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绝对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但他给明朝挖了三个大坑,朱允炆跳了两个,而另一个坑,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
朱元璋的职业
朱元璋给明朝挖的第一大坑就是开历史倒车,搞分封制。
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有自己的考虑。当时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而北元势力还盘踞在蒙古一带,对大明朝有很大的威胁,需要有人镇守边关。
历史上镇守边关的将领造反的例子太多了,交给外人实在是不放心,朱元璋想来想去,还得是自己的儿子靠谱。
除了太子朱标,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封了藩王,一旦成年,就派他们就藩,替国家镇守边疆。
明初北方藩王分布图
朱元璋还是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可能会造反,只给藩王军权,不给辖地的治权,而且每个藩王的实力都不足以与朝廷相抗衡,又有一定的对外作战能力。
当时的太子朱标,在众多兄弟中比较有威信,能力也还不错,控制局面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样看来,朱元璋的安排似乎还算妥当。
但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最喜欢的太子朱标死在他前头,老年失子的他悲痛不已,爱屋及乌,根本没有从国家大局考虑,不顾一切的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在他的那些叔叔眼里简直就是个小屁孩儿,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会把他怎么着,但老朱一蹬腿儿,他这些腿壮脖子粗的叔叔们服他管那才算是见了鬼。
于是,就有了后来建文朝的削藩和朱棣的造反,最后朱允炆还是把龙椅给整丢了。
因此,分封制是朱元璋给大明朝挖的第一大坑,这个坑让他的孙子朱允炆跳了下去。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朱元璋又把明朝的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尤其是对骄兵悍将的屠杀,是他给朱允炆挖的又一大坑。
这些跟朱元璋一块儿打江山的伙伴儿,开国后除了分享他的权力,貌似也没什么鸟用。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还会给他的大明江山找麻烦。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这些骄兵悍将翻不起什么大浪,一旦他嗝屁儿了,他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子孙们,哪还是这帮爷的对手。
朱元璋有句名言叫“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大致意思就是喝酒的时候哥俩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但是宰你的时候那也是没得商量。
明初最著名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一口气就砍了十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人是受牵连的。
洪武大案
朱元璋不知道这些人是被冤枉的吗?当然知道,只不过是想砍人,找个借口而已。
除了善于守家的耿炳文外,明初能征善战的武将,如蓝玉、周德兴、冯胜、傅友德等人,通通被朱元璋砍了头。
到后来,蒙古人犯边的时候,名将如云的大明朝居然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将军统兵。
朱元璋留下善于防守的耿炳文这根独苗,就是为了保证孙子朱允炆遇到外敌入侵时能够抵挡一阵子,为各地勤王援军争取时间。
朱元璋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会抢孙子朱允炆的江山,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给朱允炆留下了那么多的好牌,居然被他打得稀烂。
朱元璋刚驾崩,尸体都还没凉透的时候,建文帝在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书呆子的怂恿下,火急火燎的对他的那些叔叔们下手了。
仅建元元年四月这一个月,朱允炆就废齐、湘、代王为庶人,两个月后,又把泯王给干掉了。
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在妖僧姚广孝的谋划下,打出清君侧的口号,直接反了。
朱棣是徐达的女婿,又常年在边界跟蒙古人干仗,能文能武,打仗相当厉害,是个帅才。
耿炳文一直就是蓝玉、傅友德的跟班儿,根本就没有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守家是神,进攻就是个渣,很快就被朱棣干熄了火。
逼得朱允炆没办法,用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这个纨绔之子为帅,期望他能继承哪怕他爹一分的虎威,也能把朱棣给收拾了。
谁知这个李景隆简直就是个草包,六十万大军被朱棣十万人打得漫山遍野的跑,粮草军需整车整车的丢,被戏称为朱棣的运输大队长。
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估计能气得把棺材板儿给啃穿。
如果朱元璋当初留下一两个能征善战的大将,朱允炆也不至于用李景隆这个军事白痴,千里送人头,丢了江山。
毫无疑问,把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杀光,是朱元璋给朱允炆挖的又一大坑。
朱元璋挖的前面两个坑基本让朱允炆跳了,而废除丞相制这个大坑则几乎让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
有的朋友会说,废除丞相制,皇权集中,不是好事吗?怎么会给明朝留下一大坑呢?
朱元璋只看到了丞相分享和威胁到他的权力,但是他不明白,对于国家来说丞相必不可少,为啥?
你想啊,一个国家每天得有多少事要处理,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国家设置一个丞相,实际是帮皇帝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杂事的,也就是个打工仔,你不满意,可以换嘛!
你丫直接把丞相制度给废了,那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都得自己干,不嫌累?
还别说,朱元璋真不嫌累,他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上朝,差不多要持续到九至十点钟左右。
下朝吃完早饭后,他还要到御书房批阅奏章,据《明实录》统计,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的奏章约20万字,处理的政务达243件之多。
这他么比读博士累多了,关键是博士也就那几年,毕业了还可以轻松一下,可朱元璋执政几十年,除了生病,几乎从不缺席。
话说,这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到后来,朱元璋自己也累得够呛,但又不愿意找有能力的人来威胁他的皇权,他先是从民间找了几个,牙都快掉光的穷酸秀才来帮他,并按四季轮换,这就是四辅官制度。
但从民间来的这帮人对于政务那是一窍不通,哪儿能帮他管理国家,这个制度不到两年就作废了。
朱元璋后来又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找了些品级比较低的编修、检讨、讲读来帮他处理奏章,处理或者起草文书,这就是明清两朝内阁制度的雏形。
内阁大学士制度
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项限制文官权力的大学士制度,让后来的大明朝成了文臣比皇帝还牛的朝代。
为啥?因为朱元璋愿意当劳模,但他的子孙不愿意啊!还没好好享受生活呢,跟您老一样遭这罪,您老还没睡醒吧。
大明永乐至嘉靖年间,除了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活宝外,大部分皇帝还算正常,内阁的权力还是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大明的皇帝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皇帝不是斗蛐蛐儿就是当木匠,对朝政那是爱搭不理,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基本被内阁和宦官集团所掌握。
所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批文化名臣,让大明朝的命脉延续了一百多年。
但也出现了像魏忠贤、刘谨、汪直这样的大宦官,把大明朝这家巨无霸公司直接折腾到倒闭。
可以说,废除丞相制的这个大坑,让整个大明朝的皇帝都跳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