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外戚传·武三思》:“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其耳目,时人呼为‘三思五狗’。”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唐朝“太原元谋功臣”之一,他一共有五个子女,其中武则天排行老四。
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是续弦,只有三个女儿是她所生,两个儿子都是武士彟前妻所出。
在武士彟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武元庆与武元爽对武则天母女四人非常刻薄,所以武则天当皇后之后,借机报复两位兄长,将他们都贬去偏远之地为官。
然而,野心勃勃的武则天,不仅想要成为后宫之主,还想染指朝堂,这就让武则天陷入了为难。
历代女主想要干政,莫不是通过外戚来把控朝堂,而武则天却亲手将自己的两个哥哥都从朝堂赶了出去,谁来做自己的朝中耳目呢?
最终武则天选择了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她姐姐武顺的儿子——贺兰敏之。
按血缘关系来算,在封建时代,外甥自然是没有侄子亲近的,但是也总好过外人。
为了让培养贺兰敏之,武则天让其改为武姓,并作为武士彟的继承人,袭爵周国公。
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武则天一手培养的贺兰敏之与其分反目成仇。
起因是武则天为了后宫争宠,将姐姐武顺、也就是贺兰敏之的母亲献给了唐高宗。
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因为姐妹俩的关系,另一个女人也爬上了龙床,这人就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敏之的妹妹。
更令武则天无法容忍的是,贺兰敏之的妹妹还想让高宗封其为妃,想要名正言顺地成为高宗的后宫之人。
武则天一气之下,毒死了外甥女。
当贺兰敏之发现妹妹的死讯之后,立刻就知道了真凶是谁,可是却没有办法报复武则天。
万分悲痛之下,贺兰敏之便开始报复武则天的身边人。
比如,他趁着表妹太平公主去见外祖母的时候,强暴了太平公主的侍女(也有可能是她本人)。
又比如,他在太子李弘大婚前夕,强暴了太子妃。
除此之外,贺兰敏之还犯有很多罪不容恕的大罪,比如与蒸外祖母等等。
最终,武则天忍无可忍之下,将贺兰敏之流放到闽南 ,并在途中处死了他。
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在朝堂上又失去了代言人,于是她再次想到了两个哥哥。
当然,这时候她的两个哥哥都已经病死于任上,于是她启用了两个侄子,武元爽之子武承嗣,以及武元庆之子武三思。
武承嗣,顾名思义是要承嗣的,也就是继承了武士彟的周国公之爵,他的起点又比武三思要高,更受武则天重视。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武周时期,因为立请求立太子一事,处于风口浪尖上,最终忧郁而死。
武承嗣死后,武三思成为了武氏的代言人,开始权倾朝野。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李显登基,李唐复辟。
本来,按照正常发展,经过武周一事,正常的皇帝都会打压武三思等人,甚至屠灭三族也不为过。
谁知道,复辟之后的中宗皇帝李显并没有对武氏下狠手,反而让他再次权倾朝野。
武三思能再次崛起,与三个女人离不开关系。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昭容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李裹儿。
上官婉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原本是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因上官仪得罪武则天被诛,上官婉儿被罚在宫中为奴 ,后来因聪明伶俐、饱读诗书被武则天赏识,开始参与朝政。
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为了稳固权势,便将武三思引荐给韦后,使他们苟合成奸。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韦后之间的秽乱行为,在宫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唐中宗李显是个忠厚之人,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仅如此,唐中宗复辟之后,韦后还像武则天一样开始干预朝政,想做武则天第二。
李裹儿是中宗与韦后的幼女,自幼受到皇帝皇后的宠爱,养成了娇蛮跋扈的性格,后来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因为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所出,所以韦后、武三思等人都欲处之而后快,于是唆使李裹儿凌辱太子,并呼之为奴。
安乐公主还多次请求中宗废黜李重俊的太子之位,改立她自己为皇太女。
正是因为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关系,武三思重新开始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并迅速铲除了发动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也就是五王。
在这其中,酷吏周利贞堪称武三思门下第一走狗。
说三思五狗之前,得先说一下唐复国五王。
公元705年,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五人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
唐中宗复辟之后,为首的五位功臣成为朝堂宰相,掌握实权。
韦后与武三思想要把控朝政,就必须除去这五位绊脚石,于是他们在中宗面前挑拨离间,将五人封为郡王,不让他们再参与朝政。
分别是: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
虽然如此,这五人还是有很高的政治声望,为了彻底消弭他们的影响力 ,武三思决定斩草除根。
先是将五人调任为地方刺史,名义上牧守一方,实际上远离中枢。
紧接着,又使人诬陷五人欲废韦后,使得五人再次被贬,成为偏僻险恶之地的司马 。
这还没完,武三思与韦后商议之后,决定由上官婉儿草拟一道诏书,命令周利贞以代理右御台的身份,前往岭南,去杀害张柬之等人。
幸运的是,张柬之与崔玄暐在被贬途中病死,没有死在周利贞手上,另外三人就惨了。
周利贞在贵州遇到在途中的桓彦范,令人将其捆绑之后,在砍伐的竹桩上拖着走,被竹桩刮得血肉模糊之后,才被乱棍打死。
敬晖被刀剔而死,残忍更胜桓彦范。
袁恕已被强灌野葛藤汁,腹内痛苦难受,倒在地下,以手抓土,指甲磨尽,鲜血淋漓,而后用竹板打死,是三人中死得最痛苦的。
周利贞因残杀五王有功,回到京城后,被升为御史中丞。
王同皎是中宗第三女的丈夫 ,在拥立中宗复辟中也有拥立之功,后来因反对韦后、武三思等人专权,产生了诛杀武三思的念头。
706年,王同皎在家里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计划趁为武则天送葬时,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杀武三思。
不料,这个秘密很快被泄露出去。
唐朝有个著名诗人,名叫宋之问,宋之问有个弟弟叫宋之逊。
宋氏兄弟二人曾经因为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而在神龙政变之后被牵连,流放到了岭南。
这时候,素有慷慨之名的驸马王同皎收留了他们,让他们在自己府中避难,不料被宋之逊发现了王同皎欲谋杀武三思之事。
兄弟二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出卖了王同皎,将此事向武三思告密。
同时,另一个参与密谋的冉祖雍,也出卖了王同皎。
武三思大怒,就让校书郎李俊上告中宗,并诬陷王同皎想要先诛武三思,再废韦后。
中宗令监察御史姚绍之审理此案,在审案过程中,姚绍之竟然亲自打断了王同皎心腹张仲之的手臂,并诬陷他要谋反。
最终,王同皎等人都以谋反罪被诛,而此案中投靠武三思的宋之逊、冉祖雍、李俊、姚绍之等人成为武三思的心腹。
他们与酷吏周利贞一起,被当时的人称之为“三思五狗”。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在韦后、武三思等人的逼迫下,惶惶不可终日,最终下定决心,准备背水一战。
李重俊召集亲信发动景龙政变,他们第一个要诛杀的目标就是武三思。
将武三思父子诛杀于府邸之后,李重俊又率军以诛杀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的名义攻向皇宫 。
可惜的是,最终政变以失败告终,太子李重俊身死。
武三思曾明目张胆地宣扬:“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听命于我的人,全都是好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笼络了一大批一门心思攀附权贵之人,这所谓的三思五狗,并非全部,只不过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五人罢了,甚至连权势、地位都未必是最高者。
武三思死后,这些曾经附庸于他的走狗开始受到清算,一个也没能逃脱,罪大恶极的周利贞就是其中榜样。
唐玄宗时期 ,敬晖之子敬让,因父亲惨死于周利贞之手,而为父伸冤,唐宣宗下令赐死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