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朝作为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和汉朝并称汉唐,是中国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王朝之一。而唐朝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因为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因为他拥有极为开放的文化环境,对待外族文化并不排挤,甚至乐于接受。
因此唐朝的文化是多元的,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又引入各种的外国文化,其中胡风文化在唐朝就相当流行。
从汉武帝时代,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后,外族文化就逐渐传播到中原地区,经过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影响后,逐渐融合到汉族文化的之中,最终在隋唐时代达到顶峰。
所谓胡风文化,特指的是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而胡这个字,最早也并非唐朝才有,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对异族就是用胡人去形容。
当时赵国面对的外族威胁就是匈奴,可见中国人最早面对的胡人,最早应该是来自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李渊是关陇贵族之一李家的后人,而这个关陇世家其实是五胡乱华之后,由鲜卑政权延伸发展而成一个世家群体。其中比较出名的李家、独孤家和宇文家,往上几代追溯,都是鲜卑族人,只是后来与汉族子弟通婚后,才逐渐融合成汉族的一部分。
到了南北朝结束之后,五胡的许多人士已经被同化成汉族,其中融合最深的就是关陇世家,后世的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历史的话,压根就不知道关陇世家的血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鲜卑的。
鲜卑这个种族随着血统融合的过程而消失在历史上,但他们带来的文化影响却没有完全消失,而是随着血统融合而并入到了汉族文化之中。
因此唐朝和隋朝的建立者虽然都是名义上的汉族,但血统流传下来的文化影响,让他们天然就对外来文化具有强烈的包容性。
其次就是军事扩张下的结果,从隋文帝开始 ,隋唐两任政权都积极对外用兵,比如隋炀帝击溃吐谷浑,唐朝李靖消灭西突厥等。
这些成功的军事行动,不仅让隋唐的疆域大大提升,同时也让因五胡乱华而中断的丝绸之路得以重新发展,大量外国商人从丝绸之路的涌入,也带来外来文化的影响。
可见当时的胡风饮食在唐朝,堪称是高端人士才能享受的存在。
胡风文化在唐朝算是十分流行的潮流文化,堪比如今的日韩风和欧美风。
首先是饮食方面,当时民间有很多比较流行的胡族美食,比如胡麻饼、油饼、烧饼等。这些现在都仍在市面上流行的美食,最早都是从西域流传下来的胡风美食。
这些美食都属于粉食的一种,就是将麦子、栗子等少数谷物颗粒蒸熟之后,再融合在一起做成饼状的一种吃法。
这种饮食做法,直到唐朝建立之后,才从西域传入中国,同时这些做成粉食的小麦等谷物,也是面食最初的制作来源。
可以说外来农产品的引入,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甚至还通过唐朝传播到其他亚洲地区,比如现在日本用大米做成的饼食,其做法就是从中国传过来的。
当时由于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所以在长安地区也有许多胡人经营的胡饼等胡食的小店,人们甚至把这些胡人做成的胡麻饼,作为日常人们交换的礼物之一。
当时白居易就曾写过这么一首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可见胡饼早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饮食的重要元素之一。
除了饮食,唐朝的酒文化中也融入了胡风文化在其中。比如现代人都喜欢在酒桌上,都喜欢喝白酒,比较高端的酒局则喜欢喝红酒。而在唐朝,上流人士更爱喝的是葡萄酒,这与当时的唐朝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葡萄虽然在现代是一种很常见的农作物,但在古代却是西域的特产,因为西域的气候和地利环境更适合葡萄的种植。
比如《大唐西域记》就记载了一个叫做姣赤建国,就是一个适合种植葡萄的国家,书中对其的形容“草木郁茂,华果繁盛,多葡萄,亦所贵也。”可见葡萄在古代的西域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农作物。
在唐朝没有恢复对西域的控制之前,葡萄就已经通过在汉朝丝绸之路传入,但在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异常困难,葡萄进口的数量变得越来越稀少。
直到唐朝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后,葡萄才开始大规模进入唐朝境内,加之唐朝初期对酿酒业十分宽松,甚至连税都不用交,这就给了葡萄酒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便利。
葡萄酒与传统的中原酒类不同的味道和风格,一时间引起了唐朝人民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这就给了葡萄酒打造了一个庞大的销售市场,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到王公贵族的引导。
可见葡萄及相关的酿酒技术传入唐朝之后,以皇帝为首的上流阶层,才是最喜欢葡萄酒的群体,他们的存在,带动了整个唐朝饮食文化的改变。
饮酒和饮食文化的改变,也仅仅是唐朝日常生活被胡风影响的一面,娱乐文化中胡风元素的充斥,才是唐朝崇尚胡风的标志。
相信研究唐朝历史的人,应该听说过唐朝上流社会的三大享受,就是昆仑奴、新罗姬和菩萨蛮,其中菩萨蛮特指就是当时的胡姬中其中一个群体。
菩萨蛮的出处,目前比较被人认同的是女蛮国的女性,但这个国家是否在历史上存在很有争议。
胡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并且面容带有区别于中原女性的异域风情,因此很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在唐朝的一些繁华城市里,甚至还建造了许多专门由胡姬组成的酒店和旅馆。
这些女子不仅让上流阶层为之倾慕,就连许多文化人士,都爱找他们要服务,甚至许多人还因此写下了关于胡姬的诗词歌赋。
比如李白的《送裴十八图》中就有这么一句“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可见胡姬的文化影响力有多深,连名牌诗人都喜欢不已。
唐朝的胡风文化,不仅促进了唐朝的文化变得开放和多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唐朝思想架构。
在隋唐之前,中国都是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氛围,儒家主导的文化环境,最大特点就是女子的地位特别低,所有行动都被约束,当时汉朝女子宽袍长裙的衣饰,就是为了让女性整天呆在家。
但唐朝女性的穿着,却在胡风文化的影响下有了质的改变,比如唐朝的女子有不少都喜欢穿男装,女扮男装在唐朝是很常见的事情。
同时唐朝女性最常穿的服饰叫做襦裙服,这种衣饰与传统汉服的最大不同,就是部分地方都比较裸露。
比如它的领口比较低,裙子的上部分只长到腰部位置,同时衣裳布料非常的薄,穿在外面时很容易把自己的肌肤透露给别人,这代表了唐朝女性在着装上的开放程度。
同时开放的还有女性的行为,从武则天可以公然帮助唐高宗处理政事可以看出,唐朝虽然没有直接让女性参与政治,但女性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和数量,都是之前朝代不可相比的。
这与鲜卑人特别重视女子文化教育有一定关系,同时唐朝女性还可以参加许多男子才能参与的活动,比如骑马射箭这种,女性在这方面的技术丝毫不比男子差。
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很大程度源于政权的构成,唐朝是以李家为首建立的王朝,然而这个汉人政权,又与前后的汉朝、宋朝和明朝有些不一样。
从血统来说,他不算一个纯正的汉族政权,而更接近汉胡结合的混杂政权。而胡风文化也并非在唐朝才开始,而是在五胡乱华之下,民族大融合之下的结果。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就是处于你死我活的状态,但长期的冲突也让双方的文明得到交流。
唐朝就是在五胡乱华影响下,打造出比较开放的文化风气,从这方面来看,唐朝的胡风文化,其实也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族文化的大规模学习的尝试。
参考文献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大唐西域记》
《旧唐书·舆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