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小南
2018-07-01·阅读时长8分钟
401662人看过
这一讲,将由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老师,为我们拉开宋朝美学的序幕。邓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父邓广铭曾师从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先生。本讲共分为三小节,将分别从宋朝的立国形势、文化风气以及士人对意境的追求几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宋朝。
总序 | 宋朝的立国形势
16.9MB
00:00
18:25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宋朝美学”十讲。我是邓小南。本讲作为开篇,我们简单谈谈“宋朝历史再认识”。
我想大家对于宋朝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为什么需要“再认识”呢?一是因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反思”的学问,对于历史的观察需要不断深化;另外也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大概没有另一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面临着两种极端的认识。有的批评它“积贫积弱”,有的强调它“繁荣辉煌”。这也让我们看到,宋朝是一个丰富复杂而且处于变迁中的时代。
中国古代帝制大致延续了两千年,宋朝处于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中段。宋朝前期的统治中心在北方的开封,因此被称为北宋;北宋灭亡后,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至杭州,史称南宋。两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大约320年的时间。当我们谈起这段历史时期时,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这一时期是创新与因循并存的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制度建设都有突出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强烈挤压,面临严峻挑战,战略政策应对有诸多失误的时期。
▲《辽、北宋时期全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金、南宋时期全图(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
对于宋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定位,中外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都有高度的肯定;同时对这个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产生的突出问题,也有严肃的讨论。
我们从赵宋王朝的立国形势开始讲起。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赵宋一朝,我想基本上可以用“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八个字简单概括。
上个世纪中期,针对赵宋王朝的整体国力,学界一直有“积贫积弱”的批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痛感宋朝是“积贫难疗”、“积弱不振”;后来许多教科书也沿用这种说法。这样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特征。
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始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赵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王朝,用宋人的话来说,“天下大势分为南北”,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一直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之并存。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各主要王朝里面积最为狭小的;到南宋的时候,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作为宋金之间的边界,更是偏安一隅。
▲《中兴四将图》南宋 无款(旧题刘松年)
中国历史上的10-13世纪,是北方民族活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再体现为统一大业的领导权,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上。
如果把10-13世纪的南北对峙放在亚欧大陆的视域中观察,我们会看到:中原王朝视为边缘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上其实是处于中间地带、衔接部,多民族在这里交汇混居;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北方民族,恰恰是当时连接南北大陆带、驰骋于东西交通道的核心力量。这样的外部环境,给宋朝的历史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深刻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整体格局之下,中原地区对外贸易交流的重点地带转向东南沿海,出现了我们经常讲到的“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从考古发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贸易物品已经不再是丝绸,而是大量的瓷器,也有一些金银器、铁器乃至书籍等等。前些年从广东阳江海域出土的“南海一号”上面的物品正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遗迹中的宋瓷
宋朝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这一时期有非常开阔的研究空间。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有辉煌的成就,也痛切地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并不是三百年太平,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朝的民众、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自己的精神寄托与生活情趣。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韩世忠的《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既有征战中壮怀激烈的慷慨悲壮,也有承平时往事如烟的慨叹与闲情。在这个时期,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宋徽宗
说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并不仅仅是从战争和政权对峙的角度看。我们从黄河流域的气温变化曲线中会注意到,北宋、南宋之交,正处于气温的明显低谷期。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国家一定程度上仰仗农业税收,如果无霜期明显缩短,农业收成势必减产,这样对于朝廷的财政命脉肯定会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当传统上生活的地带持续寒冷、干旱时,他们便会往更加温暖的地方迁移,这种民族大迁徙会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摩擦、冲突甚至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对中原王朝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是“天时”的一面,再来看“地利”的一面。东汉以后黄河曾经长期安澜,唐代百姓安居乐业,大规模农田开垦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唐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宋朝接续了这样一种局面。当时黄河向北摆动夺海河口入海,两宋之交由于人为因素,黄河曾夺淮河口入海。这两者之间的广阔区域曾经沦为黄泛区,农业主产区深受其害。
在忧患中前行
在“天时、地利”不利的情况下,宋朝的经济仍然有长足的进步。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其著作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中认为,在中国中古的这段时期,发生了“经济革命”。国内很多学者也有类似的论述,比方从传统农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有所谓的“绿色革命”;从面向大众的商业网络的形成来看,有“商业革命”;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的出现来看,发生了“货币革命”;另外从城市形态、都市面貌的改变来看,又有“城市革命”;与此相关的,还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技术完善带来的“科技革命”。我个人以为,称“革命”并不合适,这些发展,都不是颠覆性的变化,而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演进;但我们也确实注意到,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突出的进步。
▲《中兴瑞应图》南宋 无款(旧题萧照),以宋代昭信军节度使曹勋所编故事为内容而绘制的长卷式连环图,是用来歌颂宋高宗赵构即位时的“上天祥应”之作。
▲《中兴瑞应图》中的宋军重骑
宋朝军事力量的不振,历来受到诟病。有学者指出:“纵观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役,……宋的军事失败基本上都发生在宋发动的进攻战役方面,而宋在境内抵抗来自辽、西夏、金、蒙元进攻的防御战,则宋军多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宋朝整个战略架构中最脆弱、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从和平突然转取攻略这一个环节。”这种军事上的被动情形,与宋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朝廷重点防范内部变乱,而对外消极防御,这种战略格局导致了宋朝军事上的长期被动。
宋朝所处的时期,气候及自然条件并不好,外部压力十分沉重;宋朝士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王安石在《万言书》中批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以及朱熹警示的“内忧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为策”,等等,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鲜明体现。
“立纪纲”与“召和气”
宋朝政治局面相对保守谨慎,“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研究者普遍认为,宋代朝政“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开明的”。
宋朝是一个崇尚平稳、注重微调的时代。“立纪纲”与“召和气”,是赵宋统治政策与措置的关键两轴。“纪纲”其实就是法制、法规,就是制度;所谓“和气”,在宋人心目中,是一种交感于天地阴阳之间、自然运行的和谐雍睦之气。这两轴的交互作用,构成为当时的政治基调。
相对来说,宋朝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能够积极对国家政事发表意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的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的精神。
▲宋代科举考试图
对于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近代以来的一些国学大师有过明确的评价:
上个世纪初期,启蒙主义思想家严复先生曾经说:“古人好读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勾勒了华夏文化的发展脉络,他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国学大家钱穆先生比较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指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几位先生的说法,都关注这一时代的变迁,包括人心、政俗之变,文化盛衰之变,以及古今社会之变。这也提醒我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注意长期历史进程中的演进。
总体上看,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不是古代史上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在两宋三百年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宋朝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有关宋朝立国形势的内容我们就先介绍到这。下一节,我们来看看宋代的文化风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