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责任重,问责严,压力大,唐朝基层建设有多彻底,县令就有多忙

责任重,问责严,压力大,唐朝基层建设有多彻底,县令就有多忙

唐朝在中华五千年历史当中,是一个有着悬殊地位特殊意义的时代,中国有文字记载朝代,总共有20余个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而唐朝存续了289年,在历史当中不算最长,也不算最短。

卢照龄的一首《长安古意》还原一下当时长安城繁华的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骑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衍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唐朝的繁荣和基层建设不可否认是有多么的强大。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道,唐朝的天下大概有331个州(县)以及80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这样广阔以及强大的国家,一定有着牢固的底层统治,想要完成这样的统治则需要大量的管理者——“县令”。这样导致了出现了一种说法叫做“唐朝基层建设有多彻底,县令就会有多忙”

一:县制代表

1:底层管理的权力机构

县制是唐朝国家政治体系最为基层政府机构 处于基础和基石地位。是一个国家治理社会控制的最前沿政权堡垒。对于一个维系了将近300年的强大国家,能够快速管理底层,最终实现落实都是基于限制官司的具体措施,从而来实现社会的基层治理,进而实现国家大统一。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到明清的都是属于帝制王朝国家时代,这种制度一直都是存在于国家政治体制和治理体系中,作为基层和最核心的权力机构。这不仅使得国家长期处于稳定和延续当中,也成为了国家政治制度安排的重要构成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寄情恨之后,这项制度在唐朝,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县制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水平,在整个历史潮流中可以视为唐朝是整个帝制时代的县制代表。

二:县令:管吃管喝还要管教

唐朝时期已经制定出完美的国家行政法典——《唐六点》,这一部法典是给唐朝所有县令之职的人做的详细规定,除此之外,唐朝的法律还有4种格式,“律”,“令”,“格”,“式”,这4种格式其中也有对县令涨值的明确规定。

1:县令的教化职能,教化百姓,维护统治

「每岁季冬之月,行乡饮酒之礼,六十以上坐堂上,五十以下立侍于堂下,使人知尊卑长幼之节」,这两句话写的是当时县令要对基层社会管理方面的质量,包括了思想教育,安养百姓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维护社会等级伦理以及了解掌握百姓家庭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县令远一点像现在的社区主任,受不住,这么细致的管理是为了当时的唐朝从民间乃至每个角落都要形成一种积极,强盛的风气,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唐朝属于全球封建王朝的巅峰状态,经济,政治科技以及国家规模都远远超过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王朝。

对于当时唐朝有有一定的基础教育,以及数学也处于基础教育中的领先者。想要一个国家强盛,必定要从内而外的让人看出这个国家是充满着强盛的气息,必定先要从教育农业经济下手,何况当时的唐朝还是处于着巅峰状态。

县令则更好的担任了这个促进底层教育的人物,这也导致了县令在处理公事的同时,还要去掌管百姓们的家庭生活,还有思想教化等能力,毕竟当时的统治者已经明白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教育才是社会进步的最彻底途径。

2:教化百姓,还要先教化自己

既然县令不仅仅是处理公事,还要去教化百姓,那就大大提高了选拔县令的条件。在武则天时期,国家科举考试曾经还专门设立过“县令举”这一科目是专门来选拔县令的。考试规则和选拔也极为严格,除了考儒家经典之外,还要通过考“时务策”来进行当时对政治的见解考察。

所以当时参与考试的人不但要金于儒家经典,还要熟悉于当时朝廷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法令法规,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能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否则是很难通过考试的。

不要以为通过此项考试就可以安闲的当一个唐朝县令,唐朝的县令会实施常考制度,也就是实行一年一考,每年年终,先由县令记录自己当年的功劳和不足。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鉴定和自我评判,再由上级的官员来具体负责当众宣读这个自我鉴定书,也就是当众议定其政绩的优劣。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考核来评定这位县令是否能留下来任职。确立成绩优异的先例,赋予政治性的大鼓励。所以啊,县令不仅得忙着管理百姓,处理身边的大大小小事情,还得去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价值。放到现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个人可以坚持得下去呢。

除此之外,唐朝也十分重视对县令的政治训导,统治者会经常颁布,《戒州县牧守诏》《劝奖县令诏》《诫县令敕》《县令箴》之类的诏敕,来作为县令执政的指导性文件,就由教科书一样。

在这些文案中也有写到要求限令重视农业生产,禁止他们游食未作,做好本县的经济工作,要求他们做好户口增值和风俗教化等工作。

同时统治者还要求他们,要什么事情必须得亲自过问和具体负责,这也不能看出这类政治劝导对强化县令的思想以及教育和行政廉政的意识具有很明显的督导促进作用。对此也有相关关于贪污的惩罚如果出现的话,县令受到的惩罚可能不仅仅是坐牢,还有可能是诛杀之罪。

三:县令还是一个管账的

1:亲力亲为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唐朝时期是根据户籍的高低来征收资产税,称为“户税”,每个县令要根据各家各户的资产多少确立9个等级,并且记录在案。“所管之户,量其资产,类其强弱,定为九等。

“而这就是户等级确立和登记的职责,“其户皆三年一定,以入籍帐”限定每三年而进行一次。按照不同的等级将不同的资产税,交纳数额是不等的铜钱,而这些都要经过县令的具体登记和确立一把手的进行,再由州制的官员来负责审核。

「若五九(谓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三疾(谓残疾、废疾、笃疾)及中、丁多少,贫富强弱,虫霜旱涝,年收耗实,过貌形状及差科簿,皆亲自注定,务均齐焉」。

这就是说县令要对每家每户的人口进行详细的掌握和调查,在这其中包括了人口的年龄以及身体健康,以及在这三年内的各种变化,特别是男性人口,因为这些男性人口决定着国家的赋役。

这些都要县令亲自亲为,去了解他们的贫富强弱,年收耗实,这也组成了社会管理方面的一项职责,这些工作都是由县令审核,要做到调查核实,和对每一户人口的资产情况和资源状况掌握全面。

2:还要时不时管一下土地

而当时的唐朝实行的是均田制度。这也给县令带来了不少的事情。「诸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豫校勘造簿。至十一月一日,县令总集应退应授之人,对共给授。十二月三十日内使讫,符下案记」。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县令,要按照军田制的规则亲自主持完,对农户的土地回收与给予,同时要进行军田土地的各种调节,并且要记录在各家各户的户籍当中,切实的做好国家土地制度。

除此之外,例如每个户籍的记账,交通,以及仓库的管理工作等,虽然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但是县令同时也要担任着同样的职责去管理。

比如计帐和户籍是国家征发赋役和掌握人口资源的重要依据,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极为重要,县令是籍帐编制工作的最基层单位,负责籍帐的具体编制并逐级向州和尚书省上报。

由上可见,县令的职务十分繁重和具体覆盖的范围从行政,民政,司法与治安,经济与财政,以及籍帐的编制与社会管理教育,教化等等。也不能看出这个强大的国家,在每一项底层建设覆盖的同时,但要最终落实推行于基层社会还是得依托县令来具体实施。

结语

总之一个强大国家的背后,会有着一群人默默地为此贡献,唐朝的县令责任重,问责严,压力大,而真正想做好一个县令推行好一县之政务工作,实在是不容易。

但也不能发现,在一个王朝的发展历程当中,要先进,完备,高效,可行的行政管理模式限制是一个十分优异的管理制度,县令作为一县之令,也作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身上总扛着很重的担子。

怎样当好一个县令,要花很多的心思,有一句话说着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我们不是当时的县令,不去参与当时的选拔也不会知道选拔之难,更不知道成功之后应选县令的生涯有多么的辛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时期,唐朝,压力,的国家,管理,百姓,消息资讯,国家,基层,唐朝,百姓,县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时期,唐朝,压力,的国家,管理,百姓,消息资讯,国家,基层,唐朝,百姓,县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时期,唐朝,压力,的国家,管理,百姓,消息资讯,国家,基层,唐朝,百姓,县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