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强汉盛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期的帝国,大明王朝,在起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周围番邦纷纷来朝,纳贡称臣。虽然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帝国,但后人对明朝却有极高的评价。
明朝最令后人钦佩的估计就是明代十六位皇帝的骨气了,在明朝历史时期里,国力虽然强盛,但内忧外患的压力仍然压在头上,在中国历史上,面临这种情况,一般君王都会采用和亲纳贡割地赔款的策略来缓解形势。
而明朝面对最危险的境遇,暴民大军压成,蛮荒外族瓦剌大军围攻帝都,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被俘虏都绝不低头,永不投降。明朝自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之后,迁都北京,留下了让后世子孙谨记于心的祖训“大明朝从今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遵之: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一共历十二世,传十六帝,个个都是“硬骨头”。
从明朝明英宗到末代崇祯皇帝,即便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也没有一个皇帝舍弃“国门”逃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明朝仍然拒绝任何不平等条约,而明英宗也宁死不降,最终另立新君,反扑之下击溃蒙古。
明朝历史上也曾遭遇巨大的压力,却从来卑躬屈膝的签订不平等条约,明末内忧外患时期,外有满清铁骑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起义,大明王朝依旧是兵分两路进行抵抗,在即将国破时候,末代皇帝崇祯留下遗言,尸身可以任凭李自成处置,但不要伤害百姓,随后自缢殉国,作为一个末代皇帝,哪怕明知无力回天,但还是有着一身傲骨。
而明朝的骨气不止体现于皇帝,还有各方将领,1659年,大明王朝已经沦陷大半,南明王郑成功出师北伐想收回古都南京却失败了,此时的郑成功正陷于两难之地,北伐南京失败后,军队元气大伤且粮草不足,而清军对金门和厦门的攻击也让郑成功越来越难以在此立足。
而这时是17世纪,世界各国兴起航海事业的热潮,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是但是世界航海的霸主之一,荷兰人占领了中国福建海对岸的宝岛,留下数千荷兰军驻扎。岛上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在海外,可以为之后东山再起做准备。
得此消息的郑成功于1661年,带领两万多人远征,荷兰人看见郑成功的军队气势汹汹,变马上商量对策,阻止郑成功的军队上岛,而这种情况,郑成功并不急,打仗就要懂灵活变通,他的军队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游到岸上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场激烈的战争开始,部分士兵游上岸,剩下的小船围攻荷兰人的大船,甚至在打到一些小城市时,见郑成功来势汹汹,就直接投降了。
之后郑成功一路顺利打到岛上中心城市,甚至连荷兰人请来的援军也一起打败了,荷兰人也深知守不住城,部分开始了突围,剩下的人便递交了投降书,就这样收复了宝岛,得以建立新政权。让后世不禁感慨,一个风雨飘摇,国土沦陷大半的帝国,一支帝国的残军,在面对海上霸主荷兰的时候也能打崩这些外来的殖民者,收复自己的国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帝国,虽然有过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但它仍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伟大国家,后世清朝对其评价也是“远迈汉唐”,足以见证明朝的实力和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