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开播20多集,司马光终于上线了,范仲淹也开始革新了。很多人又忍不住了:我们最喜欢的苏东坡呢?咋还不出来啊。
早着呢。
庆历三年(1043),为了革除时弊富国强兵,宋仁宗行新政,重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时任国子监直讲的石介紧跟形势作了篇《庆历圣德诗》,为改革派高歌,斥吕夷简、夏竦等保守派为“邪草”、“大奸”。
《庆历圣德诗》流行一时,当时苏东坡的老家四川眉山有人在京城抄了这首诗,回来拿给乡小学张易简老师看,在场众人七嘴八舌,热烈地讨论起这国家大事。
苏东坡小同学也挤在人堆里听。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这一年刚上学的苏东坡8岁。古代的小孩儿喜欢扎两个向上分开的小辫儿,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这个词用在年龄上是8岁。
…
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没有幼儿园,他八岁入乡塾读书,学校设于天庆观的北极院。
这个“天庆观”不只是眉州有,当年全国各地都有,是宋真宗朝下旨兴建的,苏东坡有《天庆观乳泉赋》、《书子由金陵天庆观诗》等诗,说的就是南京等地的“天庆观”。
苏东坡小时候,这个“天庆观”实际上相当于“乡学”。天庆观小学的学童有好几百人,在当时这规模已经相当大了,不过师资力量有点单薄,只有一位老师,还是个道士,名叫张易简。
………
张老师跟乡里的名士们谈论“庆历新政”这种严肃话题,别的小孩听不了三句就跑没影了。苏东坡没跑,还拉着主讲人发问:欧阳修、范仲淹都是什么人啊,大家为什么这么歌颂他们?
张老师不想跟小孩讨论国家大事,不屑地回答:“童子何用知之!”你一小屁孩儿瞎问啥?一边撒尿和泥玩去吧。
苏东坡同学没被这位总校长兼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兼数学老师兼美术老师兼历史老师兼政治老师兼音乐老师唬住,抗议说:“他们如果是天人,则不敢知,如果也是人,为什么我不能问?”
张易简很惊讶这位小同学会说出这样的话,人才啊这是!于是认真给他讲了讲,告诉他“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这是苏东坡上的第一堂政治启蒙课,“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多年以后,苏东坡把这事写进了《范文正公文集叙》,这个“叙”就是“序”,因为苏东坡的爷爷叫“苏序”,为了避讳,他和弟弟苏辙一辈子都把“序”写成“叙”。
在这篇序中,苏东坡写道——“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嘉祐二年苏东坡兄弟中进士时,范仲淹已经过世好几年了,这两个人从没见过面,所以苏东坡觉得很遗憾。
嘉祐二年是1057年,这才是庆历三年(1043),苏东坡也说了,还有15年呢。估计《清平乐》中苏东坡闪亮登场,得在50集前后了。
大家耐心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