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感叹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影响,一心踏入仕途保卫国家,终于其在29岁时考中进士,但他心直口快,一心上奏抗击金人,对于官场之事并不懂得,便受到同僚的打击,一生心中悲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面对满目疮痍的破碎河山,南宋抗金大将岳飞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烧,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直欲”仰天长啸“,他想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驱除鞑虏,一雪靖康耻,重整旧山河!
北宋末年,“积贫积弱“的北宋朝廷无力抵抗南下中原的金国大军,1125年,两路金军合围汴梁城,被金军吓破胆,一心逃跑的宋徽宗赵佶匆忙让位给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宋钦宗虽有心振作,奈何为时已晚,被迫前往金国军营的宋钦宗被扣为人质,以此向北宋勒索赎金和女人。
尔后,金军洗劫汴京,宋徽宗也被金军抓为人质,还有大量妃嫔公主,宗室子弟,都被金人掳为俘虏,带到金国宗庙,举行极其耻辱的“牵羊礼”,北宋至此灭亡。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金军铁蹄下逃过一劫,带领北宋所剩不多的人逃往杭州,建立南宋。
赵构只想偏安一隅,完全放弃北方的大片土地,一心只想与金国求和,保住自己的皇位。赵构十分排斥官员中的主战派,而岳飞,正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但岳飞是南宋的重要将领,赵构杀害岳飞无疑是自断臂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赵构出此下策呢?难道牺牲掉岳飞就能换来和金国的永久和平么?
有研究者认为除掉岳飞有可能是金国的要求,以此作为和南宋议和的首要条件,但这个说法存在巨大漏洞,南宋朝廷和金国达成议和协议是在岳飞被害之前,或许协议中有与岳飞有关的要求,但岳飞之死绝不是协议达成的先决条件。
还有研究者认为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是秦桧,这个说法得到岳飞后人岳柯编撰的《鄂工行实编年》的支持。在该书中提到岳飞杀害金国女婿夏金吾,金国大将金兀术为报仇,便与秦桧达成秘密协议,也就是“兀术遗桧书“,要求秦桧陷害岳飞。
虽说这是出自岳飞后人的记载,但该说法的真实性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秦桧若背弃南宋,私通金国的对象是完颜昌,而非金兀术,两人之间或许压根就没有联系,何来的合谋陷害之说呢?退一步讲,办事滴水不漏的秦桧,又怎么会让岳柯这个岳飞后人抓到自己私通敌国的把柄呢?
至于岳柯的这本《鄂工行实编年》也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其中记载的颖昌战争史为例,岳柯书里说到此战宋军一举歼灭5000金兵,但在权威的历史记载中,该战役实际只歼敌数百人而已。
岳柯书中提到秦桧勾结金兀术的重要证据——“兀术遗桧书“,在反对秦桧的朝廷人士中,没有被提起过,作为秦桧通敌叛国的直接证据,却被所有人忽视,不得不让人对“兀术遗桧书“的真伪感到怀疑。至于岳飞杀害的金国女婿夏金吾,则更是查无此人,在一向痛恨汉人的金国,公主嫁给一个姓夏的人,也是一件让人难以取信的事。
那么为什么岳柯要提出“兀术遗桧书”呢?根据学者的研究推测,应该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是通过认定秦桧是勾结金国,陷害岳飞的关键凶手而凸显岳飞之死的重要作用;第二是体现岳飞是为南宋议和而牺牲,以此彰显岳飞国家英雄的形象,不过岳飞确实是当时抗击金国的主要将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民族英雄;最后是通过将岳飞之死推到秦桧身上,从而为赵构开脱,让他摆脱杀害功臣的骂名。
除质疑“兀术遗桧书”的人,也有认同该说法的人,他们认为当时以皇帝为后台把持南宋朝政的秦桧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将自己陷害岳飞,通敌叛国的累累罪行从历史记载中抹除,毕竟官修史书是很容易受当权者影响的。而岳柯书中夸大死伤人数也是古人的常规操作,不能因为他夸大了数字就认为书中的其他记载也是不实的。
一代名将岳飞之死的原因究竟如何,“兀术遗桧书”还不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还需要留待以后更多的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兴亡,每个人都不应该置身事外,更不能通敌叛国。一个人首先应该热爱他的祖国,他生长的地方,才能谈其他的事情。新时代的青年,更加应该高举爱国主义大旗,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传》