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的说法对吗?你真正读懂了魏忠贤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的说法对吗?你真正读懂了魏忠贤吗?

有一种人,他意气风发、激情飞扬,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谱写人生的华章,最后却不得不惨淡收场、功亏一篑;有一种悲哀,别人苦口婆心跟交代了某一个事情或者道理,他并不认同,于是敷衍了事,甚至背道而驰,待到身处绝境的时候,方才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

历史上的崇祯无疑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在煤山自缢前,回望着火光四起的大明京城,想起了哥哥朱由校临终前曾反复交代自己要重用魏忠贤的嘱托,心中满是多么痛的领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民间便有了一种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

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崇祯是怎么亡国的?这样才能客观地体现出魏忠贤的个人价值!其次要弄清楚魏忠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全面地展现出魏忠贤的个人人格!最后还要读懂是什么样的人在洗白或者抹黑魏忠贤?这样才能理解每一种历史情绪背后的真实意图!

01、崇祯是怎么亡国的?

崇祯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备受争议、极具复杂性的!你若说他是昏君,他宵衣旰食、勤俭节约、心怀大志、誓死不屈,比历史上的大部分昏君都招人喜欢;但你若说他是明君,他刻薄寡闻、猜忌多疑、过于激情、不知变通,是货真价实的亡国之君。

可是,富有激情和干劲且能勤政爱民的崇祯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呢?这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科学,也很不符合老百姓对历史的情绪认知。好人没好报,这哪还有什么天理呢?但是,历史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道德逻辑的一一对应。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你剃头挑子一头热,便会如你所愿;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其实都需要环环相扣的逻辑支撑,不能前后脱节、不能行差踏错,而要结合实际,步步为营。

比如,秦朝的二世而亡和隋朝的二世而亡,其实已经告诉过我们答案,作为一个皇帝,其实是并不能强行拉动国家进行大跃进式的发展的,步子迈得太快有什么后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同样,一个皇帝,基本上也是不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清除一个国家所有的弊端,使其脱胎换骨的,道理还是一样的,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崇祯为什么会掉入一个“越努力越沉沦”的怪圈呢?我们先来看看崇祯上台之后的整套组合拳:

先是大刀阔斧地灭了阉党,打破了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相互钳制的政治平衡局面,导致朝堂之上被一直蝇营狗苟的东林党独大。

这也直接导致崇祯这个心比天高的最高领袖其实逐渐在朝堂、内政、后勤的各方面失去了控制力和影响力。

然后,

病急乱投医,只要听说谁有平辽的金点子,都愿意不惜血本地去投资

。这说得好听点就是“能采纳意见”,但说得难听点就是“毫无主见”。这种老板最适合当被忽悠的冤大头,被当成最佳免费融资对象,袁崇焕就是凭借“五年平辽”的理想工程,顺利成为晚明最炙手可热的大军阀的。关键是,越是想法多的领导,往往越不自信,他们看不懂下属的思路和想法,也分不清下属的好坏,他们只要所谓的表面文章,若谁的成绩单不好看,他就会充满猜忌和怀疑。看看崇祯一朝,兵部尚书、辽东经略使是何等的走马观花就知道了。最好导致明末的军阀杀良充功、各自为政、尾大不掉的情况十分严重,军队系统与崇祯这个政权核心本质上是貌合神离了,袁崇焕在辽东只手遮天、毛文龙在皮岛逍遥快活、吴三桂最后为了一个女人反了他……

崇祯既倚重军事将领又毫无理由地猜忌他们,使得他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把控能力。

其次,崇祯是一个喜欢搞大手笔的人,还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祖宗留下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倒是记得很清楚,但是,目标很清晰,方式却不明确,最终也只能是瞎折腾一场。

他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民生体系早已千疮百孔的情况下,还处处硬刚,还要刮地三尺地去支持袁崇焕打造关宁铁骑准备和八旗骑兵打野战,你这不是拿自己的短板拼人家的长项吗?关键是你的短板已经短得不能再短了,再短一点就要崩盘了,你还折腾个啥?结果崇祯用饮鸩止渴的方式,不断给老百姓加收赋税,把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义军逼得无处不在。

这说明崇祯逐渐失去了底层民心,他把大明朝的命根子给整丢了。

最后,崇祯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他不议和、不南迁、不担当,说得好听点,就是有骨气、有个性,说得难听点就是死板,不知道变通。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谁家的尊严是靠不服输就可以赢来的?都是靠实力说话!所以,形势不由人的时候,该低头的时候得低头,该以退为进的时候要学会后退。一个成年人,得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和自己的尊严和解,尤其是崇祯,你是一个皇帝,你得对大明江山负责、对天下百姓负责,你不能把你的个人尊严凌驾于国家社稷的利益之上。

结果不管不顾的崇祯自绝后路,连战略缓冲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崇祯在政、军、民、财各个方面全面失守,只剩下一腔美好的个人愿望了,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大明江山想不亡都难!而崇祯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乎“完美”地避开了所有正确选择的有志君王,可悲亦可叹!

从上也可以看出,崇祯其实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生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年代,看多了父亲和哥哥身边的乱臣弄权,使得这个充满“正义感”的少年内心里种下了一颗扭转乾坤的种子。但是,

想要改变世界的人很多,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却很少。

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和没有信仰的才华横溢,你很难比较,两者之间谁对国家和社会的破坏力更大一些!

崇祯充满政治理想,但是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领导者。他想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地改变自己老朱家的命运、重新振兴大明王朝的产业,却无形之中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死亡。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公司也罢,这种社会组织通常都是多方利益的代表,而不仅仅只代表个人意志。

我们看到的封建皇帝至高无上,说一不二,其实只是这个位置的权力形式,而不是这个政权的逻辑本质。封建社会,王权和相权之间的平衡和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帝王,是十分讲究平衡之术的。

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平浪静,每一种平衡局面的打破,背后都是充满腥风血雨的。

但凡想唱独角戏的人,要么涅槃成了万中无一的王者,要么零落成了一无所有的败者!

崇祯对于改变和进取的理解过于理想化。

要知道,他接手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是满目疮痍了,外有后金来犯、内有流民起义,朝堂之上,东林党和宦官集团刀光剑影;江湖之间,苛捐杂税和天灾人祸使得民不聊生。你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气若游丝了,你折腾个啥劲?你不明白重病已久的人其实经不起任何手术的折腾的?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变成二百五,崇祯的悲哀在很多人身上反复上演。

看到任何自己不满意的事物,都想立刻去改变它,其实是一种病,得治!

你崇祯在整个大明王朝奄奄一息的时候,刚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把魏忠贤的阉党一撸到底,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首要职责便是保持局势的稳定和权力的可控,而不是以自我情绪为中心。

你的大明王朝从那个败家祖宗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就一直陷入了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相互倾轧之中,狗咬狗一嘴毛,咬了上百年了还一直在咬,你现在看不惯宦官专权,便手起刀落把魏忠贤一党给清理干净了!看似神清气爽,实则后患无穷。

因为魏忠贤作为阉党的扛把子,他是平衡整个大明政权的核心人物。有他在,大明的权力体系虽然不尽人意,但至少可以顺畅地运行;有他在,那些居心叵测的东林党至少还有所顾忌,不至于像后来的尾大不掉。

当然,你崇祯作为一个最高领导,也不是不能撸掉魏忠贤。但你得注意分寸,把握好火候,别过把瘾就死。你能否等自己屁股坐稳了再行动?能否等自己手里的实力更强大一点再行动?能否等魏忠贤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的时候再下手?你是大明公司的掌舵人,别动不动就来玉石俱焚、不惜一切代价那一招,那玩意除了让人恭维你,说你够霸气外,通常效果都不好。

而且,你要打击魏忠贤,一定不能走过往矫正的路线,你得分步走,得法不责众,你一竿子插到底,把阉党一锅端了,不是给东林党挪地方吗?

失去制衡的东林党难道真就比阉党听话吗?另外,你一下子把众多身居实职的官僚给撸掉了,你的政治体系怎么运转?谁来给你干活?

总之,崇祯从一继位开始,就走得十分拉胯,撸掉魏忠贤就是他坟头蹦迪的开始,因为他彻底把自己推向了一个虚无的政治环境之中,再也很难走出来了。当

崇祯主持完最后一次朝会后,下密旨让人重新收敛魏忠贤的遗骸并埋葬在香山碧云寺,这一举动或许说明崇祯已经明白了一些什么,但是为时已晚。

02、魏忠贤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崇祯撸掉魏忠贤就是想扭转大明的政治颓势,带领大明王朝走向振兴之路。但可惜的是,魏忠贤的死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因此,人们对魏忠贤的评价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人说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奸臣,也有人说他是一个难得的贤臣。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假设,假设崇祯撸掉魏忠贤之后,凭借其高明的政治智慧逐渐带领明朝走向复兴了,或者说给明朝续命了,崇祯没有做亡国之君,而是中兴之主,是不是魏忠贤的奸臣罪名就彻底坐实了,任谁也难以洗白了?

再来一个假设,假设魏忠贤没有被崇祯撸掉,崇祯听从他哥哥的遗言,继续器重魏忠贤,而保证了明朝的江山不灭,那魏忠贤的千古贤臣之命是不是也无可非议了?至少也要弄一个能臣的名声吧!

所以,人们评判魏忠贤的标准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是带有极强的主观性的。

在我看来,要真正读懂魏忠贤这个人,一定要跳出固有的道德框架,因为用道德思维去解读政治人物,很容易有失偏颇。

魏忠贤其实算不上什么奸臣,当然也算不上什么贤臣,他只是那个局势下的一个能臣、一个要臣而已。他的政治能力还是可以的,他的政治地位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他不能突然消失,一旦失去他,就容易引发蝴蝶效应。

有些人他就是这样的,你看着他嚣张跋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是你一旦撸掉他,你的公司就还真运转不开。

魏忠贤本是一个小混混,这种混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总是难以避免地沾染许多恶习,他吃喝嫖赌样样沾边,

魏忠贤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混混,吃喝嫖赌无所不沾。

当一个人喜欢浪却天生就没有什么浪的资本时,他的生活马上就会给他带来走投无路的滋味了。

后来,欠下满身债务的魏忠贤被逼无奈,只能自己找把刀把自己的命根子给咔擦了,然后混到皇宫里当太监去了。外面的花花世界、风风雨雨都暂时与他没关系了,他的人生游戏换服务器了。

市井出身的魏忠贤进入皇宫,那简直就是如鱼得水。皇宫后院是什么地方?寂寞空虚冷的地方呀,善于观言察色、见人下菜的魏忠贤简直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机灵小可爱。而且那个地方人傻金多,你把那些本来心理就十分残缺的人哄开心了,所得到的回报也是超乎想象的。

就这样,魏忠贤从一个御膳房的小太监很快就巴结上了大太监王安,一跃成为大明太监队伍中的新晋小红人。

逐渐找到往上爬的窍门的魏忠贤再接再厉,

又瞄上了王安好友魏朝的对食客氏。什么是“对食”呢?“对食”是宫中太监和宫女之中的一种爱情虚拟游戏,太监因为身体残缺,生理条件不允许,宫女是因为宫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见得到的男人,她们一般都没机会,所以,她们都很难沐浴到爱情的阳光。但是,生活需要仪式感,所以很多太监和宫女就私下配对,过起了假夫妻生活,也就是享受个精神上的快感。

客氏还有一个身份,他是朱由校的奶妈。朱由校这个倒霉孩子,从小生活在皇室的刀光剑影之中,父亲英年早逝,还不是一个很强大的人,各方面因素造成他从小父爱母爱都比较缺失,对奶妈客氏在情感上十分依赖。再加上,朱由校上位的来龙去脉其实和“明末三大案”息息相关,背后的推手就是东林党的争权,所以朱由校也有重用身边人来制衡外臣的想法,所以导致客氏当时很得势。

魏忠贤为了搭上客氏这条船,怒砸五百两银子请客氏吃了一顿饭,再结合自己混迹风月场所时对揣摩女人心思的宝贵经验,很快就彻底征服了客氏。客氏觉得魏忠贤才是有趣的灵魂,而且会来事、会办事,这种人做帮手、做搭档都是在适合不过了。于是便“移情别恋”了,和魏忠贤开始搭伙过日子了。

魏忠贤总算在太监圈子里混出头了,并慢慢利用客氏的关系,逐渐靠近了朱由校的政治核心。朱由校想安心钻研他的木工事业,本就想内臣和外臣相互制约,免得那帮文臣把自己的房顶都给拆了,看着客氏和魏忠贤慢慢起势,也懒得干预,甚至还乐见其成。

看到没有,魏忠贤的人生登顶其实更多还是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他的出现顺应了皇权的需求而已,这是他幸运的地方,也体现了他见缝插针、顺着杆子往上爬的能力。

魏忠贤和客氏打着皇帝这块金字招牌,很快就声势浩大起来了,那阵势已经俨然要和朝中最大的党派"东林党"分庭抗礼了。这让东林党的人很是不爽,我们苦心进营几十年,才形成今天这样根深叶茂的局面,结果一下子窜出来一个深宫妇人和文盲太监,每天在我们面前上蹿下跳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得想办法盘她们!

天启四年六月,东林党先下手为强,组团弹劾了魏忠贤。但是,这种嘴炮对魏忠贤的打击力简直可以忽略,人家的嚣张是得到皇帝的默许的。所以,魏忠贤在雪花般连绵不绝的弹劾之下安然无恙。

东林党刚刚偃旗息鼓,魏忠贤就开始出招了。这是你们先招惹我的,怨不得我!再说,迟早我也是要收拾你们这群吃里扒外的伪君子的。所以,魏忠贤趁机开始了疯狂的反扑,短短几个月内,诸多东林党的官员因为魏忠贤的诬陷而惨死在锦衣卫的诏狱之中。

慢慢地,很多人也看懂了这场权力游戏,这就是总裁代言人和各部门经理之间的斗争嘛!魏忠贤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嘛,所以很多以前遭到东林党排挤的文臣武将都转投了魏忠贤的门下,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投机分子。魏忠贤的阉党集团逐渐变得队伍庞大了。

权力一旦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副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作为当权者的心态会改变,他会觉得自己牛逼得不要不要的,是诞生“顺我者逆我者亡”的骄纵。他不会再理智地去区分伙伴与敌人,只会按照自己的情绪办事。所以当魏忠贤趋势滔天之后,他确实陷害过很多他看着不顺心的人;其次,队伍大了,人心就杂了,总会有一些不要脸的下属搞得你想要脸都是一件难事。最常见的就是毫无节操地拍你马屁、贿赂你。全国到处给魏忠贤建生祠就是这么个事。

总之,当魏忠贤成为大明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时,他已经骑虎难下了,他就会遇到里外不是人的困境,怎么做到最后都会被别人当成众矢之的。时下里,很多公众人物不都是如此吗?你做啥都有可能是个错,何况你本身屁股就不太干净。所以,魏忠贤后来成为文化人眼中的千夫所指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有一说一,魏忠贤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人。他一路上争权夺势,虽然手段并不是很光明磊落,但权力游戏之中本身就没有几个人是高尚的,在某种程度上,东林党那些衣冠楚楚的文臣其实内心和他一样阴暗。魏忠贤一辈子其实只是以一种小人物的方式在权力路上身不由己地奔跑而已。

而且魏忠贤的控局能力还是很强的,明朝在万历年间其实已经大伤元气了,一直摇摇欲坠了,更恐怖的是,内部的政局不稳定,人心不齐,也就是说当时的大明国家机器运转是很不顺畅的。但是,魏忠贤虽然专权,但是他起码能稳住局面,保证国家正常运行,你们东林党再结党营私、内心不服,你得趴下,不敢兴风作浪。

最后,魏忠贤虽然身上有小人物的奸猾个性,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很忠心的人,至少他是死心塌地保皇派,对老朱家、对大明江山是毫无异心的。崇祯刚一上台,说撸掉他就撸掉他了,虽然崇祯没有杀他,但是在流放的路上他默默地选择用自杀来回应自己这一生、回应自己的主子。

纵观魏忠贤的一生,其实他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坏,相反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务实的职场人,身上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第一,魏忠贤搞权力斗争是有底线的,他从来不奴役百姓。这一点在行使权力的人身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有些人杀红了眼,六亲不认,把那些本来就可怜兮兮的底层百姓也裹挟进来充当自己的棋子,那才是坏透了的表现。相反,魏忠贤掌权后,还主动实行了削减农业税、加重富商的税收、对贫困地区实行减税政策等利民措施,从而保证了明朝的财政体系顺利运转,

人家没文化,但是不甘杀鸡取卵这样违背常识的事

第二,魏忠贤也确实贪污腐败,但是他和历史上的其他贪官不一样,别的贪官是只进不出,敛财是越多越好。魏忠贤在各地发生灾情时,会减免赋税来减轻灾区人民的负担,在国家财政紧张时,还愿意自掏腰包来救济灾民,对于那些敢于欺上瞒下贪污赈灾款的官员,也会严惩不怠,绝不姑息。

人家做人做事的底线一直都在,不干那种吃了别人家的饭,还要砸人家的碗的事。

第三,魏忠贤的主体意识很坚定,愿意为国家的大事操心。比如明朝要打造一支优秀强大的骑兵部队来对抗满清,魏忠贤就愿意想办法,他知道养马的成本太高,完全压到老百姓的头上,他们肯定受不了。为了减轻百姓负担,魏忠贤不惜动用私产来拉动马匹饲养业的发展,还利用各种规则来鼓励贵族向朝廷捐马。比如宫中的有钱太监要想拥有在宫中骑马的特权,就得每年得向朝廷进献一匹好马。

说明人家不是光看中地主家的媳妇,而不给地主家干实事。

第四,魏忠贤虽然拉帮结派,但是对朝廷的功勋武将,还是能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袁崇焕给他建生祠,又取得过宁锦大捷,但是在锦州大捷中袁崇焕因害怕满洲骑兵太过强大而放弃支援苦守锦州的赵率教,幸好满桂及时出手支援赵率教才取得最终胜利。事后,魏忠贤就没有姑息袁崇焕,直接罢免了他。同时大力奖赏了满桂和赵率教。就连平时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毛文龙也经常从他这里获得过奖励。

说明魏忠贤在大是大非上并不胡搅蛮缠。

第五,魏忠贤虽然也在朝廷之中打击异己,但是他内斗归内斗,对外却一点都不含糊,在位期间十分重视边防部署,也使得后金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进攻大明。这一点,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本职责任,

但很多人做不到,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就恨不得全世界跟着一地鸡毛,根本不关心组织的安危,自己爽了就行。

东林党、吴三桂这帮人在这一点上都不如魏忠贤实在。

总而言之,魏忠贤这个人身上有很多劣根性,但本质上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人,他也确实干过很多缺德的事情,但是,把对明朝灭亡的愤怒全部撒到他身上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所以那些把魏忠贤黑得一无是处的人,其实有点过于情绪化了。同时,那些打着“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的旗帜,想要把魏忠贤洗白成一个贤臣,也是有点过了。

魏忠贤很重要,主要是因为他的野路子操作,因缘际会地维持了大明政局的平衡,与其个人政治理想和情怀关系不大。

该如何去理解对魏忠贤的评价

通过前面的介绍,总体上来说,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魏忠贤是当时大明朝的政治平衡点;二、魏忠贤算不上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什么彻底的坏人,他只是一个重要的人。

这种人其实应该得到的评价是中性的,而不是两极分化的。之所以会有人用一种极端的情绪去评价魏忠贤,其实与很多人的立足点不同有关系。

首先,说说崇祯,崇祯这个人身上有很强烈的愤青特质,他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骨子里就对文人出身的东林党更有亲近感,再加上他还在当王爷的时候,很多东林党人就趁机亲近他。他深受哥哥的宠爱,时常出入皇宫,看多了魏忠贤的专权,总觉得他那木匠哥哥不问国事,都是被魏忠贤和客氏这样的小人给架空造成的,所以对魏忠贤的不满日益深重。

有些时候,你是一个资深观众,但并不代表你能成为一个专业人员,京剧发烧友到处都是,把他们都拉到台上亮一嗓子,很多人就上不得台面了。崇祯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对魏忠贤下手,其实暴露的正是他政治上的幼稚和情绪化。

所以,崇祯当初给魏忠贤扣的那些帽子,罗织的那些罪名,其实是不能完全当真的。你看,他给魏忠贤定的几条大罪,比如什么“并帝”、“杀后”、“结党”,这些都是一些模棱两可或者捕风捉影的事情。

事实上,魏忠贤这样只手遮天的人物,这样的大案,起因竟是由浙江的一个贡生的举报信引起的,而后就迅速被办成铁案了。这是细思极恐呀!

当然崇祯临死前对魏忠贤评价的转变本身就说明了许多问题,至少说明崇祯这个直接利益相关者并不是自始至终认为魏忠贤是个坏人的。

再来看看为什么传统的历史评价把魏忠贤黑得体无完肤?中国的封建政治中,通常对女人和太监的评价是不太友好的,因为这些历史评价一般都是文人留下来的,古代的政治文人一般都是把女人看成玩物,把太监看成废物,骨子里是看不起他们的。若是有那么几个女人和太监能在政治权力斗争中取得对文人的压倒性优势,一般是很难获得好评的,因为文人手里有笔。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说明文人写的东西也不能全信!文人本来自己内部都相轻,对于魏忠贤这样的宦官自然也不会客气。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最普遍、最严重的一个朝代,也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最残酷的一个朝代,因为中国的文人阶级一直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使命,这是一个好的文化信仰,但是很多狭隘的文人,慢慢地把这种使命变成了“当官掌权做大哥”,他们慢慢地把一直和皇权的相权当成是他们文官集团的私有财产了。

但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从立国开始就以野蛮手段把相权给收了,这让明朝的文官集团很憋屈,感觉自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当然,宦官集团也被朱元璋给掐灭了参政希望的火苗。

明朝历史的转折点就在于朱祁镇这个败家子身上,他不光启用了大太监王振,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大门,还在土木堡事变把大明王朝立国以来积累的武将集团葬送得八九不离十了。弄得大明政局的牌桌上长时间只有文官和宦官两个玩家了。

作为皇帝,你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吧,你总得用人,要么用文官,要么用宦官,所以,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很有趣,文官和宦官轮流登场,文官坐大了,用宦官冲垮他;宦官坐大了,用文官去反杀他。

但是,任何一个游戏都有失控的时候,这两家玩着玩着都挺嗨,慢慢地不把你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到了万历期间,万历帝甚至被文官喷得几十年都不上朝了,你们爱咋玩就咋玩,只要别把咱家的房子拆了就行,我躲家里眼不见为净总行吧!

斗了上百年的文官和宦官集团,那是世仇呀!没法和解了!所以,也别过于指责魏忠贤对东林党的残酷,东林党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一肚子自私自利;也别过于在意东林党对魏忠贤的口诛笔伐,虽然魏忠贤也不是完全无辜的。

大明灭亡的过程中,表现最没骨气、最喜欢在背后挖坑的恰恰是后来遍地高官的东林党人。这帮人后来归顺大清之后,有一部分人被选出来修撰《明史》,所以,《明史》之中,你就基本上看不到说魏忠贤好的。

这种评价也就当个参考就完事了,过于较真就没啥意义了。

最后,说说那些鼓吹“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人,这些人首先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起码不随波逐流,敢于有自己的历史看法。但是,他们这种看法在逻辑上是有毛病的。

这种的逻辑毛病就在于他们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把历史规律和一些表面现象直接对应起来了。魏忠贤只是恰巧把明朝的病症压下去了,没有让它立即发作,他并没有治愈明朝的病。明朝的病迟早是要发作的,而且迟早是无药可救的。

魏忠贤一直这么专权下去,明朝也拖不了几年。只不过亡明最大的罪人彻底变成了魏忠贤而已,而不是一直躲在幕后的东林党。

综合一下上述三种对魏忠贤的评价,我们要学会把对魏忠贤的个人评价和明朝的亡国剥离出来,才能形成客观的评价,这个人就是一个得志了的小人物,坏,但是坏得不彻底;好,但是好得不纯粹。甚至他更多的成分是一个政治权力斗争的工具。

04、简单的总结

我们读史,不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去“屎里寻道”,非要在坏人身上找什么亮点,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不能缺少辩证思考地去盲目黑化,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事,便蛮不讲理地黑化。我们得抓住本质地去综合历史环境、人物心理、因果联系去分析他们的正反面,从而提炼出能运用到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当中的感悟与智慧。

通过对魏忠贤这个人物的解读,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1、从崇祯这个老板身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那些凡事想得太美好,讲起理想和目标头头是道、干起实事脚不沾地的人,通常会一事无成。欲速则不达,理想可以丰满一点,但是必须得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去分解目标、逐步实施,别老幻想什么只要自己干了,就一定会取得好结果。有些手术没有治好病,却能治死人!

2、从魏忠贤这个权臣身上,我们一定要学会,人不管在什么阶段,一定要保持学习,要认清自己,在哪个位置得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干什么活就得学会用什么方法。别当个小员工的时候,我是公司的,当了个总经理,就觉得公司是我的了。站得越高越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老板就要收拾你了。

3、从东林党这群文人身上,我们一定要反思,我们学习的目的或者出路到底在哪里?读书就是为了更有技巧地跟人争名夺利?就是不顾公司死活地混个高层管理?得找准自己的价值方向,这样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心有敬畏,心存感恩。一个懂得越多的人变坏了,他的破坏力往往越大!

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聊了!总而言之,魏忠贤这个历史人物还是值得大家认真去研读的,而且是要放到那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读,去结合前后逻辑去读,而不是盯着他的某些特定行为去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尊严,说法,魏忠贤,国家,崇祯,袁崇焕,历史,皇帝,大明,时候,消息资讯,朱由校,魏忠贤,崇祯,客氏,东林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尊严,说法,魏忠贤,国家,崇祯,袁崇焕,历史,皇帝,大明,时候,消息资讯,朱由校,魏忠贤,崇祯,客氏,东林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尊严,说法,魏忠贤,国家,崇祯,袁崇焕,历史,皇帝,大明,时候,消息资讯,朱由校,魏忠贤,崇祯,客氏,东林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