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警惕!岳飞式悲剧,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

警惕!岳飞式悲剧,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

警惕!岳飞式悲剧,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典型素材之一。

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牛头山800破10万,岳母刺字,宋高宗亲送锦旗等等。精忠岳飞,千古流传。

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只从大局的角度,来讲讲岳飞的丰功伟绩。

第一方面,在社会动荡之下,当时农民起义蜂起,各种造反,各种占山为王,严重削弱朝廷的统治,也让南宋无法集中精力对付金国的入侵。

岳飞平定了太多太多的这种盗寇,为社会治安的稳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方面,在抗金战线上,一共分为三条线。

东线以镇江、扬州为核心,由韩世忠当主帅。这条线直接保卫南宋首都临安,当然至关重要。

而韩世忠的策略主要是防守,并且做得很到位。

最精彩的一场戏,当然是把金军围困在黄天荡,差点来了个瓮中捉鳖。

最西边的一条线,是吴玠家族在防守。这一条线虽然从延安一直败退到剑门,但那可是经过了漫长的几十年的战争。

这条线其实是最为艰苦的,很多时候朝廷的物资送不到,军队只能自己想办法。一直到金朝灭亡,也最终没能突破剑门防线。

中间的那一条线,重心在黄石、襄阳一带,这里的主帅就是岳飞。

在这条线上,岳飞不但牢牢守住了防线,还多次主动攻入敌占区。最远的距离打到了朱仙镇,这已经是金国的核心地区了。

第三方面,在金国占领的区域,很多宋朝遗民不甘当亡国奴,组织军队和金国的军队斗争。当时南宋朝廷知道的烽火就有几十路之多。

岳飞下了一盘大棋。他派人去联系上了这些起义军,让他们和朝廷的军队相呼应,准备一举拿下整个中原地区。

当然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朝廷12道金牌把岳飞召回临安,并最终酿成了风波亭惨案。

关于这个惨剧,历来说法非常多。但是占上风的,还是认为奸臣、投降主义陷害了岳飞。

至今岳王墓前还跪着的5个铜像就是证明。当年老严瞻仰岳坟,写了一首七律:

风波亭下日常昏,鬼哭今时尚可闻。

自古忠奸难两立,从来黎庶怨三分。

襄阳数郡归王制,散卒多番附上员。

可惜君王无眼色,因将国土建新坟。

散卒多番附上员,指的是很多农民起义军、被打散的军士、从敌战区南归的国士,都投入岳飞的麾下。

在老严的诗中,也把岳飞悲剧归结为忠奸之争。但是公正地说,最终北伐大业功亏一篑,引起皇帝和其他大臣的猜忌,让奸臣有机可乘,也和岳飞本人的为人处世有关。

《宋史》是一部非常详细的历史,在《岳飞传》《高宗纪》等篇目中,对岳飞的一生介绍比较丰富。

岳飞是自主抗金的,是北宋破灭之后成千上万的保王派中的一员。他能力出众,得到宗泽等人的重用。在赵构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岳飞就见过他。

岳飞一腔热血只为国家,盼望收复故土的心思无比强烈。所以他曾经给宋高宗写过一封信,提出自己的方案。

但因为大大越级了,犯了天条,他被驱逐出了抗金队伍。但在那时候,像他这样有才能的人总会被人赏识。因此又回到了队伍。

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一辈子,这是他抗金的动力,也是他主动北伐的动力。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抗金方面,而用在其他方面就少了。

他不善言谈,不喜欢跟人交流。就算是这样,从皇帝到大臣到老百姓,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支持他。

跪在岳王墓前的张俊,其实一开始非常欣赏岳飞的才干,非常支持他的抗金大业。

江、淮平定之后,张俊奏报各路军马的战功,就把岳飞列为第一,并建议朝廷重用。之后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官衔。这就是《说岳全传》中说的副元帅。

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就不用说了,他们是自始至终都支持岳飞的。

就是宋高宗本人,也在绍兴三年秋天岳飞入朝觐见的时候,京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这就是典故“精忠报国”的由来。

享受皇帝如此待遇的,整个历史也没有几个。

事情的变化出在绍兴年间,岳飞在取得一系列防御和进攻的胜利之后,向朝廷提出合并淮西军队,用来收复京畿、陕右。

宋高宗也同意了,命令岳飞统一指挥王德等各将军。

但这事情让其他大臣多心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秦桧。他认为岳飞主动提出把军队纳入自己麾下,非常值得怀疑。在这些人的搅局下,事情拖延下来。

而岳飞,因为之前他的母亲去世,按照礼仪规定应该守孝三年,但是刚回去不久,就被宋高宗召到了前线。因此他现在提出来,要回家继续守孝。并提出辞职。

这就更让人怀疑。而其中主动向宋高中提出的,并不是秦桧、张俊这些跪人,而是和岳飞并肩作战的张浚。

张浚认为岳飞的用意是要挟朝廷。于是宋高宗命令张宗元代理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其真实用意是让他监视岳家军。

君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矛盾,然而岳飞并没有意识到。他还是一心一意想收复旧河山,认为自己的军队不够多,一再向朝廷提出增加军队。

在整部《宋史》,至少有4个地方、4个时间点写到岳飞要求增加自己的军队。然而一次都没有达到目的,他却并没有去想朝廷为什么不支持自己了。

一次次地要求,一次次地增加怀疑。不仅仅是奸臣在怀疑,也不仅仅是昏君——公正地说,宋高宗赵构并不是多昏庸,顶多就是有点厌烦政事——在怀疑,连忠臣也在怀疑。

甚至他自己的部下也有人在怀疑。所以在岳飞入狱之后,他的几个主要干将中,只有少数人不同意他在谋反。

可怜岳飞根本没有引起警惕。而最终酿成了风波停惨案。这个节点也太关键了。如果再晚几个月,岳家军和河北各路义军呼应成功,可能整个华北都会收复。

所以岳飞的缺点,在于他不懂人情世故,不主动跟人交流,甚至没有察觉自己的言行会引起怀疑。

所以他的惨案纵然可能有奸臣作梗,但是站在宋高宗的角度来考虑,他不得不预防岳飞拥兵自重,尤其是在假如他真的收复黄河以北河山的局面下。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的,一半真才实干,一半人情世故。两者当中或许有主角,但不能仅仅拥有其中一项。

岳飞冤死,李广难封,箫瑀出朝,十年两首桃花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岳飞,主动,方面,历史,宋高,朝廷,皇帝,悲剧,金国,军队,宋高宗,岳飞,抗金,朝廷,韩世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岳飞,主动,方面,历史,宋高,朝廷,皇帝,悲剧,金国,军队,宋高宗,岳飞,抗金,朝廷,韩世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岳飞,主动,方面,历史,宋高,朝廷,皇帝,悲剧,金国,军队,宋高宗,岳飞,抗金,朝廷,韩世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