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争权夺利,朝野上下权力动摇,国库也日益空虚。为了弥补财政的减少,增加了税金,因此百姓的生活变得艰难。后来天降大水,黄河发生严重水灾,本来就因赋税而喘不过气来的农民们又开始了水灾治理,这让他们非常愤怒。起义就此爆发。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这一时期也投靠起义的军队,屡立战功。
后来他广招天下贤人,经过几年的努力,让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也建立了明朝,天下至此初定。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到这个时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为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他就是刘伯温。
在明朝成立后他对朱元璋说,明朝的国运是六百半,朱元璋以为是六百五十年,但没想到只有三百年。
在这个阶段,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刘伯温
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在民间被称为神人,在谋略上像孔明一样十分厉害。在文学上,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生于浙江,家中世代做官。由于家境优越,刘伯温受到了良好的家教,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高中秀才
。他读书可以过目不忘,并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
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刘伯温长大后,他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高中进士,当上了廷吏。早年随着朱元璋南征北伐,后来成为开国元勋,还是一名颇有实力的军事家。还在晚年的时候给朱元璋预测过明朝的国运,而事实也确实像他预测的那样,由此可见他的厉害之处。但在黑暗的元朝,刘伯温因无法发挥才能而受挫,最终选择了藏身山林的道路。
02良人识好马
在这乱世之中,谁不想争得一官半职,但刘伯温却没有这么做。归隐山林的他,只好每日与好友作伴,闲暇之时研究天文地理,通读兵法。刘伯温没有野心,不代表其他人没有,也就是在他归隐山林的这段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
虽出身贫苦,但胸怀大志,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刘伯温虽然归隐山林,但他的名气仍然响彻四方,这也被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朱元璋知道了。后来,朱元璋召见隐居山林的刘伯温,经过双方交谈之后,刘伯温非常认可朱元璋。
交谈结束之后,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出山了,于是便随着朱元璋一起征战天下,建立新朝。出山之后的刘伯温,就帮了朱元璋一个大忙,他深入分析天下形势,提出逐个击破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方法。
03刘伯温的好计谋
在当时那个时期,朱元璋的势力远不及陈友亮和张士诚,所以刘伯温提出的这个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想法还没有实现就被陈友亮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陈永亮得知朱元璋有了刘伯温这样的一个人才之后,他大感不妙,便和张士诚结盟,想要一举消灭朱元璋的势力。朱元璋一方势力的人才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十分害怕,纷纷建议朱元璋投降。
要知道,投降就意味着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这也是朱元璋十分不愿意的。于是在众人交谈之后,朱元璋把刘伯温单独地留了下来,想要问他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刘伯温给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觉得可以
暂时避免双方的交战,等到陈友亮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有了傲慢的心态之后,在趁机将其消灭,
这个想法也和朱元璋不谋而合。于是便有了人尽皆知的龙湾之战。
04预言国运六百半
龙湾之战中,朱元璋和刘伯温分头行动,刘伯温带头引诱陈友亮深入,朱元璋在山势险曜之地伏击陈友亮。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将陈友亮一方的势力消灭殆尽。这一战不仅让朱元璋的处境变好,还收复了以往的土地,可谓是一举两得。从这之后,朱元璋和刘伯温两人所向披靡,他们二人征战四方,配合得越来越好。
几年之后朱元璋终于把其他的势力消灭,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称帝后,让刘伯温预言明朝的国运可以维持多久
。刘伯温预言的结果是三百年,可他哪敢这样去说,又避免犯了欺君之罪,便和朱元璋说,有六百半之久。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十分高兴,觉得明朝是一个国运昌盛的朝代。直到他逝世之后也不知道刘伯温预测的时间其实只有三百年。
05告老还乡死因成疑
在刘伯温预言国运之后,朱元璋对待他就不如从前了,不知是刘伯温实力太强,还是因为两人对某件事情的意见出现分歧,总之两人的嫌隙逐渐变大。刘伯温在明朝做了四年的官之后,就告老还乡,再次归隐山林。之后感染疾病死在家中,可他的死因也有着诸多的疑点。刘伯温身患的疾病只是小小的风寒,不是什么大病。
但朱元璋却是派出了一位大臣前往刘伯温的家中看望他,并且吩咐了御医给刘伯温开药。这个药吃下去之后,刘伯温的风寒不但没有变好,反而逐渐加重,
几个月的时间就逝世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人对他的死因有诸多的看法,有人说他的风寒是真的非常严重,还有的人说是朱元璋暗地吩咐御医下了毒药。但不管刘伯温真正的死因如何,都和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6结语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只要能力超过了君主,那他的下场一定会非常凄惨。正所谓
功高震主,
刘伯温虽然非常聪慧,但也避免不了这样的下场。在现今这个时代也是如此,能力强过老板,并且嚣张跋扈的人,也不会被重用。所以要在不同的情况下,
认识到自己的定位,踏踏实实的工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