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回顾古代历史,一个很好的篡权时机就是趁王室孤儿寡母之时,皇帝年幼成不了气候,太后不懂国事,主少国疑之时这就给了权臣们下手的机会,很多王朝都是在这样尴尬的环境下改朝换代的。赵匡胤很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时期,成为了当时的“弄潮儿”,三军拥护之下,赵匡胤突然间“龙袍加身”,他就这样半推半就地做了开国皇帝。

表面看推举赵匡胤为皇帝,是军心所向,实际上这里面君臣之间都有各自的算盘。赵匡胤当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祖上在唐朝时就担任御史中丞、刺史等要职,可以说他出身于根基深厚的军人之家,当不当皇帝对他来说,暂时是无所谓。

即使不当皇帝,以他的实力做一方土皇帝或者权臣是绰绰有余,尤其当时的情况幼帝只有七岁,他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中,皇帝没本事收拾他,所以他对皇位不怎么感兴趣,至少不会主动提出来,像这样的举义大事,以他军人之家的出身,早已深谙权术之道,因此他在等一个机会。

再说那些推他上位的弟弟和武将。赵匡胤满足现状,可他们不满足,赵匡胤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本事,而他们则要往后排,要想凭功劳往上爬,甚至想越过赵匡胤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又想有出人头地那一天,那怎么办呢?显然把赵匡胤推上位是个很好的选择,到时候他们争抢功劳,没准自己就是下一个赵匡胤。

在这些人的心里对赵匡胤已经做出了一个准确的评估:一是赵匡胤有这方面的人气,二是万一行动失败,赵匡胤就可以当这个“背锅侠”,万一成了事,等赵匡胤坐稳了江山,他们就有扶龙之功,地位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远不是现在的小小将领一个。而这其中有这种想法比较明显的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并且他还是有野心的一个人。

都知道赵匡胤死了之后,传位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他的儿子,按照封建王朝的继承规则,怎样也轮不到赵光义,除非赵匡胤没有儿子。但在史料上记载,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除了两个儿子早夭之外,还有两个十分成气候的儿子。

次子赵德昭在老爹在位时他已经是节度使,四子赵德芳17岁时就是防御使,也算是一方大员。但是这两个儿子在赵光义继位后,一个自尽、一个病逝,赵光义继位后,他的这两个侄子先后在五年内死亡,死时都是二十多岁。

死于人生精壮时期,怎能让人不怀疑是否赵光义所为呢?就连赵匡胤自己都是离奇死亡,和弟弟头一晚喝了酒,第2天人就没了,而他的弟弟在他有子嗣的情况下继承大统,再加上继位后两个侄子早亡,这里面没有赵光义的手脚,那历史可太奇迹般的巧合了。

所以,当初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时,赵光义是非常主动的一位,他亲手把黄袍披在了哥哥身上,以此表示自己是忠实的拥趸者,为自己后来继位先找了一个“出头鸟”。另外,他长期在赵匡胤身边做参谋,怎能不了解赵匡胤的心思,皇帝之位赵匡胤不急着要,可他着急啊,于是有事没事就对着赵匡胤吹耳边风,赵匡胤再没想法在这般怂恿下也会动了心思。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赵光义率先吹起了东风,在军中散布议论:皇帝年幼啥事不懂,他们做出再大的功劳皇帝也不知道,不如另起炉灶做个开国功臣。手底下的兄弟被这样一煽动,脑海里立刻浮现自己鲜衣怒马、衣锦还乡的情景,于是在赵光义的策划下来了个黄袍加身的戏码。

这里面的小动作赵匡胤是完全知情的,他之所以半推半就也是在传递两个信息:一个是,是你们让我做皇帝的,以后万一失败想甩锅,谁也跑不掉;另一个是丑话说在前头,让我当大哥,一切都要听我指挥,这样他才会得到完整的兵权。

众人都已经热情高涨,饭菜都已经端上桌了,饥肠辘辘的众人就等着下筷子吃饭呢,当然是赵匡胤说什么是什么,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披着弟弟给的黄袍做上了皇帝,事情也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发展,在一切顺利的状态下他成为了开国皇帝。

为了能坐稳皇位,赵匡胤又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完全打的是亲情牌,当初那些扶他上位的将领被忽悠得感激涕零,赵匡胤这招卸磨杀驴演得那叫一个漂亮,相比朱元璋把开国功臣诛杀怠尽,赵匡胤可是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只是他的离奇死亡真的是耐人寻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黄袍加身,陈桥驿,宋太祖,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儿子,弟弟,死亡,功劳,故事传记,陈桥驿,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弟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黄袍加身,陈桥驿,宋太祖,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儿子,弟弟,死亡,功劳,故事传记,陈桥驿,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弟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黄袍加身,陈桥驿,宋太祖,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儿子,弟弟,死亡,功劳,故事传记,陈桥驿,赵匡胤,皇帝,赵光义,弟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