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育这个问题,古今中外无一不重视。陈寅恪的《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有云“中国文化之衍进造极于宋时”,从中不难看出宋朝文化发展之辉煌,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教育业的发达。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最能体现家庭教育,文化发展如此之辉煌的宋朝更是将此发扬光大,像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家礼》及陆游的《放翁家训》。总而言之,宋代家训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后世的教育施行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追本溯源教育业如此发达的宋
01.双面派小宋
宋的积弱是大家公认的,先有上贡于辽金,又有以资钱帛与西夏,使其称臣买面子,后更有著名的“靖康之耻”。面对如此艰难的对外环境,我注意到的不是它一改往期朝代对外的强硬态度,以一个谄媚者的软弱形象出现在我眼前,反而是它能够拥有如此惊人的财力摆平外交方面的不利之处,等于以一国之力供养了三个国家。
关于这点,试问历史上哪个国家做到过?这样的小宋实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双面派,一方面对外战力不行,另一方面对内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甚至开拓了航海业,发达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为什么宋朝的经济文化如此发达呢?
02. 认真反省“好学生”
宋反省了唐后期潘镇割据的亡国原因,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军权”实现中央集权,抑武的另一方面就是重文,广兴科举取士,一方面制衡武将的权力,一方面避免武力割据,从根本上杜绝了国家内部的分裂,主张文治就会完善隋唐的科举制,将科举面向全社会。
唐之后的五代十国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国家动荡还有另一个后果是礼崩乐坏,理学家们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出各种思想,主要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佛道思想。
政治上的大力支持,使得下层民众对科举的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在宋以前都主张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但因为宋糟糕的武力值以及外交环境,需要大量的税收,商人的地位由此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造纸术也得以改进,教育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平民子弟也可以读的起书,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01. 教育要从胚胎抓起
虽然胎教并不起源于宋,但于宋时期被完善: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胎教论》中有提到胎教之具体方法及其重要性: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情绪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昔太任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道恶言,世传胎教之道,是谓此也。
可见宋人在孩童还在胎中之时就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策略。
古人重视孩童时期的教育,首先因为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教育思想也被人们延续至今。其次是对于宋这么一个重文的朝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比拼智力毅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实在是太重要了。
最后是因为宋进一步完善唐起建立的童子科,规定: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开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家长为了家族的兴衰荣耀,势必会督促子女勤奋读书,那相关的教育策略势必更加发达,教育业才会如此兴盛。刺激对孩童教育是一方面,但也加重了儿童的负担,难免会有急功近利的情况出现。
比照现代社会的高考制度,父母也是早早将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学习,就是为了能赢在起跑线上,但结果确是造成了孩子没有快乐童年,青少年承担不了过重压力,轻生者数量不少,好在“减负”政策的施行使得孩童至少没有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但对于宋朝的孩童来说,生活中就真的只剩下学习了吗?
02.家家有本教育经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如果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则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好的家庭氛围则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尤其有利于健全人格、优良品行的培养,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赵藩《淳熙稿》卷五《示儿》:我昔读书夜达晨,膏烛且尽继以薪。年来渐知得力处,箪瓢陋巷忘其贫。尔曹有身须自立,幸逃薪水供朝夕。不于文学自勤苦,长大始悔终何益。”这样的事就是以自身行为来影响孩童的教育。但其实每个阶层,每家每户对于自家子弟的教育肯定都是不尽相同的,望子成龙逼死孩子者并不在少数,拥有良好家风,能让孩子不浪费自身天赋还能拥有快乐童年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
家训是家中孩童的必修课,家中长辈除了自身的言传身教之外,还会将社会对人的要求,以及联系到家族对家中子弟的要求与期望,通过家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童,自小就对他们打下烙印。因为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就拥有诸多规范束缚,更容易规范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就养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因为古人普遍寿命不长,儿童普遍早熟,成家立业的年纪也远远早于现代,那么属于孩童的时光就是非常短暂的,面对短暂的孩童期,就更要及早打下烙印。
其实正常的家庭教育首先是看清楚每个孩子的资质,潜力,性格优势,会因材施教,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利用好自身潜能,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足够先进,我们如今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不就是这样的吗?
张载提出教人要“尽人之材”,朱熹更强调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已成大,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爱玩是孩童的天性,宋朝的教育将学习与玩乐相结合,据《续博物志》记载中的“放纸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可见宋人注意到玩乐并不是耽误学习,反而有助于身体健康,放纸鸢有助于运动,那要是玩智益类的游戏,孩童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宋代教育拥有先进性与可取性,但是从小就根植于孩童脑海精神的规矩与约束,却在另一方面固化了孩童的思维,独属于孩童的天真烂漫与天马行空也就不复存在了。
03. 教育要分对象
宋朝是在唐分裂的五代十国后建立起来的,连年的战乱带给民众与整个国家的不仅是贫穷,混乱,更重要的是礼崩乐坏,对于宋这么个以文治国的国家,文人集团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建立一套独立的学说,以维护封建统治。其中理学家们: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脱颖而出。为了坚固男权,逐步削弱了女性的地位,对女孩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对女童的教育上也是严格把关,如果说对男孩的要求是忠君爱国,振兴家业,那么对女孩的要求就是成为一名贤妻良母。
然而事实上,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并不仅于此,像二程的母亲,就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女子,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发现长子有进举做官的潜能,次子则没有,反而于教育这一行业上更有前途,二程后来果然如母亲发现的那样,发挥自身长处,并且取得成就。像李筠的妻子耿氏,让长子“且吏且役”,次子“且耿而役”,幼子“且使游学”,最终幼子李垂学有所成,登科入仕。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弱于父亲,如果妻子不读书明理,对于早年丧父的孩子来说就没有将来的成就,对孩童的教育本来就不只是父亲的责任。
或许是由于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的压迫过于严重,导致现如今遭受反弹,女性意识崛起,她们不再依赖丈夫,反而自己独立,在家庭中的话语权逐步提高,更有甚至坚持独身主义,不再愿意走入婚姻的殿堂,不被婚姻、家庭、孩子所束缚。
当然凡事都有意外,像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她的父亲就没有抑制对她的教育,她也不负父亲所托,成为一代才女,只能说大环境如此,但家庭教育超脱了这种束缚,如果李清照的父亲按照大环境下对女性的要求培养李清照,那么她也只是广大平凡女性中的其中一名,又或者早早香消玉殒。
四、总结
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宋朝教育经验有优点、可取性,但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因为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就全盘否定,现代社会也推崇过各种教育方针,有很多都不尽人意,甚至对孩子产生恶劣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与当今社会相调节才是正解。
参考文献:
《宋代童蒙教育研究》
《宋代儿童的家庭教育》
《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基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