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圣节和庆节:如果回到宋代,你知道这两个节日是什么吗?

圣节和庆节:如果回到宋代,你知道这两个节日是什么吗?

所谓“圣节”,即把皇帝的诞生日确定为节日,唐代将之称为诞节、降诞节,宋代称之为“圣节”,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扩大,即把皇后的生日也纳入到圣节之中。

所谓“庆节”,就是庆贺性节日,它是由统治者(皇帝)根据一些政治事件的重要程度而将其发生日确定为节日,并进行相应的庆祝活动。因此,它是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节日类型,是由全体官吏(或国家公职人员)参与的官方节日。

一、宋代圣节及庆节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节日的传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比较丰富的国家,比如围绕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历法有太阴历和太阳历,与之相伴随的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又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形成了昼夜交替、寒暑往来、四季分明的规律性变化。这种宇宙自然的交替变化使古人对天地之间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超自然力充满了敬畏,进而产生了各种自然崇拜的仪式性活动。

历史发展到唐宋,中国古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的新阶段,朝廷认为仅仅凭借已有传统节日并不能够完全将自己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意志贯彻到民间最底层,同时也为了向老百姓释放皇家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怀,因此官方开始有目的的创造一些大众化节日。宋代圣节和庆节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创造和设立的。

至于“圣节”这一名称的来源应与古人对帝王的期望有关。儒家观念认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如尧、舜、禹、文王、武王等皆是具有圣德之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称制“皇帝”,是认为自己伟业可与“三皇”“五帝”比拟。

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君主们被赋予“圣明”的无上荣誉,于是“圣上”“圣人”便成为帝王的专有名词,凡是与帝王相关的事物可以“圣”冠名,如君主的言论成为“圣言”,如君主能及时广泛听取臣下意见称“圣听”,君主的英明行为称“圣行”,君主的诏令叫“圣旨”,君主发布的训诫称“圣训”等等。总之,与皇帝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具有了神圣性。因此到了宋代,皇帝的生辰便被称为“圣节”,后来也包括皇后或皇太后的生辰。

(二)宋代官方推动圣节及诸庆节的建立

宋朝的庆节起源相对较晚一些,主要由皇帝和宰相策划制定,圣节和庆节时间确定后,通常官方为保障圣节、庆节等节日文化在民间的普及,会积极地对上述两种节日进行主导管理。

(三)宋代圣节及庆节的发展

1、圣节及庆节逐渐制度化

官定节日应当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且国家通常会出台法律保障官定节日的顺利进行。涵盖圣节与庆节在内的官定节日,大多数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生存观念紧密联系。也意味着它已经成为官方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从宋代官方法律文书中规定的节假日制度来考察宋代的圣节与庆节,发现宋代官定节假日在整个节日制度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2、圣节及庆节制度化的理论依据

其实,礼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是儒家特别强调且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对人情的考量。儒家制礼作乐的根本原则是依据人之常情制定,礼乐制度设定的目的就在于上能与天地神明沟通,下当以确立社会的人伦法度,使人性情达到中正,以节制万事万物。

3、圣节及庆节制度化的成果

后世的统治者们在继承儒家统治思想的同时,也继承了儒家制定的相关礼仪文化,参照先秦古礼而作适当的变通和重新修订,最终制定出适合本朝的礼仪规范。如北宋前期宋神宗对祭祀礼制等礼典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编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圣节与庆节究其本质就是节日,被归入“五礼”中的“嘉礼”范畴。宋代之所以设立这么多节日并将其制度化,与宋代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有 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以说礼仪教化是一个社会富裕以后必不可少的诉求。

二、宋代圣节与庆节的异同点

宋代圣节和庆节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节日,前者对象为帝后,后者为天下百姓,但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值得关注,

(一)宋代圣节与庆节的相同点

第一,节日发起方相同,即两类节日都是由官方发起。并且宋代的庆节在规制流程上对圣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为宋真宗仿照承天节这一圣节设立了天庆节。

官府对于节日活动的直接经济支持不仅丰富了节日活动内容,而且节日期间京城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也自然而然得到民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客观上起到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

第二,圣节和庆节的礼仪流程大致相同,而且参加节日的官员也基本相同,而且庆节是模仿圣节所设立的,所以庆节与圣节相同也不足为奇。在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皇家真正重视的只有圣节,庆节只是为了满足政治需要罢了,所以并不会在礼节程序上费心,只需要模仿就行。

第三,有共同的政治诉求,宋代圣节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节日向官府及社会传达“天授君权”的思想,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从而达到尊君的目的。庆节的设置目的更具体的表现为统治合理性需求,通过节日的周期性展示、提醒天下,宋朝皇帝“代天牧民”的合理性,彰显大宋富有天下的气象。与此同时二者有时候也用于掩盖现实问题,转移民众注意力。比如掩盖战争失败、歌颂太平等等。

第四,节日活动内容相似性也很高。例如增加官员休假天数、节日赏赐、实施恩荫,禁止屠宰,大赦天下,慎用刑罚等,以体现君主仁爱天下万民、以德治国的理念,从而达到教化民众思想的目的。

综上所述,宋代圣节和庆节从设立到仪式再到社会效果,有许多相同之处和共性。这也就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宋代将圣节和庆节列在嘉礼范畴之下的原因。

(二)宋代圣节与庆节的不同点

第一,节日缘起不同。圣节因帝后生日而设,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皇帝、皇后统治地位的提高,帝后的生日天然便成为宣示皇帝由上天选择,在此基础上附会皇帝诞生的异象,神化皇帝本人,以达到传播君权神授的观念,从而给老百姓造成一种神秘感,同时官员也会迎合皇帝本人的意愿,而提出集体申请。

第二,二者设立来源的对象不同,圣节包括三个方面:一为皇帝的生日,即皇帝圣节;二为皇后的生日,即皇后圣节;三为太后的生日,即太后圣节。皇帝、皇后和太后将自己的生日规定为节日,并举办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而庆节是官方基于政治需求等目的,发起和规定的节日,并伴有假期和全民庆贺的性质。所针对的目标是官员与民间大众,其目的大多是为了掩盖战争失败、歌颂太平等等。

第三,二者设置依据不同。圣节的设置依据为皇帝、皇后和太后的生辰日期,并借此宣扬皇帝的权威,神化帝后,合理性相对较强,逻辑能够自洽,而庆节的设置依据则多基于皇帝的臆想,从而达到掩盖社会矛盾,转移民众视线的危机处理的目的,同样是皇帝将自然界的异常情况臆想为神明训诫。由此可见,宋代庆节建节的政治目的非常强。

第四,宋代圣节与庆节制定的时间也不相同,圣节就是皇帝、皇后和太后的生日,时间非常固定,而宋代庆节的日期则往往由皇帝根据政治需要而随机设定,设置频率较高,时间也也不固定。

第五,宋代庆节设计的目的性、组织性更强,有意为之,宣示寰宇之内太平和乐的景象。而圣节因帝后诞生之日设立,是在自然而然的基础上设立的。

三、总结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朝代,政治成熟,经济发展,文治发达,文化昌盛。代表儒家文化的重要表征-礼仪制度,在宋代也得到了恢复,这两大节日的大量出现,正好说明其背后深刻的历史渊源。

这既与宋朝初期就制定的“仰文抑武”策略,造成的武备衰竭,无法实现外王目标,以至到南宋退守半壁江山,无法实现统一,转而走向内敛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它外部常有战争,内部必须辑和的政治要求有关。

通过圣节和庆节,既向下层传达了官方的统治意志,也起到了政治教化的最终目的,既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也彰显了皇家威仪。所以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活动,礼仪,社会,节日,皇帝,中国,君主,官方,圣节和,儒家,知识科普,宋代,节日,圣节,庆节,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活动,礼仪,社会,节日,皇帝,中国,君主,官方,圣节和,儒家,知识科普,宋代,节日,圣节,庆节,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活动,礼仪,社会,节日,皇帝,中国,君主,官方,圣节和,儒家,知识科普,宋代,节日,圣节,庆节,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