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到朱元璋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士来说。朱元璋作为草根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光辉灿烂。毕竟在古时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沿用世袭制的,很少有能够像朱元璋这样从草根直接成为皇帝的,然而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疑心过重,对于身边的很多功臣都起了杀心,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但凡有功高盖主的端倪出现,朱元璋便会通过各种理由将其诛杀。
一、刘伯温大器晚成
刘伯温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可是他在年轻时并没有遇到贵人,反而经历了岁月的蹉跎之后,最终才遇到了朱元璋。
想当年他在23岁时已经考中了进士,但是当时由于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处处都战乱,因此刘伯温即使空有一身本事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万般无奈之下,刘伯温只能在家中闲置了三年。
虽然过了不久,刘伯温凭借自己的本事,在官场里面也谋得了一个八品的小官,但是在处理一些事务时,与自己的顶头上司产生了很多不合的意见,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贪官太过盛行,一些做事的方法完全不顾及百姓的生死,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官员都将刘伯温认做是一块绊脚石。
没过多久,刘伯温被免去了原来的官职,回到了老家。一直到了1360年,已经年过50的他,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因为他碰上了当时的朱元璋。
朱元璋年轻时也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自身不仅有着较高的才华,也很会笼络人心,而刘伯温投靠朱元璋之后,更像是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两者的结合使朱元璋如虎添翼。
之后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不仅成功打败了当时和自己实力旗鼓相当的陈友亮,同时还彻底拿下了元朝的政权。而刘伯温自然成了当之无愧的功臣。可这样的功臣对于朱元璋来说却是心头大患,尤其是朱元璋在巩固自己的政权时,功臣往往也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二、朱元璋欲杀刘伯温,刘伯温施计逃过一劫
当然刘伯温也有死对头,胡惟庸就是其中一个。胡惟庸之所以记恨刘伯温,是因为朱元璋在问刘伯温谁适合做宰相时,刘伯温第1个对胡惟庸提出了反对意见,而胡惟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便想方设法去杀害刘伯温。
不久之后,胡惟庸便开始找出各种理由来诬陷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直接说刘伯温有谋反之心。而疑心病过重的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便开始兴师问罪,想加害刘伯温。才智过人的刘伯温自然知道朱元璋心里的想法,于是他在朱元璋面前故意装傻充愣,说最近一直在练习书法,研究中国的字体,并没有起任何的谋反之意。
朱元璋急忙问道:究竟在练习什么字。刘伯温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一个“赦”字,谎称自己不会写,希望朱元璋能够帮他书写,于是朱元璋帮助刘伯温写下了一个赦字,刘伯温拿到此字后便高呼皇上万岁,这时候朱元璋才反应过来,原来刘伯温的意图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赦免他。正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朱元璋已经答应赦免刘伯温,自然刘伯温也就逃过了一劫。
三、刘伯温最终躲不过悲惨结局
原本以为刘伯温从此以后就可以过上太平的日子,然而朝廷内部纷争不断。官员之间互相之间的斗争也从未停歇过,而朱元璋对于刘伯温也从没有完全放下心,还是想方设法地将其置于死地。
1375年,刘伯温不巧感染上了风寒,朱元璋终于等到了绝佳的机会,于是他命令刘伯温的死对头胡惟庸去看望他,同时带上了御医,御医为刘伯温开启了方子之后便悄悄离去,而刘伯温服用了御医所开具的药方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重,没过多久,刘伯温就因病重离开了人世。
结语:伴君如伴虎,在朱元璋和刘伯温身上,正好体现出了这一句话。虽然刘伯温一生忠于朱元璋,为朱元璋也打下了天下,然而朱元璋对他的怀疑之心却从没有停歇过,即使刘伯温能够躲过朱元璋多次的欲加之罪,然而最终还是躲不过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