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中有两位赫赫有名的寨主,领导着其他好汉和黑暗腐朽的朝廷相对抗,为了百姓而拼搏。
第一任寨主晁盖被暗算中了毒箭身亡以后,将重担交给了有“及时雨”之称的宋江,但是后来宋江却因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间接害得梁山好汉们不得善终。本以为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谁知在宋江死后6年,又出现了一名梁山好汉再次聚众起义,想要重现当年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盛景,谁知最后却落得个被凌迟处死的下场。
(一)宋江组建起义军
在历史上宋江并非像书中那样无能,北宋末年朝廷昏暗,官员们大肆敛财导致了百姓民不聊生,皇帝更是无作为。
为了解决朝廷内库空虚,便变本加厉地对百姓进行剥削,不仅如此还下令强行地将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域收归到国家所有。
无论是捕鱼还是摘藕,但凡是靠着水讨饭吃的营生都要向朝廷交税,税赋也照比以往多了两三倍不止,再加上官员们的层层剥削,很多百姓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结交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
还有一些人听说了他的美名前来投奔,但是当时他手下并没有书中的一百零八将,而是只有36人。
大家凑在一起对朝廷的态度进行分析以后共同决定要反抗朝廷的压迫和暴政,于是他们便成立了起义军,大家心怀百姓又身手不凡,在面对无能的朝廷官兵更是一路势如破竹。
在河朔和东京之间也打出了名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他们,起义军的队伍开始逐渐壮大起来,北宋的那些官兵只要听到起义军的名声四散而逃,根本不敢与之交战。
两年以后宋江的起义军逐渐强大,在攻打江苏海州时被海州知州张叔夜设下计谋算计,起义军也因此元气大伤,数量上不敌朝廷的军队。
(二)史斌再次聚众起义
若是带领起义军强行和朝廷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判断形势以后的宋江为了保全大家只能选择接受朝廷递过来的“橄榄枝”,带着大家接受招安。
朝廷打着“借刀杀人”的想法命令宋江带领手下征讨方腊起义军,想让他们两败俱伤再一举剿灭,这一战虽然有折损,但是好在惨胜归来。
朝廷对宋江麾下的梁山好汉们分别给了封赏,但是却并没有将他们留在朝廷,反而派到了天南海北,将他们四散分开,后来宋江开始感觉到了不对。
他知道朝廷可能从未想过要招安,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的一个借口罢了,宋江立刻召集手下想要再次起义,但是却因为大家分崩离析,无法第一时间赶来。
在方腊一战又折损了很多精英力量,所以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朝廷却有了清剿叛贼的理由将他们所有人逐个击杀。
宋江死后6年,他手下有一名叫“史斌”的好汉接任了他寨主的职位,史斌就是施耐庵书中的九纹龙史进,他想要再次反抗朝廷。
史斌暗地里联系了同样对朝廷不满的其他英雄好汉,希望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再次创造出一个和当年宋江比肩的神话出来。
其中还是有不少梁山好汉愿意跟随史斌重整旗鼓,大家私下谋划许久,招兵买马准备兵器粮草,还真的让他们有模有样的准备出了一个队伍。
史斌心中激动,他终于也可以做一个宋江一样的英雄了,到了建炎元年,史斌带领他的部下将带兵将陕西兴州打下来了。
并且以兴州为根据地,做出了自立为王的决定,北宋自然不会允许史斌的所作所为,正打算派兵过去讨伐,但是没过多久金军先攻打了北宋。
(三)史斌被凌迟处死
北宋灭国,赵构一路南逃,在南京建立了南宋,这个时候赵构尚且自顾不暇,又怎么能有时间再去管史斌他们的事?
金军灭北宋后也休整了一些时日,同时也是未曾将史斌放在眼里,认为他成不了气候。
就是这样史斌居然安稳地过了一段皇帝日子,见证了北宋的灭亡后更是肯定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觉得他称王乃是天命所归,所以开始生出抗金的心思。
他自立为王的地盘是金人的领土,北宋因为亡国才没有时间顾及他,但是等金军反应过来一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何况史斌虽然想当皇帝,但是出发点却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他自然是看不惯金人踏入中原,欺负中原的百姓,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要将金人赶出中原。
但是好运不会永远站在他身边,史斌手下的士兵不及金军兵强马壮,在四川剑门一战大败以后将士们士气低落,史斌只能转道攻下长安。
长安是历代帝王选择的都城,史斌入主长安一事让赵构怒不可遏,虽然北宋已经被金人所灭,但是他骨子里依旧有着帝王的骄傲。
史斌开始只是北宋朝廷里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臣子,这个时候不仅有胆子自立为王,还占据了长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狠狠的打了宋朝的脸。
而且还有那么多百姓和士兵心甘情愿地追随他,赵构在史斌和金军交战时选择派出军队精锐联合金人偷袭了史斌,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史斌最终落败。
金人见南宋出兵援助,便将擒下的史斌和一些首领将士交给了宋高宗,由他自行处理。
宋高宗为了维护皇室的尊严和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下令将史斌当着所有大臣和百姓的面凌迟处死。
可怜史斌一路韬光养晦,结果居然被与他同是中原人的宋高宗偷袭才落得个凌迟的下场,最终还是没能创造出来超越宋江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