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愤青才子辛弃疾曾作词称赞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要知道有本事的人大多清高。更何况像辛大爷这种既有本事还嚣张的人,对他人更是少有推崇。
能入得了法眼的也都是些智勇双全之辈。如孙仲谋,如刘寄奴。
刘裕形象
公元363年,刘裕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据传本人是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世孙。
刘邦、刘备、刘裕,老刘家这三人也都算是大器晚成。
但纵观刘裕的未发迹前,可以说比百年前的昭烈帝刘备更加艰辛。最起码刘备还有一个破院和几双草鞋。
刘裕呢,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小名寄奴,寄宿在主人家的奴仆。
和很多逆袭文主人公一样,刘裕虽然小时候家境不好但却立志名扬天下,长大后更是虎背熊腰,豪杰之态。
刘裕并没有因为凄惨的童年而怨恨他人,反而是更加孝顺抚养自己的姨母,与邻里之间关系也相处和睦。
虽然没有机会读书,但由于性格豪爽,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但是名气不能当钱用,当粮吃。最后迫于生计的刘裕只好去玩樗蒲(chu pu)。一种赌博游戏,可惜刘裕手气不佳,输了很多钱。
幸亏有王氏子弟王谧前来访友,看见这种情况就替刘裕还了钱。并且感叹一句,“卿当为一代英雄。”
之后的刘裕决定投身军旅,出身贫寒的话只能去搏一搏军功了,于是就在北府军孙无终手下任职。
直到晋安帝隆安三年,五斗米教孙恩于会稽一带谋反,从者数万。
朝廷派谢琰和刘牢之前去平叛,刘牢之听说老上司手下有个叫刘裕的司马通晓军事,就将刘裕暂调到了自己的帐下。
这支东征军一路遭受的骚扰不下百次,等到了吴地后,刘裕决定以身涉险,主动探查是否有孙恩伏兵。
结果刘裕被围,幸好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唯恐刘裕有失,率领轻骑接应。
刘敬宣的轻骑砍瓜切菜一般诛杀叛军,孙恩见势不妙就丢下了千余尸体狼狈逃走。
刘牢之形象
第二年孙恩卷土重来,刘裕前往海盐县支援。海盐县城墙矮小,兵士瘦弱。根本就抵挡不了数万贼军。
刘裕就想到了请君入瓮之计,趁着贼军进城放下戒心后,一举诛杀了贼首。一时之间孙恩军兵败如山倒,只好又跑到了海上。
之后刘裕又多次打击孙恩的有生力量,直到起事的第三年,孙恩彻底失去了威望和军心,众叛亲离下投海自杀。
此时的东晋皇帝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然而大权旁落,同族专权。
朝政由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一并把持,东晋的军队正在会稽围剿叛军时,身在荆州的桓玄开始起了董卓之心。
此时的荆州经过桓家数代经营,已成为桓家的基业。桓玄一路打进建康,不光诛杀了司马道子等权臣,还以势逼死了刘牢之。
为了活命,刘裕只好臣服桓玄。
桓玄形象
不久后桓玄篡位称帝,国号为楚
桓玄一边认为刘裕很有才能,准备用他荡平中原。另一边又忌惮刘裕,暗中剿灭北府兵旧将。期望断刘裕一臂。
知道鸟尽弓藏的刘裕肯定不能坐以待毙,于是联系了北府军的旧部在京口起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可惜收容的军队只有1700余人。
但刘裕伙同刘毅、何无忌率领军队屡战屡胜,最终打得桓玄弃城而逃,兵败被杀。
随后晋安帝复位,刘裕开始掌握大权,一切都向着计划进行。可惜美中不足的是,益州刺史被部下谯纵谋杀,益州自立割据。
三年后的408年,刘裕派刘敬宣和刘道规领兵从水路直扑益州。
可惜后勤粮草不济加上军中爆发瘟疫,刘裕只好自贬职位,这才保下了主将的性命。
晋战
随后又在410年,北伐灭掉了南燕。在417年灭掉后秦。
刘裕一生的两次北伐都是以灭国为目的,直到灭掉后秦后,刘裕想以长安为基,谋划西北。
可惜谋臣刘穆之去世,刘裕只好匆匆返回。但留下的将领关系并不和睦,最终互相残杀,乱局已成。
夏国的赫连勃勃知晓了晋军动乱,就派兵夺取了关中。关中晋军几乎被屠尽,刘裕只能望北黯然神伤,此生已无一统天下的机会。
公元420年,刘裕接受禅让,国号为宋。刘裕的一生可以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来概括。
虽然刘裕并未一统天下,但他打出来五胡乱华后,汉家男儿丢掉的血性与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