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啊,又快到开盘时间了,过去的一周交易日,沪指跌1.12%,深成指跌2.18%,创业板跌3.76%。周四周五更是连续跳水,准备好下周的挑战了吗?一起看看周末的大事以及券商老师们的最新看法吧。
周末的一些事
外交部网站19日消息,应美方请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触。
王毅清晰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指出美方所作所为是典型的滥用武力,明显违反国际惯例和民用航空公约,中方强烈不满,严正抗议。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监控侦察国家,高空气球多次非法飞越中国上空,没有资格对中国污蔑抹黑。美方要做的是拿出诚意,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炒作升级、扩大事态,中方必将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165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57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108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自2023年3月31日起实施。证监会表示,国家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将更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中疾控最新通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
2023中国互联网发展座谈会暨中国互联网协会新春茶话会17日在京召开。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嘉宾重点围绕数实融合、科技创新、网络安全、平台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畅所欲言,真诚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电信邵广禄,百度李彦宏、滴滴程维、奇安信齐向东、搜狐张朝阳、腾讯马化腾、网易丁磊、新华网申江婴、小米雷军、亚信田溯宁、用友王文京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自2023年5月16日起施行。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因基金资产规模较大或投资者人数较多、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产品关联性较强,如发生重大风险,可能对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货币市场基金。满足规模大于2000亿元或者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万个等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应纳入评估范围。证监会对参评产品予以评估,确定最终名单并予以公示。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5%;投资于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15%;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0天;投资组合的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10%。
近日,有网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偶遇马云在酒店,照片中他穿着布鞋玩手机喝可乐,
此外马云和外国友人一家合影的照片也在网上流出。据了解,这一家外国友人正是 43 年前在西湖边和中学生马云合影的莫利一家。
1980 年夏天,正在西湖边找老外练习英语的马云偶然认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那年只有15岁的马云还是个中学生,老莫利经常带着儿子小莫利找马云谈天,马云小莫利年纪相仿,很快就熟络了。西湖分别之后,马云和莫利一家成为了笔友,双方经常通信,老莫利给马云回信时还经常纠正马云的语法错误。
1985 年,老莫利邀请马云前往澳大利亚旅行,尽管当时马云申请签证 7 次才成功前往纽卡斯尔,不过这段经历也彻底改变了他对于世界的看法。
回到杭州后,双方不仅保持了通信,老莫利还为正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支持,两年间共寄送了200澳元。十多年后,马云在2017年以2600万澳元的奖学金计划回报了老莫利曾经给予他的指导和支持。
据悉,在马云的家和办公室里,一直都放着他与莫利一家的合影。
2月19日上午,一条内容为“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广为流传。
据安徽合肥庐江县政府新闻办通报:
省属某高校教师陈某某在庐江县某中学作感恩和励志演讲时,因内容不当,引发师生不满,被当场制止。
事发后,合肥市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庐江县成立调查组,对庐江某中学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
据悉,省教育主管部门已责成陈某某所在高校党委成立调查组对陈某某进行调查。
2月19日上午,一则题为“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图文网帖在网络平台广为流传。
根据网帖介绍,2月18日下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前往安徽省庐江中学进行的感恩主题演讲。过程中,在PPT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下,陈宏友先讲了一些内容,“其输出的价值观大多和功利性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内容”,包括“同学们读书就是为了钱”等话语。
网帖称,这些内容引起了一位在座同学的反驳。该同学上台从陈宏友手中拿过话筒,并说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引发全场听众热烈反响,听众随后纷纷退场,讲座也不欢而散。
10、中疾控最新通报!新一轮发烧开始?专家回应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与上一次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而在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
通报显示,新冠感染者人数虽然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者仍然存在,每日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2月18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烧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2月以来小盘成长指数涨幅明显,主题炒作热度较高,在外部风险扰动增多的环境下,市场心态不稳定凸显,对扰动过度反应,市场依然延续去年黑天鹅多发环境下的思维惯性,随着基本面预期重构并上修,外部扰动并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投资者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波动提供调增仓的良机,建议继续坚守成长洼地,提高半导体和信创板块的配置优先级。
一方面,去年的经历和近期看短做短的交易特征下,市场共识尚未形成,市场心态不稳放大了近期扰动的影响;实际上,美国通胀黏性推升加息预期,但不改美元加息收尾的趋势;内外宏观流动性扰动增多,但对市场流动性实质影响有限。
另一方面,国内宏观高频数据结构虽有分化,但总体仍延续正常修复的节奏,且房地产景气恢复将逐步传导,提升经济修复弹性;同时,政策预期已趋于理性,经济内生恢复动能增强,基本面预期还有上修空间,市场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的过度反应将很快得到修正。
核心结论:①22年10月底以来宏观预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消费+地产链、新能源+TMT、TMT轮动上涨。②参考19年初第一波上涨,先价值后成长再普涨,在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驱动下,本轮行情有望迎来第三段普涨。③对比历史本次上涨时空尚有差距,短期行业或均衡,全年成长更强,尤其是数字经济代表的TMT、新能源结构性亮点、医药。
●核心观点
自 10 月底以来,A 股反应了一系列乐观预期,其中经济复常预期兑现,近期海外及刺激政策乐观预期有所修正,部分获利资金兑现需求强,行情进入整固期。短期回避过热概念交易,配置聚焦基本面向上方向。
●预期兑现或修正
春季行情的复常预期兑现,海外及强刺激政策预期有所削弱,部分获利资金兑现需求强,行情进入整固期。
●短期概念交易过热
短期来看科技板块已到达交易热度的相对高点,尤其AIGC等热门概念指数交易热度达到警戒区间,机械设备、计算机等板块五日成交额占比五年分位分别到达85%、97%的警戒区间。
●配置聚焦基本面向上方向
与1-2月“强预期”主导的交易环境有所不同的是,随着节后各行业开工恢复正常水平,3-4月渐迎业绩真空期后的经济数据验证+复工复产正常化+企业季报披露期,市场对于景气兑现的关注度提升。以1月至今板块高频景气跟踪看,一季报值得关注的景气方向包括:
1)修复弹性居前的大消费,尤其高端消费复苏趋势更优:受益于疫情快速达峰、消费场景复苏,23年以来各消费板块环比修复明显。如餐饮/航空/旅游等,包括航空、铁路、餐饮(预制菜)、酒店、旅游景区、白酒、免税、影视、黄金珠宝等消费板块,以及药店/中药等疫情受益品类均有望实现同比高增。
2)高景气依旧的新能源/军工:储能订单饱满,光伏产业链经前期降价后排产上行,汽车特斯拉链/新技术方向逆势量增,军工一季度补交付。
3)传统行业中,成本压力下行的电力,及业绩稳健的基建/城商行。电煤价格一季度以来受供给偏强而需求疲弱影响震荡下行,电力盈利周期反转验证;政策及资金支持下,基建业新订单PMI高增,年后项目开工率较优,预计增速依旧高企。综合来看,行业关注:医药、食品饮料、储能/光伏新技术、建材、芯片设计/MLCC等。
近期市场随着指数贝塔性的修复后,在两融、“游资”等活跃下,进入到了一个风格快速轮动的状态。并且在多个板块拥挤度升至高位后,市场也就此出现调整。
中期维度,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并不存在显著的回调风险,整体仍处于积极可为的窗口:1、当前仍是一个经济趋势性复苏、政策宽松的窗口。
资金层面,虽然阶段性流入放缓,但今年仍将重回增量市场。
1)外资方面,近期配置盘仍在持续流入。2023年中国复苏驱动下,外资流入方兴未艾。近期,尽管由于交易盘资金获利了结、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再次出现升温等因素导致外资流入边际放缓,但配置盘资金仍在持续流入。根据我们的估算,2月至今外资配置盘已累计流入458亿元。
2)公募方面,近期赎回压力有所减弱,发行也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本周基金新发规模121亿份。历史经验上看,新基金成立份额与基金重仓股过去一季度收益率呈较强正相关。2022年11月以来市场迎来修复,公募基金净值显著改善,预计后续基金发行也将持续回暖。私募方面,根据我们的测算,截至2月10日股票私募多头的仓位为67.02%,整体仍处在历史低位。险资方面,自2022年11月权益资产(股票+基金)头寸也已开始底部回升。
经济复苏+政策宽松的宏观背景,以及后续逐步回暖的资金面,均将为市场提供支撑。因此,对于短期的调整也不必过度恐慌,还是在结构里找机会。
在上周周报中我们提示这一阶段或已“行至尾声”。当下看,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对于基本面的抢跑交易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一方面在不同投资者的预期都充分表达之后,交易层面其实存在较大扰动:北上交易型资金出现大幅流出,与此同时机构持有为主的 ETF 也出现明显净赎回;另一方面当预期不能跑得比现实更远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主题投资也在监管降温中“熄火”。交易动量扭转后,市场原有驱动逻辑的变化则显得重要: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国内温和“弱复苏”和“海外衰退+通胀回落+联储转向”正被逐步证伪。
我们认为,应该缩短久期+捕捉当下经济运行向上动能进行积极的防御:一方面,聚焦经济修复动能中生产恢复的积极因素:煤炭、房地产、保险、化工和钢铁;第二,关注通胀的反弹力量正在凝聚:油运、油;第三,面对宏观经济波动率向下放大风险的提前准备,包括:电力运营、建筑,更多重资产领域的国企。对于我们年度推荐的有色金属而言,重新布局的时点或在临近。
近期市场趋势反映前期政策预期和经济活动改善驱动行情修复后,投资者开始更注重未来经济修复的高度,且时点临近两会,对后续政策的关注度有望提升,在此背景下结合前期估值水平的回升,在短期市场可能缺乏明显利好催化因素的时段,A股整体震荡波动的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一段时间,待基本面实现实质性企稳恢复后,市场有望重拾升势。
配置方面,虽然市场短线可能缺乏明显的上行催化因素,但考虑当前市场整体估值不贵,投资者对经济信心在逐步修复,当前位置也不必过于谨慎,市场中期机会仍大于风险,后续继续关注中国经济活动的修复情况、两会前后的政策预期,海外关注主要市场的增长压力和紧缩政策退坡预期。
未来3-6个月关注如下三条主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
国内消费活力迅速反弹,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靠拢。A股估值快速修复后,增量资金入市不足导致博弈加剧。2月至今北向资金净买入166亿元,相比1月的1413亿元大幅放缓;私募基金股票仓位已回升至2022年以来最高,短期进一步上行动能不高;公募基金赎回压力有所下降,但权益类新发行基金未出现明显放量。
2月以来A股市场进入阶段性震荡整固,一方面前期投资者抢跑“国内复苏”和“海外紧缩放缓”,市场估值快速修复,部分获利盘资金存在止盈倾向,另一方面也受到地缘事件的扰动。尽管短期海外紧缩预期抬升导致美元和美债利率反弹,但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压力有限,年内国内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较强,中期外资仍是净流入趋势,市场底部区间具备支撑。
往后看,A股指数震荡上移的态势没有改变,阶段性调整即是再次布局的机会。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消费领域的“医药、食品饮料”;政策支持方向“数字经济、信创、新能源部分领域”等。
本周内外流动性环境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短期调整不改估值中枢上行趋势。本周以来,市场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调整,前期热门行业阶段性超买、外部因素扰动及其引发的情绪波动是市场调整的导火索。对于本轮调整的幅度及性质,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估值底部修复行情过程中的短暂调整,市场中枢上行的大逻辑依然未被破坏。本轮估值修复行情驱动因素在于基本面回暖预期及宽松的政策环境。
近期市场特别是TMT行业出现一定回调,显现出一定的“止盈”特征,但整体来看,科技周期向上进程仍在延续,短期调整不改长期软硬科技交替向上趋势。短期可均衡配置低估值地产链(地产、银行、建筑、建材等),长期观察美债利率信号与市场情绪因素判断科技与核心资产投资机会。
港股走牛市,A股走修复市,A股继续沿“托底+重建”推荐“低估值△g”。中美“此消彼长”方向未变,即本轮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海外经济轻度衰退的中期逻辑未被破坏。风格上,无论是当前经济处于“强预期”的验证阶段、还是货币信用环境均继续指向△g占优,如果进一步对比当前高弹性△g行业与高景气g行业的估值性价比,目前依然是低估值△g行业具备优势。
配置建议:1.疫后修复链+估值合意(医疗器械/创新药/中药/广告营销/黄金珠宝);2.地产链普遍估值低位(地产/装修建材/家电),大金融仍在估值底部(保险/证券);3.部分成长景气预期23年改善(通用自动化/计算机/半导体设计)。
10、西部策略:以防御的姿态进攻 蓝筹股仍有最后一涨
蓝筹股仍有最后一涨。随着防控政策放开后线下经济活动的快速修复,市场正在逐步由“强预期,弱现实”向着复苏预期兑现的逻辑转变,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推进叠加两会临近背景下针对金融体系与国企改革的政策有望逐步落地,跨年行情仍有最后一涨。而从风格来看,经济预期修复,短端利率快速上行,高风偏资金获利了结,市场风格正在回归价值主线。
短期来看,在国企改革政策预期催化之下,金融,通信,火电,建筑,交运,军工等行业仍有机会。行业层面建议关注:医药中消费属性较强的消费医疗、中药、药房、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地产后周期的家电,建材,轻工等行业;随着消费电子中的存储、面板等细分行业。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