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曜继位时只有11岁,是东晋第9位皇帝为晋孝武帝。到这一代终于结束了东晋皇帝短命的宿命。
司马曜登基初期,由权臣桓温辅政,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没多久就死了。司马曜终于脱离了随时被废的危险境地。
皇帝年纪小,为了防止桓氏一族继续专权,谢安建议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王坦之和谢安辅政。后来王坦之病死,朝廷大权渐渐到了谢安手里。但桓温弟弟桓冲为首桓家的势力依旧盘踞在荆州地区,谢安主政的最大隐患就是没兵权,于是推荐侄子谢玄镇守广陵,招募流民组建了北府军。
司马曜登基以来,北方的胡人政权就一直威胁着东晋政权。前秦的苻坚消灭了多个胡人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苻坚举全国之力带水陆大军90万南下,打算一举灭掉东晋,结果在肥水之战被谢玄以少胜多打败。
苻坚战败后,刚征服的胡人政权纷纷作乱,苻坚忙着平定叛乱,无暇顾及东晋。东晋趁着北方大乱,收复巴蜀,山东,河南等大量失地。
肥水之战也给了司马曜机会,隐忍已久的司马曜开始夺权。之前桓家和谢家对立,皇帝在中间搞平衡,维持权威。肥水之战后,桓冲病死,桓家一时无人,司马曜任用弟弟司马道子分谢安的权力。谢安是当时名士,也不愿背个贪恋权势的名声,就主动让权。谢安一退,谢玄的位置也没保住。司马曜借助任用皇室从世家大族手里收回了权利。
晋孝武帝司马曜虽然收回了权利,真正实现皇权至上,但和弟弟司马道子一样沉迷酒色,宠信僧尼,朝政日益昏暗。而且司马曜和弟弟司马道子还矛盾重重,引起君权相权之争。毕竟皇帝有优势,司马曜占了上风。
但这时候出事了,晋孝武帝司马曜喝高了,对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年过30了,美色大不如前,又没孩子,白占个贵人的名额,我明天就废了你,换个年轻的。说完就睡着了。
张贵人越听越气,老娘伺候你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疲劳,就想把我像块抹布一样扔掉,遂起了杀心。她先灌醉司马曜身边的太监,又召来心腹宫女,趁着司马曜睡着了,把他用被子活活捂死。
司马道子也是终日沉迷酒色,不理政事,实际上是其子司马元显执政,这爷俩正处于下风,一听孝武帝死了,高兴地一蹦三尺,就没追究张贵人。继位的是皇太子司马德宗,为晋安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智障,智力水平还不如当初的晋惠帝司马衷,连话都说不清楚。根本就没想过要追查父亲的死因。
继位的司马德宗太傻,傻到夏天和冬天都分不清楚。君主弱则臣强,朝廷内司马道子父子主政,地方上的将军们也不服从。
地方的刺史们找个借口就造反,五斗米教的道士孙恩也起义造反,孙恩还开启了一个流派,就是海盗,为后世的海盗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总之东晋内部乱做一团,肥水一战打下的很多地盘也丢了。
江陵起兵造反的桓玄带兵攻入了建康,杀了司马道子父子,自封丞相,太尉成为实际统治者。接着桓玄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晋安帝为平固王。
桓玄就是当初权臣桓温的幼子,最得宠爱,桓温的爵位都传给了他,桓玄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老爹当年的愿望,他当上皇帝后,赶紧追封老爹为皇帝,表表孝心。
当初谢玄组建的北府军仍在,由于一直在江北前线驻扎,战力强盛。桓玄称帝后,北府军的将领大多表示服从。但桓玄为消除隐患,瓦解北府军,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北府出身的刘裕暗中联络北府兵的残余兵将起兵反叛,一路打进建康城,桓玄带着晋安帝弃城西逃。刘裕继续派兵追击,最终平定了桓氏之乱,迎回晋安帝。兵权在握的刘裕,排除异己,独掌朝政大权。
之后刘裕攻灭南燕,灭掉孙恩的起义军残部,平定地方割据的荆州刘毅,向西征服了川蜀地区的谯蜀政权,又从西南仇池国手中夺回汉中,赶跑司马休,吞并荆扬两州,向北灭掉后秦。
刘裕的一系列巨大的军功,使他在朝廷有着显赫无比的地位。除了总领朝政外,还以十郡县之地建立宋国,加封权臣桓温到死都在要九赐之礼。
到这时,刘裕称帝已经无人可挡了。刘裕派人直接杀了晋安帝,本来想直接称帝的。但预言书上说,晋孝武帝之后还有两帝,于是刘裕为符合预言,就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晋恭帝,然后让司马德文禅让给自己。刘裕称帝,建国号为宋,东晋司马家的政权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