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多重冲击之下,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全球连通网络呈现出持续波动的趋势和倾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城市也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挑战。”
2月15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2发布会,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会上做出了上述判断。
王凯表示,当前全球城市复苏态势有暖有冷,全球活力城市指数的排名表现呈现出差异化,美洲在提升,欧洲在下降,东亚持平的特征比较明显。
谈及原因,王凯分析称,北美城市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增强,国际通航网络恢复开放,枢纽的韧性显著,而欧洲部分的交通枢纽性城市却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东亚的顶级城市持续领先,因为东亚技术比较创新活跃,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智能化等发展,像中国的深圳、成都、西安等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实现了稳中有进。尽管部分城市的排名有所下滑,但是整体在动荡之中保持了活力。
“创新作为一个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将对全球城市的格局产生无可比拟的重要影响。”王凯说道。
结合国内外的科技创新趋势和政策导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团队从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分析了全球城市的科学前沿、技术前沿、产业前沿三个创新环节的表现,总结出了当前的发展态势:欧美城市引领全球的理论创新,东亚城市的技术创新比较活跃等。
王凯表示,在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的新一轮变革中,能源结构在持续优化,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与组织方式的变革,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生产要素。当前,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的转型步伐在不断加快,工业互联网、无人工厂等领域不断突破和应用,服务业也体现出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趋势。此外,城镇化仍然是大趋势。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地区人口集聚的趋势还在继续增强。
近年来,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对全球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带来很大的影响,提升抗风险的能力也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王凯表示,像东京、上海、北京、纽约等一些顶级城市,在动荡环境之下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提升城市的韧性是应对当前各类重大挑战并且实现快速复苏的关键。
“城市应该积极探索与本土资源相匹配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升自身在全球创新生产和服务连通网络中的能级,并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开展更多的有益探索,来应对各种纷繁的风险挑战。”王凯称,中国始终坚持主动的开放战略,尽管当前世界各国都有保守主义思潮,但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还要比谁更加开放。“更加开放,才能够更加吸引到全球的资本、人才和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