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应聘时,被人里里外外“解剖”得体无完肤,却依然失败的经历?唐朝有位叫张嘉贞的牛人,他的三次求职经历或许能带给你新的启示。
张嘉贞是典型的寒族出身,在唐朝豪门政治的时代,他这种人只能拼实力。19岁那年,张嘉贞参加科举中“明经科”,并被授予平乡县尉之职,踏上了仕宦生涯。
科举出身的人19岁就能走上仕途,属于“早起的鸟儿”,但他这只鸟却没能吃上“虫”,而是吃了“瘪”。
原来张嘉贞欢实大劲了,在办案过程中将自己牵涉进去,因此被罢免了。
虽说古代官员起起落落很正常,被罢免如同休假似的,玩腻了再复出。但对张嘉贞却不一样,一者他不是豪门子弟,没有荫功入仕的资格,二者他没有资历,缺少同僚的举荐。因此,他的这个“假期”有点长,整整十七年。
教训啊,人在年轻的时候历练最重要,只要在职场环境里滚爬,至少混几分面熟,窝在家里就废啦!
一晃36岁了,眼看就直奔“废柴科”去了。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张嘉贞的命运。
长安二年(702年),侍御史张循宪以采访使身份出巡河东。采访使是朝廷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主要工作是检查刑狱、考核官员。
由于时间有限,对当地的情况又不太熟悉,张循宪有点抓瞎,当地官员给他提供的助手又是个生瓜蛋子,一问三不知,只能当个跟屁虫。
回到驿馆,面对千头万绪张循宪直抓狂,忍不住跟驿吏抱怨:“你们河东就找不到一个像样的人吗?”
张循宪随口一句牢骚话,却逗乐了驿吏:“谁说咱河东没人才?你找张嘉贞啊。”
驿吏怎么会认识张嘉贞?其实不光驿吏认识他,河东地区很多人都认识他,用这么一句话说吧,那时候虽然没有网络,但张嘉贞却已经是当地的一名小网红。
经驿吏介绍,张循宪在脑子里勾勒出了一副张嘉贞的形象。
张嘉贞自从被免职回乡后,几乎混成了乞丐。没办法,家里底子薄,没了俸禄,就靠几亩薄田度日。
可张嘉贞根本不是种田的料,整天摆臭架子,一副拯救天下苍生的救世主模样,那架势,太守都不入他的法眼。
有人劝他,咱河东豪族多,以你的才学,跟他们多走动走动,再跟官府勾兑勾兑,谋个一官半职易如反掌,摆哪门子的谱呢?
可张嘉贞不以为然,那些个豪门子弟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太守肚里的那点稻草掏出来我都嫌腥。
就这样,张嘉贞地荒了,人缘臭了,名气却大得吓人。
张循宪来了兴趣,决定对张嘉贞来一次“话疗”。没想到张嘉贞一开口,张循宪就被“疗”得热血喷张:大才啊,河东真是藏龙卧虎呐!
面对堆积如山的文案,张嘉贞侃侃而谈,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背后暗藏的玄机、解决的思路方案,三言两语说得清清楚楚。
张嘉贞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就是,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关键是处于低潮期时要坚守信念,不堕高志。这些底层的东西就是自己飞出低谷的发动机,不要试图向外界求,而是要自我积累。你的低谷期再长,会长过十七年吗?
张循宪回到长安就立刻向武则天面奏:陛下,臣在河东觅得一宝,臣愿意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他,只请求陛下不要错过了此人。
武则天笑了:朕的仓库里有的是官帽子,还缺你这一顶?让他来,朕要亲自见一见。
那一年武则天78岁了,头发白了,面皮松了,估计有点小自卑,于是躲在帘子后面跟张嘉贞对话。
张嘉贞长得高大英俊,傲然挺立显得英气逼人,一张嘴声如洪钟,内容条理清晰,见解独特,一下子就征服了女皇。
武则天当即决定启用张嘉贞,就在她考虑授予什么职位时,张嘉贞却“节外生枝”:
“臣是乡野之人,从未见识过朝廷威仪,今天得到陛下赏识,才有幸来到大殿。但臣与陛下相隔咫尺,却仿佛隔着云雾,无缘瞻仰陛下圣容,这不符合君臣之道。”
武则天大笑,这个小伙子蛮有意思的嘛,一点不怯场,说得还挺让人舒服的,不满足他的要求都不好意。
于是她下令撤掉珠帘,二人继续“面聊”。
请注意,张嘉贞请武则天撤掉帘子不光是想见一见女皇长啥样,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交流,听觉与视觉的效果相差太大了。
假如只听其音不见其人,武则天对他的印象不会太深,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与其说张嘉贞想瞻仰圣容,莫不如说他想将自己的形象刻在对方的脑子里。
这个小花招,其实是套路。
果然,武则天当即拍板,赏了他一顶八品监察御史的帽子。官职虽然不算高,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监察御史很容易升职。
十七年的“卧龙”终于再次腾飞了,接下来的十余年,张嘉贞扶摇直上,做到了从三品的秦州都督、并州长史。
开元六年(718年),张嘉贞以天兵军节度使身份回朝,向唐玄宗汇报工作。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职业生涯实现了二次飞跃,这一次,他竟然直接向唐玄宗伸手要官。
这件事就是有人状告张嘉贞谋反,唐玄宗下令追查,但很快就发现此事子虚乌有。
为了表达歉意,唐玄宗对张嘉贞说:朕要将告状的人狠狠处罚,抓起来判了。
张嘉贞心里说,真能装,这种事皇帝不怕诬告,就怕没人告,谁还不知道你的心思?嘴上却说:“哎呀陛下啊,千万不能处罚他啊,这样会堵塞言路的,臣请陛下赦免他的过失。”
唐玄宗顺水推舟:“赦免了?咝……好吧,爱卿真是大度啊,就依你吧,你真是好人呐,朕将来一定要提拔你做宰相。”
听出来了吧,唐玄宗其实是在跟张嘉贞打太极拳,两人都在说客套话。然而,张嘉贞却一把抓住了唐玄宗的小尾巴:“陛下,您说要任命我当宰相?”
“呃……”唐玄宗一时语塞,可又不好抵赖,“嗯,这个嘛,等有机会的……”
张嘉贞不容他往后缩:“陛下还记得马周吧?当年他徒步来到长安,太宗慧眼识才,却认为他很年轻,拖了十五年,直到43岁才任命他为宰相,结果马周47岁就死了,太宗为此非常遗憾。臣都52岁了,您要是想用臣,就不要等到臣老了。”
唐玄宗差点一口喷出来,诅咒自己呐?这也太他妈拼了。得,被他将了一军,客套话变成了承诺:“嗯……这样吧,你先回去,朕一定信守诺言,尽快调你回来当宰相。”
这个爬杆的技术也太遛了,唐玄宗想撤杆都撤不了,只好打拖延战术。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只要张嘉贞勤着点上奏折,提醒皇帝“我还活着呢、我的胡子又白了两根”就行。
估计唐玄宗再也不好意思抵赖了,开元八年,在罢免宋璟和苏頲后,他下旨张嘉贞回朝出任宰相,总算是履约了。
在职场上,竞争者之间的能力差距其实没那么大,提拔谁只是领导一瞬间的念头,如果你有张嘉贞那两把刷子,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领导都不好意不顺着你的节奏往下演。
两次求职成功,让张嘉贞的信心大增,不久他故技重施。都已经是宰相了?还往哪儿升?想当皇帝吗?
当然不是,这一次他是为弟弟张嘉祐。
某一天,唐玄宗与四位兄弟们宴饮,特地让张嘉贞陪同。要说唐玄宗对哥哥、弟弟们的感情之深,历史上没哪个皇帝能超过他,哥五个常常一床被子、一个枕头睡觉,就像小时候一样。
宴席正在高潮时,张嘉贞突然眼眶湿润,上前跪奏道:“陛下,看到你们兄弟情深,臣心如刀绞啊。臣自幼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弟弟相依为命。后来弟弟出任鄯善别驾,我俩同心离居,魂绝万里。臣请求陛下赐恩,将我弟弟调到内地,离臣近一点,从此俺哥俩携手忠心报国,死无所憾。”
这种场合之下,如果你是唐玄宗你能怎么办?合着你们家有兄弟,人家就没有?你们家天天睡一起,人家就该对月遥寄相思?
唐玄宗当即下旨,调张嘉祐为忻州刺史,不光离得近了,还连升三级。不久,又将他调入京城出任左金吾将军。
哥俩一相一将,同时出入朝堂,恩宠无比。
看出张嘉贞求职的套路了吧?
其一,他毫不避讳自己的目的,直来直去。其实皇帝不怕大臣要什么,就怕大臣跟他玩心眼,背后运作。张嘉贞的坦率,甚至“混不吝”,反而让皇帝更放心。
其二,张嘉贞善于抓住机会,总能在皇帝感性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出手,一击中的。
其三,张嘉贞总是能把个人的需求上升为“大义”,巧妙地淡化了个人目的。比如他要求武则天撤帘子,武则天想的是这孩子对我太崇拜了;他要求唐玄宗尽快提拔他,唐玄宗想的是张嘉贞是第二个“马周”;他给弟弟求职,唐玄宗想的是“棠棣之情”。
当然,请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张嘉贞确实“有料”。后人评价,缔造开元盛世的几大名相,张嘉贞是其中之一,他善于决断,长于吏事,继承并发展了姚崇、宋璟的事业。
从张嘉贞的求职经历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宰相,这种人注定是非多。
张嘉贞脾气暴躁,作风粗野,刚愎自用,与同事的关系很糟糕,尤其与宰相张说是死对头。
当年张说曾经是张嘉贞的顶头上司,后来张嘉贞拜相,爬到张说头上了,有点小人得志,对张说一点都不客气,惹得张说心怀怨恨,由此二人摩擦不断。
张嘉贞曾经唆使唐玄宗对姜皎使用杖刑,导致姜皎伤势过重而死。后来他又想对裴伷先使用杖刑,张说当场顶撞:“谁也不能一辈子当宰相,如今你开这个先河,小心哪一天你也会受到这份待遇!”
这句赤裸裸的威胁和讽刺,让张嘉贞在大臣们面前丢光了脸。
后来张嘉祐因为贪污受贿事发,张嘉贞担心受到弟弟的牵连,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张说给出了个“坏招”:你主动一点找皇帝认错,素服待罪,皇帝心软,这事不就过去了吗?
张嘉贞一时糊涂,忘记了他的致胜法宝,委婉了一次,真的就主动认错了。唐玄宗正在气头上,于是立刻下旨将他贬为豳州刺史。
为这件事张嘉贞把张说恨了大窟窿。
有一年张嘉贞回朝,赶上唐玄宗宴请宰相,顺便连张嘉贞一起请了。
宴席上,张嘉贞不顾体面,当着唐玄宗的面不停谩骂张说,又恢复了他那副“混不吝”的做派。
有意思的是,唐玄宗似乎更喜欢这种张嘉贞,他居然一声不吭,看戏似的冷眼旁观。还是别的几位宰相实在看不下去,连劝带拉将张嘉贞拖出了宴席。
都说开元盛世名相辈出,有张嘉贞这么一位性情中人,大唐的朝堂确实够味!
张嘉贞的求职绝招,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