之上,以示告诫!但蓝玉并没有放在心上,已久嚣张跋扈。
这明显是在“要官当”。朱元璋什么性格?要官就要命,朱元璋能饶过他?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标不幸早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朱元璋对蓝玉起了杀心。因为,蓝玉是太子朱标的忠狗。
但是朱标一死,情况就不一样了。朱元璋不仅全力为朱标铺平道路,还精心为他组建了一套文武班子,他们跟朱标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比如蓝玉这样的,这些人精明强干,对朱标忠心耿耿,是朱标以后统治大明的依仗。但是朱标一死,这些人就成了“鸡肋”一般。因为他们跟朱标的儿子,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可没有利益关系!
此时的朱元璋已届六十五岁高龄,而朱允坟却只有十五岁,朱元璋自然要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个年轻的继承人会控制不往局面;一旦那些开国元勋不买小皇帝的账,后果将不堪设想。以防止其在自己身后尾大不掉,所以,蓝玉必须死在朱元璋手里。
这就是朱元璋的“荆条除刺”理论,虽然未必是真实的,但这的确是朱元璋的真实心态。矫枉必须过正,这是朱元璋一贯的思维特点和行事风格,他不能不替儿孙们做长久打算,也算是替国家社稷做长远打算,哪怕最后会背负上嗜杀的恶名。防患于未然,杀人立威!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一,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意图在皇帝籍田时谋反。蓝玉获罪,二月初十蓝玉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到达成都后,因蜀王是蓝玉的女婿,就上表请示,把蓝玉的皮留在了成都,填充以金玉之物,建了所小庙世代供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